書名:闡釋臺灣的焦慮──臺灣新文學史論叢刊13
作者:劉小新
ISBN:978-986-6777-49-3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售價:330元(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www.pcstore.com.tw/renjian/M11975468.htm
書籍簡介
本書指出,「解嚴」之後臺灣理論界的種種分歧隱含著一種「闡釋臺灣」的緊張與焦慮,臺灣知識界如果不能回返到歷史、文化和政治以及人文價值的基本面,如果不能真正重構出一種有關秩序和正義的思想,這種理論的緊張和焦慮還將持續存在。
這本《闡釋臺灣的焦慮》是對這二十年間臺灣文學思潮的剖析。主要採取橫剖面的分析方式,按照作者的思考邏輯,從後現代、後殖民、殖民現代性討論到新左翼和寬容論述。他把解嚴前就已出現的左翼鄉土文學和本土化思潮也放在這二十年的語境中加以剖析,因此並沒有著重追溯這兩種思潮產生的歷史與時代背景。
本書討論的對象是「解嚴」(1987 年)前後至今臺灣地區的理論思潮。90 年代以後,大批人文知識份子捲入各種政治意識形態話語的生產、傳播與論爭之中,理論思潮構成了一個重要的文化場域。如何認識臺灣闡釋臺灣已經成為台島知識界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課題。
作者簡介
劉小新,福建政和澄源人,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福建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文學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文藝學和台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著有《華文文學與文化政治》、《闡釋的焦慮》、《文學理論》等,發表論文百餘篇。
《闡釋臺灣的焦慮》代序──黯然回首,但要勇敢的面對新形勢◎呂正惠
1976年下半年我服完兩年兵役,從軍中回到台北,愕然發現臺灣社會變得快不認識了。左翼鄉土文學潮流盛極一時,黨外運動的聲勢一天勝似一天,長期專制的國民黨應付維艱。第二年,國民黨對鄉土文學發起總攻擊,余光中發表聳人聽聞的〈狼來了!〉,一時風聲鶴唳,到了1978年,卻平安無事的落幕。1979年美麗島事件爆發,幾乎所有黨外政治運動的領導人都被逮捕。但下一次選舉,所有被捕領導人的家屬,凡參選的全部高票當選。這兩件事證明,國民黨已經喪失了掌控全局的能力。
正是在這個充滿期待的時候,我逐漸感受到兩種令人隱憂的思潮正在逐步茁壯。首先是後現代,它先以後設小說及後結構之名出現,提倡文學的後設性及愉樂性,用以解構鄉土文學的使命感。其後,後現代之名堂堂出現,大言不慚的聲稱,臺灣社會已超越現代而進入後現代,除了歌頌臺灣的進步,還推出多元的價值觀,用以分散鄉土文學的聲音。另一項更令人不安的因素是,具有台獨傾向的本土化思潮日漸崛起,並以抨擊陳映真的大中國主義情結來壯大自己。到了1980年代末,左翼鄉土文學的勢力已極度萎縮,後現代與本土化思潮各據半邊天下。
多年後我慢慢了解,這兩思潮都有人在背後指導,實際上是更大的政治勢力運作的成果(詳情不必細說了)。再經過一段時間,我又體會到,臺灣1970年代左翼勢力的沒落主要還不取決於臺灣的政治勢力,而是國際局勢演變的結果。1989年至91年蘇聯及東歐集團的崩解、1989年大陸政治局勢的詭譎多變,導至了世界左翼力量的大消解,注定了1990年代是資本主義大復辟的時代。說實在的,當時臺灣的左翼表現得也不好,但即使再好,也不能阻擋這種世界的大潮流。
整個1990年代,臺灣的政局全由李登輝主導,應該說,本土化的思潮是在他主政下壯大,然後才可能產生2000年陳水扁的當選臺灣總統。如果要回顧1990年代的文學思潮,那就是臺灣文學本土論籠罩一切,而後現代思潮及其各種變體努力尋求對抗之道,至於統左派的聲音幾乎無人理會,這種情形到了陳水扁第二任的後半期,即2006-7年左右,才開始有了鬆動的跡象。
這也就是說,從1987年解嚴到2007年的20年間,本土化思潮及台獨的聲浪由日漸成長而如日中天,最後開始出現頹勢。現代化思潮,以及相關的對抗本土化思潮的各種探索可謂五花八門,力求在台獨勢力之外另尋出路,而統左派的聲音始終不絕如縷。這大概就是這20 年間臺灣文學思潮的大勢。
劉小新這本《闡釋臺灣的焦慮》就是對這二十年間臺灣文學思潮的剖析。他主要採取橫剖面的分析方式,按照他的思考邏輯,從後現代、後殖民、殖民現代性討論到新左翼和寬容論述。他把解嚴前就已出現的左翼鄉土文學和本土化思潮也放在這二十年的語境中加以剖析,因此並沒有著重追溯這兩種思潮產生的歷史與時代背景。這一點請讀者務必記得。
除了第七章所論的「寬容論述」我當時並沒有注意到,其他關於後現代、後殖民、殖民現代性,以及脫胎於後現代的新左翼,當時確實是極為流行的思潮,並為一般知識份子所熟知。但我還是想說,我讀完了相關的各章,還是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劉小新把每一種思潮的來龍去脈都梳理得非常清楚,許多我原來不夠注意的地方,現在才有了進一步認知的機會。應該說,劉小新對資料的整理與分析,都是將來研究這些思潮的人一定要參考的。
但是,我所以要為這本書寫一篇序,並不是要推介這本書,因為根本沒有這個必要,任何人只要讀完了本書的第一章,自然就認識到這本書的價值。這篇序的主要目的,是要表達我對這二十年臺灣文學思潮的看法,並從現在的時間點進一步說明其問題性。
劉小新在本書的〈結語〉中說:
當代臺灣知識界引入(當代西方)各種理論資源對「何謂臺灣」和「如何闡釋臺灣」這兩個重要問題提出了充滿歧義的觀點和看法,這形成了一種極其複雜的理論格局,也帶來了理論的緊張和焦慮。(335頁)
在當時的我看來,這些所謂的思潮,不過是藉著臺灣問題在就他們所接納的當代西方思潮作一種理論上的「演練」,雖然他們自己認為與臺灣大有關係,我卻覺得根本就是摸不著臺灣的邊的無的放矢。我前面說,看了劉小新的書,我對當時的現象才有更多的認知,這是我要坦白承認的事實,因為很多文章當時就懶得看,覺得它們一點用處也沒有。1988年5月我曾在復刊的《文星》雜誌上發表一篇長文,題目是〈「現代」啟示錄—現代性的一則故事〉,內容是對於1980年代以後流行於西方的「現代性」理論和後現代思潮表示懷疑,認為這代表了西方思想的危機。而當時的臺灣知識份子卻大量使用這些值得懷疑的西方思想,企圖解決臺灣的定位問題,這不是癡人說夢嗎?應該說,那時候我確實是「閉關自守」,把充斥於刊物上的一切新理論排拒在外(當然,這並不是說,我一點也不讀西方著作。)
但我對西方後現代思潮的懷疑,也並非一時心血來潮的胡思亂想。當時我先看了一些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書,發現他們都認為西方工人階級已經不革命了,因此,他們主張社會「異類份子」的反叛,主要是學生的反叛。這個反叛失敗了,然後開始流行後現代思潮。我的直接感想是這樣:西方社會已經非常發達,連工人生活都不錯(甚至好過落後國家的知識份子),而西方的思想家卻連這一點都沒想過,他們一點也沒考慮到除了歐美社會之外的廣大落後國家的貧困狀態。這不免讓我覺得,西方思想家怎麼一點都沒有從全球的立場考慮整體人類的前途,怎麼一點「民胞物與」的精神也沒有?這不證明,他們的思想已經不具有前瞻性,而陷入「富極而無聊」的思想泥淖中了嗎?因此,我就大膽判斷,西方思想界已經進入了一個整體性的、無能思考的危機時代。
我當時的想法當然沒有人會相信,我的那一篇文章沒有任何回應,但我一直相信自己的想法是對的。此後,我一直透過大陸的翻譯,注意西方學者的思想動態。我主要的注意對象不是思想著作,而是歷史著作,因為歷史學者比思想人物對時代的變化更具敏感度。在歷史著作中,談到西方未來發展困難的並不少見。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2010年我買到一本厚達650頁的大書,里亞.格林菲爾德的《民族主義:走向現代的五條道路》(上海三聯書店,2010),書開頭她為本書中譯本所寫的前言就讓我欣喜莫名,她說:
我們正面臨著一場歷史巨變。我們敢於如此斷言,因為促成這一巨變的各種因素已經齊備,我們只須等待它們的意義充分顯露出來。除非那個至少能夠消滅人類三分之一的前所未有的浩劫(按,指核子戰爭)降臨人間,否則沒有什麼能夠阻擋這一巨變的發生。這一巨變就是偉大的亞洲文明崛起,成為世界的主導,其中最重要的是中華文明崛起,從而結束了歷史上的「歐洲時代」以及「西方」的政治經濟霸權。 這一變化只是在新千年到來後的最近幾年才開始變得明顯……
這也就是說,世界史上的「歐洲時代」(從十六世紀開始)即將結束,「亞洲時代」、坦白說即是「中國時代」即將來臨。格林菲爾德是一個專業的社會學家和社會人類學家,但同時具有深厚的經濟學、政治學和歷史學的素養。從1987年到2001年,十四年間寫了兩本大書,在前面提到的那本書之後,還出版了另一本《資本主義精神—民族主義與經濟增長》(中譯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她是一個具有歷史眼光的社會、經濟學家,不像我只是一個愛讀書的外行人,這證明我在二十多年前年的靈感,並不純是愛國心的表現。
我猜測,里亞.格林菲爾德一定也像我一樣,被2008年美國的金融大海嘯所震憾。任何人都不可能猜想得到,就在蘇聯崩潰、美國獨霸全世界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會隱藏著這麼重大的危機。這個危機接著引爆了歐洲的經濟危機,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經濟學家敢於斷言,西方經濟可以恢復到以前的狀態。回顧起來,我們難道不是可以說,西方的後現代思潮正是對於這一危機的非常敏銳的、先機性的思想上的回應嗎?
再說到臺灣。1980年代的臺灣,經濟上似乎生氣勃勃,「臺灣錢淹腳目」,大家得意洋洋,所以認為自己已經從現代進入後現代了。相比之下,大陸還非常落後,幾乎還停留在前現代,因此也無怪乎新潮思想滿天飛。大家沒有想到的是,臺灣經濟是標準的依附型經濟,沒有美、日就沒有臺灣,誰能保證後臺老闆永遠發達呢?當然臺灣的知識份子當時都相信,世界永遠是美國的世界。
如果我們稍微敏感一點,就能體會到,臺灣經濟在李登輝的最後一任(1996-2000年)已經出現了頹勢。陳水扁的第一任(2000-2004 年)大家並不滿意,要不是兩顆子彈事件,他不可能連任。關鍵就在經濟,因為陳水扁在任四年,只有一次幅度極小的加薪,加上李登輝的最後幾年也沒加薪,大家都感到收入在減少。現在則非常明顯,失業率一直在提升,收入一直在減少,臺灣的中產階級很少人敢再作夢,臺灣的年輕人前途茫茫,這是大家普遍感受到的,根本不需要論證。如果把現在的心情,對比二十年前後現代思潮流行時的歡騰氣氛,能不令人黯然?因此我相信劉小新這本書,我們現在讀起來,一定很不是滋味。這就彷彿我們已經破落了,卻在反顧我們的輝煌時代。不過這種反顧還是必要的,這能夠讓我們體會到,在歷史的長流中不可以太短視,不然受到傷害的還是自己。這是我讀劉小新的書所想到的第一點。
我想說的第二點,是本書中第六章關於後現代與新左翼思潮的討論。劉小新對於從後現代產生的新左翼思潮特別有興趣,這一章長達122頁,是全書中最長的一章。其中涉及南方朔、杭之和《南方》雜誌的「民間社會論」、《島嶼邊緣》的「人民民主論」,以及《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的「民主左翼論」。「民間社會論」的一些主要參與者,大都有本土論傾向,恐怕跟後現代思潮無關。《島嶼邊緣》和《臺社》具有後現代傾向的人我大都認識,我要談的主要是後面這一群人,尤其是跟我有深交的陳光興和趙剛。
不管是人民民主論,還是民主左翼論,都被迫面對一個無法克服的現實問題:臺灣最大多數的人口是閩南族群,占臺灣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可以說是「人民」中的絕大多數。然而這些「人民」卻被本土論及民進黨所裹脅,成為「民粹威權主義」下的群眾,成為1990年代臺灣新霸權論述的基礎。我自己身為南部閩南族群的一份子,深切了解這本來是南北差距和城鄉差距的結合體,本質上是區域差距和階級問題,但由於國民黨長期的不良統治,卻形成省籍問題,最後上升為統獨問題。但我對此無能為力。也因此,我一方面希望讓人民民主論的人了解,如果不能理解臺灣南部的民眾,他們的人民民主也就落空了;但同時,我也非常同情人民民主論者,因為他們也是「人民」,然而卻在佔據四分之三人口的主要人民的無形壓迫之下,艱難的尋找生存空間。從這方面講,雖然我不贊成《島嶼邊緣》和《臺社》主要的思想傾向,但卻不得不佩服他們探索的勇氣。在臺獨派的「民粹威權主義」和右翼的後現代思潮(一味的頌揚臺灣的經濟和政治成就)之間,實際上只剩下極狹窄的空間,然而,他們堅持不懈的想要殺開一條血路。
我完全沒有想到的是,這裡面最勇敢的兩個人,陳光興和趙剛,竟然逐漸接近陳映真了,而且終於把陳映真的第三世界論作為他們重新出發的起點,這真是大大的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這說明,具有左翼精神的、想要探求真正的多元價值觀(相對於和稀泥的多元觀)的人,只要真心實意,確實可以走出一條獨立思考的道路。
陳光興、趙剛,還有鄭鴻生(他跟我一樣,也是出身南部的閩南人),為了表達他們對陳映真的敬意,決定接受人間出版社的邀請,共同合作出版《人間.思想》雜誌,作為他們長期探索的另一個階段的出發點。這對臺灣思想界來說,是一個莫大的好消息。他們在〈發刊辭〉中說:
西方各種流派的名詞概念不停地被翻譯成中文,組裝為各派反抗行動的套件,再貼上臺灣主體性的商標,於是就成為各派所標榜的進步知識品牌。憑依著它們,某種「代理人戰爭」一直在這個島嶼上樂此不疲地持續著。
這真是慨乎言之。如果我們仔細閱讀劉小新這本書所討論的許許多多的所謂新思潮,差不多就是在印證這段話。
正如我在前文已經提到的,里亞.格林菲爾德所說的,新千年可能預示了西方統治世界五百年霸權(如果從十九世紀中葉西方真正征服全世界算起,其實不足兩百年)的終結,那麼,新千年也是舊的知識結構開始失去功能、新的知識結構開始形成的時期。我們應該從這樣的起點來讀劉小新這本書,來認識到我們不久前還在套用西方沒落時期的理論來為臺灣的未來尋找答案,而且說得煞有介事;以此來對比我們現在的處境、我們現在的徬徨,這樣,我們就更應該提起勇氣,重新出發去探索新的認知方式,以及新的未來。
2012/9/4
目錄
黯然回首,但要勇敢的面對新形勢(代序)/呂正惠iii 導論/1
第一章 後現代與後殖民話語轉向/15
第一節 「翻譯的思潮」?:後現代主義的興起/16
第二節 「後現代」論爭/22
第三節 從「後現代」到「後殖民」的話語轉換/30
第二章 臺灣後殖民理論思潮/41
第一節 從「依附理論」到「後殖民論述」/43
第二節 後殖民理論在臺灣的興起/56
第三節 後殖民論述在臺灣的諸種分歧/71
第三章 「殖民現代性」的幽靈/99
第一節 「殖民現代性」概念的緣起/100
第二節 從「近代化論爭」到「殖民現代性」分析/104
第三節 「殖民現代性」分析與臺灣文學研究/113
第四節 「殖民現代性」的幽靈/124
第四章 本土論思潮的形成與演變/133
第一節 「本土」的歧義/134
第二節 當代臺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137
第三節 「本土論」的意識形態化/143
第四節 「本土論」的反思與批判/148
第五章 傳統左翼的聲音/155
第一節 傳統左翼的困境與復蘇/156
第二節 「內戰‧冷戰意識形態」與「臺灣社會性質論」/167
第三節 「第三世界文學」論的提出與重構/ 174
第四節 「楊逵精神」:現代臺灣左翼傳統的重認與鍛接/180
第六章 後現代與新左翼思潮/185
第一節 從馬克思主義到新馬克思主義/185
第二節 《南方》的「民間社會理論」/189
第三節 《島嶼邊緣》:後現代與左翼的結合/211
第四節 《台社》與民主左翼思潮的形成/269
第七章 寬容論述如何可能?/307
第一節 「悅納異己」概念的「冒現」/307
第二節 「悲情意識」與怨恨政治學/311
第三節 容忍、理解與「大和解」/316
第四節 從「寬容」到「悅納異己」/318
第五節 「身份無解」與「世界一家」/322
第六節 「對他者的歡迎」/326
第七節 邁向「友愛的政治學」如何可能?/329
結語/335
參考文獻/341
後記/351
目前分類: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 (16)
- Oct 11 Thu 2012 10:51
闡釋臺灣的焦慮──臺灣新文學史論叢刊13
- Apr 11 Mon 2011 16:15
臺灣現代派小說研究──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11
書名:臺灣現代派小說研究──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11
作者:朱立立
ISBN:978-986-6777-30-1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4
售價:35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744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8254254.htm
書籍簡介:
本書運用黑格爾《精神現象學》有關分裂意識與苦惱意識的論述;以及查爾斯‧泰勒、愛理克森等人的認同理論,把五、六十年代臺灣現代主義的風行作為裏挾在中國歷史進程的巨大跌宕之中的臺灣知識者的精神私史來探尋。透過現代派小說文本的解讀,將反映戰後西方社會危機的現代主義與哲學(特別是存在主義)和臺灣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知識者的憂患與焦慮相銜接。本書是一本思路獨特、具有理論穿透力的學術專著。
作者簡介:
朱立立,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協會」理事。已出版專著《知識人的精神私史:臺灣現代派小說的一種解讀》、《身分認同與華文文學研究》、《寬容話語與承認的政治:中國現當代文論中的寬容論述及其相關問題(與劉小新合著)。發表論文七十餘篇。
序◎劉登翰
臺灣的現代主義風潮,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期由詩與繪畫發端,恣肆橫溢,迅速波及到小說、戲劇、音樂、舞蹈等多個文學藝術門類。儘管初期還帶有某些模仿和生澀的痕跡,特別其與傳統的格格不入,曾經遭到來自社會不同方面的批評乃至阻撓,被指斥為「背棄傳統」、「脫離現實」等等。但恰是這些批評,幫助現代主義的弄潮兒們從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實踐中,深刻省思,以本土的「中國方式」和現實的「精神投射」,重新為現代主義在中國塑型和定義,使這股最初起於西方的藝術風潮,找到它在中國的現實土壤,甚至成為一個時期臺灣文學的主要代表,波蕩起伏地延續到今日,並以其叛逆的現代精神,涵化在多種藝術思潮之中。半個世紀以後,我們回眸這股眾說紛紜,至今仍還褒貶不一的風潮,越加感到它對臺灣文學發展的意義。事實證明,五六十年代,這是當代臺灣文學進程中問題和爭論最多,因而也最生機勃勃、最富於創造力和湧現出最多重要作家與作品的一個時期。
如果把臺灣的現代主義文學放在20 世紀中國文學發展的更大背景上來看,它的價值便更進一步凸現出來。現代主義曾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向西方尋求啟蒙的文學火種之一。不過,在當時危機重重的歷史環境中,現代主義始終未能進入以啟蒙民眾、救亡國家為主要職責的文學的主流,只以其偏鋒的新穎和銳敏,蜿蜒在藝術與現實的夾縫之中。逮至50 年代,更在日益加劇的極左思潮的籠罩下,被判為「頹廢沒落的資產階級藝術」,遭到嚴厲的譴責和批判,而幾欲消亡。恰是這時,它蜿蜒的流脈在臺灣突破重圍的異軍崛起,不僅豐富和完整了現代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歷史,而且和80 年代以後現代主義重新在中國大陸復蘇一道,見證了這一藝術的頑強生命力。
因此,當朱立立告訴我,她決定選擇臺灣的現代主義小說,作為自己博士論文的研究題目時,我十分贊同。近二三十年來,臺灣的現代主義文學—從詩到小說和戲劇,雖然倍受海內外臺灣文學研究者的關注,論文也層出不窮。但現代主義文學在臺灣所呈現的獨異的「中國方式」和作為一種精神歷程的內涵,仍然還有許多未及深入和發現的空間,值得我們去探尋。
為了避免重複別人的研究,朱立立選擇了一條並不輕鬆的道路。她把五六十年代臺灣現代主義的風行,作為裹挾在中國歷史進程巨大跌宕之中的臺灣知識者的精神私史來探尋,以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以及泰勒等人的認同理論,作為打開知識者心靈世界神秘之窗的鑰匙。這樣,作者不僅找到了自己探索臺灣現代主義小說的獨特思路,而且把反映戰後西方社會知識份子和青年群體精神危機的某些現代主義哲學與文學(其中最為典型並影響深廣的是存在主義),和臺灣特定歷史背景下知識者的精神焦慮與憂患對接起來,使其對現代主義的解讀,落腳在臺灣的現實土壤上。這個解讀,不僅破解了現代主義是脫離臺灣社會現實的誤會,而且從精神層面上,揭示了現代主義文學的深刻本質。同樣,作者還從黑格爾關於人的自我意識包含分裂意識和苦惱意識—即黑格爾意義上自我精神的悲劇意識與喜劇意識的論析中得到啟發,把臺灣末世情緒籠罩下認同存在主義悲劇的自我迷失與異化的現代派,和作為對末世情緒精神反彈的追求內在自我自由與個性的浪漫性,看成是戰後臺灣知識者的兩個精神向度,同構地進行對比觀照。作者的這一分析,不僅在理論意義上對理清現代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區別與聯繫有一定價值,而且在揭示戰後臺灣知識者精神奧秘的豐富性,具有重要意義。再之,作者還從精神現象的哲學意義上,來看待臺灣現代派作家表述自己認同焦慮與危機的困難的書寫方式,即「以隱喻晦澀的形式書寫了一代中國知識份子苦悶掙扎的精神世界,一個具有世紀末情結的世界,一個以藝術形式表達反叛意識與革命性的語言世界。」在作者的分析中,語言和文體,所謂純粹的形式,都已經不再「純粹」,而「有意味」地成為表現這一代知識者「困難存在」的一種「困難的媒介」。臺灣現代派作家某些語言和文體的「怪異」與「荒誕」,正是為了表徵他們精神內在的「怪異」與「荒誕」。所有這一切,都讓我們看到,作者從精神史的角度,透過現代派小說文本解讀而對臺灣一代知識者的精神剖析,擺脫了一般作家作品論的論述模式,具有較強的理論穿透力。
我曾經讀過朱立立以往的一些文章。她是一個相當感性並具有較高悟性的研究者。她的優勢本來在於對文本的體悟和解讀,這是她的長處,也是她的不足。攻博三年,她努力從理論上提高自己,從這部專著中她對理論不無艱難的把握,可以看到她可喜的進步。相對說來,可能由於論文本身的體例與架構等原因,她充滿悟性與感性的文本分析優勢,反倒不容易顯示出來。此中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為了避開重蹈前人研究的足跡,她儘量選擇一些前人討論較少的文本作為分析的對象。如討論王文興,一般評說較多的是《家變》,而她用更多篇幅剖析了王文興自稱「認真讀過的不會超過十人」的《背海的人》;而過去臺灣現代派小說研究者較少論及的李永平、王尚義等作家作品,她都納入了分析的視域。這些努力顯示出作者獨具的視野,也表現出作者勇於探索的精神。
現在這本書就擺在讀者面前。不能說作者已經完滿地完成了自己的研究任務。按照最初的設想,本書還有兩個頗有意思的論題:身體書寫和宗教意識,由於時間和篇幅等等原因,未及納入。在一些具體的論述中,也尚有可以斟酌之處。但以我有限的閱讀,我以為這是大陸臺灣文學研究中對臺灣現代派小說比較系統、全面且具有理論分析深度的一種。我願意推薦給對此有興趣的朋友。
博士、碩士論文歷來是我所喜歡閱讀的。儘管常常可以發現其中的某些不成熟之處,但恰恰是這種「不成熟」所具有的銳氣和敏感,是許多「成熟」的文章所讀不到的。碩博論文是一個學者出發的基點。許多著名學者,他們的成名作和他們後來研究的最初基石,往往是他們學術生命開始的碩博論文;當然,也有一些人在碩博論文完成之後,即由於主觀或客觀的原因,作為學術生命的開始也成了學術生命的結束。我希望於朱立立的當然是前者。臺灣文學研究是門看似熱鬧實卻冷僻,且又障礙著諸多非文學因素的學問,沒有清醒的熱情和冷靜的恆心,是很難進行到底的。但臺灣文學對於豐富和完整中國文學的歷史經驗和全景描述,又是必不可少的。為它付出熱情與恆心,是值得的。這也是我對朱立立及許多進入這一領域的年青朋友的期待與祝願。匆匆,是為序。
2003 年歲首
目錄
序:劉登翰/5
引言/9
第一章 臺灣現代派文學研究綜述/27
一、大陸的臺灣現代派小說研究/27
二、臺灣和海外的臺灣現代派文學(小說)研究觀察/31
第二章 存在的焦慮與勇氣/50
一、存在主義哲學與文學/50
二、戰後臺灣文化背景下的存在主義思潮/59
三、現代派小說的一種解讀方式/90
四、白先勇:存在、時間與文化憂患/94
1.「臺灣自己的存在主義小說」/94
2.白先勇的時間哲學/99
3.從個體存在之焦慮到民族文化之憂患/114
五、王文興:困難的人—台灣知識分子的精神私史/128
1.質疑、否定與思考/128
2.困難的人:反諷性生存悖論/132
3.知識份子異化的精神私史/140
六、七等生:荒誕境遇中的自我抉擇和倫理拷辯/153
1.憂鬱而偏執的存在主義者/153
2.荒誕境遇中的異鄉人/局外人/多餘人/166
第三章 浪漫性:臺灣現代派小說的一個精神維度/183
一、末世情緒籠罩下浪漫精神的反彈/183
二、現代?浪漫?/189
三、從浪漫的放逐到浪漫的回歸/194
四、怎樣的浪漫?浪漫何處去?/201
五、王尚義:苦悶的象徵/204
六、七等生:超驗的想像與陰鬱的寫作/216
七、馬森與李永平:漫遊書寫與自我追尋/236
1.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236
2.《海冬青》的臺北漫遊書寫與國族想像/244
八、壓抑的浪漫性/251
第四章 臺灣現代派小說的語言與文體/254
一、溫和與極端:兩種語言和文體/254
二、純化與雜化:文化身分焦慮症的語言發作/268
1.語言之純化:想像中國的一種方法/269
2.語言之雜化:嘲弄、戲謔與狂歡/275
三、個人化私語的奇觀/281
1.破碎的敍述與存在的困難/281
2.宣洩、凝思與禱告:自我與世界的論戰/295
四、形式實驗中的精神積澱/302
結束語/307
參考文獻/312
- Mar 09 Tue 2010 14:17
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6-10冊
書名: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6-10冊
出版:人間出版社
售價:1290元(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5564880.htm
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6-10冊,分別為:
6.《台獨派的台灣文學論批判》
7.《台灣的憂鬱》
8.《舊殖民地文學的研究》
9.《後殖民理論與台灣文學》
10.《雙鄉記》
- Mar 09 Tue 2010 13:35
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6-10冊
書名: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6-10冊
出版:人間出版社
售價:1290元(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
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5564880.htm
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6-10冊,分別為:
6.《台獨派的台灣文學論批判》
7.《台灣的憂鬱》
8.《舊殖民地文學的研究》
9.《後殖民理論與台灣文學》
10.《雙鄉記》
- Mar 09 Tue 2010 11:45
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1-5冊
書名: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1-5冊
出版:人間出版社
售價:1650元(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
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5564816.htm
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1-5冊,分別為:
1.《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
2.《殖民地的傷痕》
3.《反對言偽而辯》
4.《張我軍全集》
5.《簡明台灣文學史》
- Feb 05 Fri 2010 11:09
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1-10冊
書名: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1-10冊
出版:人間出版社
售價:2700元(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
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5565598.htm
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1-10冊,分別為:
1.《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
2.《殖民地的傷痕》
3.《反對言偽而辯》
4.《張我軍全集》
5.《簡明台灣文學史》
6.《台獨派的台灣文學論批判》
7.《台灣的憂鬱》
8.《舊殖民地文學的研究》
9.《後殖民理論與台灣文學》
10.《雙鄉記》
- Jul 18 Sat 2009 16:01
後殖民理論與台灣文學──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9
書名:後殖民理論與台灣文學
作者:趙稀方
ISBN:978-986-6777-10-5-0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
售價:32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4090396.htm
本書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
清晰的梳理了西方後殖民理論的源流,
簡明扼要的評介了西方許多後殖民理論家的理論核心,
透過作者圓熟銳利的分析視野,
可以讓人準確的掌握
當代後殖民理論各家各派的優劣長短。
至於台灣學界因出於特殊目的,
對於後殖民理論的誤解、誤用,
作者提出令人信服的批駁。
因而本書不但是欲了解
後殖民理論者的最佳引導,
對端正此間學風亦卓有貢獻。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saved&&suggest¬e_id=501613025150&id=322160468182#!/pages/ren-jian-chu-ban-she/322160468182
人間出版社-樂多日誌:http://blog.roodo.com/renjianpublic/
- Jun 17 Wed 2009 14:13
簡明台灣文學史──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5
書名:簡明台灣文學史
作者:古繼堂 主編/古繼堂‧韓燕彬‧樊洛平‧王敏 合著
ISBN:957-8660-80-4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
售價:55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942802.htm
《簡明台灣文學史》終於再版出書囉!
書籍簡介:
本書簡明敘述台灣十七世紀
明鄭時代移民大文學家沈光文
以迄當代的文學歷史。
在方法上
秉持尊重客觀史實,說真話,
不竄改塗抹和歪曲的原則,
在政治上,堅持既不因其立場而廢其言,
但也絕不在政治是非上曖昧糊塗,
明確對於反民族作家的註記。
本書特色:
一、正本清源,理清脈絡
二、減肥加鈣,不漏主角
三、摒除社會分期,建立時空架構
四、批駁「文學臺獨」,謹慎評價作家
作者簡介:
古繼堂,1936年生。河南省修武縣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台灣小說發展史》、《台灣新文學理論批評史》等十餘部。為國家極有突出貢獻的學者。
彭燕彬,女,1955年生於北京,河南大學中文系畢業,河南廣播電是大學副教授,著有《台港女性小說精品鑑賞》、《台港女性文學面面觀》、《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等書和論文。
樊洛平,女,1956年生。鄭州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教授。著有《台灣女作家的大陸衝擊波》等三部,與人合著《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等八部。發表論文六十餘篇。
王敏,1957年生,河南省新鄉市人,河南大學中文系畢業。廣東肇慶學院中文系系主任、教授。發表台灣文學、當代文學論文三十餘篇,主編《新時期河南作家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省級項目多項。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 Jun 16 Tue 2009 12:02
雙鄉記
《雙鄉記》再版發行囉!
書名:雙鄉記
作者:楊威理著/陳映真譯
ISBN:957-8660-23-5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03
售價:28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2398410.htm
書籍簡介:
在殖民地環境下的自卑與不安中度過童年;
為執著地探索真理,一度在民族認同、日本右翼皇國思想中苦悶與喘息。
當日本帝國主義轟然傾圮,
他把激越的青春獻給了殘破的故鄉台灣,和為新生而痛苦胎動的祖國,
以一個台灣及左翼知識份子的純粹性,留下對新妻和遺腹兒無限的愛戀,
仆死在台北馬場町露溼的草地上……
台灣籍共產主義者葉盛吉,
為探求真理,尋求自我認同,
逡巡、苦悶、激動、吶喊,奮力和殖民體制的心靈枷鎖鬥爭。
當他終於把自己交給了組織,
在火熱的實踐中尋求自身與祖國的解放,
卻在二七韶華,踣仆刑場,
寫下殖民地心靈痛苦、矛盾、掙扎和奮發鬥爭的精神史……
書評:
「日經」書評,1993.3.7
「葉盛吉生於台灣,在日本上舊制第二高等學校,考上東京帝大醫科,戰後回到台灣當醫生。一九五O年十一月,他在台灣白色恐怖中被鎗殺在刑場上。通過他悲劇的一生,顯現了日本與亞洲的不幸的關係,也浮現了激動的亞洲的現代史。」
「產經新聞」書評,1993.3.17
「從葉盛吉為民族與階級問題困惱不休的短短的一生,讓我們看見了中日兩國現代史上的另一個側面…」
日本「禪味」雜誌,1993.4
「…在疾風怒濤的時代中真摯地活過的、一個台灣知識份子短暫的生涯,在讀者的心中引發了沉重的音響。」
何義麟,「台灣」,1993,春季號,東京
「『葉盛吉傳』大量引用了葉所遺留的日記。…和林獻堂的日記、吳新榮日記一道,以世代踵繼的形式,成為認識殖民時代台灣知識份子的心智(mentality)時貴重的材料。」
司馬遼太郎
「『葉盛吉傳』感動了我。文字冷靜自抑,用葉盛吉親自寫下的材料鮮活地、以紮實的結構寫成全書…」
前政治犯‧林書楊
「葉盛吉是我同時代的先輩。我們以不同的歷程一起走到了台灣五O年代之交的政治監獄。我們都把青春毫不猶豫地獻給了為新生而百般的祖國。他在二七韶華刑死,卻成了我們倖活者忍苦強生於終生監禁的力量…」
前政治犯‧陳明忠
「『雙鄉記』以極珍貴史料,逼真、生動地重構了殖民地台灣知識分子尋求自我認同、走向民族解放運動火熱而嚴酷的試煉的、短暫卻澎湃而熾烈的一生。」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 Jun 05 Fri 2009 13:56
舊殖民地文學的研究──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8
書名:舊殖民地文學的研究
作者:尾崎秀樹
ISBN:957-8660-85-5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1
售價:50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744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767686.htm
書籍簡介:
日軍在戰時中的暴行雖受譴責
但其在亞洲人民的
思想和精神上的傷害
未見徹底的清理
本書是以「戰時下」台灣和偽滿文學
及文學家的所言所行
依實證的資料
究問日本對其殖民地的爪痕
揭發日本的「現代化」是明治以降
經十五年侵略戰爭
犧牲其殖民地的結果
之劃時代論著!
作者簡介:
尾崎秀樹,文藝評論家。1928年生於台灣,在台北迎來了日本的戰敗。1959年,為究明他的親兄尾崎秀實「佐爾格事件」的真相,發表《活著的猶大》,告發了出賣其兄的伊藤律。嗣後,和他對日本舊殖民地文學的研究同時,展開他關於大眾文學的研究和評論的工作。其它主要著作有《佐爾格事件》、《與魯迅的對話》、《傳記吉川英治》、《修羅明治之秋》和《大眾文學之歷史》。1999年謝世。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樂多日誌:http://blog.roodo.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在Plurk:http://www.plurk.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saved&&suggest¬e_id=501613025150&id=322160468182#!/pages/ren-jian-chu-ban-she/322160468182
- Jun 05 Fri 2009 13:53
台灣的憂鬱──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7
書名:台灣的憂鬱
作者:黎湘萍
ISBN:957-8660-83-9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2
售價:30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744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782957.htm
書籍簡介:
這本獨排眾議的
陳映真論
以「最後的烏托邦主義」概括其
寫作真義
以「台灣的憂鬱」論其詩意的敘述
以「異端」寫作界定期理性話語
並從中外文學「母題」與「間文性」
分析其文學遺產
從而形塑了陳映真荒蕪的曠野
和深沉的孤獨……
目次:
陳映真 序----------------------------------------------------------------------------------i
黎湘萍 台灣版序-----------------------------------------------------------------------vii
何西來 序-----------------------------------------------------------------------------xxvii
導 言 超越壓抑:台灣寫作總論
一、平民權利與自由的象徵:「寫」或「敘述」---------------------------1
二、在「自由」尚未實現之間徘徊:「苦惱意識」------------------------4
三、「苦惱意識」的轉移:三種寫作形式----------------------------------13
四、臺灣自由意識的發展:壓抑機制下的文學寫作----------------------19
第一篇 苦難之詩意表達與理性話語
第一章 「最後的烏托邦主義」──論陳映真寫作的意義---------------------39
一、小說藝術家乎?異端份子乎?-------------------------------------------40
二、「藝術叛徒」:語言與敘述學特點-------------------------------------47
三、另一種政治寫作:關於陳映真作品的評論----------------------------60
第二章 台灣的憂鬱──論陳映真的詩意敘述-------------------------------------77
一、苦難的象徵-------------------------------------------------------------------79
二、受難者的「問題」飄移:從早期的壓抑到後期的批判-------------92
第三章 「異端」寫作的策略──論陳映真的理性話語-----------------------111
一、權力關係與敘述策略-----------------------------------------------------112
二、旁白與詮釋-----------------------------------------------------------------128
小結:詩與思的語言風格-----------------------------------------------------134
第二篇 苦難之傳統母體與台灣形態
第四章 沉重的遺產──論中外文學對陳映真文本的滲透--------------------145
一、「母題」與「間文性」的意義:社會‧心理‧文學--------------147
二、魯迅的靈魂-----------------------------------------------------------------156
三、契訶夫的血肉--------------------------------------------------------------164
四、芥川龍之介等人的氣質--------------------------------------------------176
第五章 孤獨的橡樹──論陳映真的台灣性格-----------------------------------185
一、大地之子:歷史視野中的陳映真--------------------------------------186
二、「約伯」的疑問:時代風雨中的陳映真-----------------------------205
三、當代「堂吉訶德」的使命:尋找民主時代的靈魂-----------------214
小結:陳映真的獨創性--------------------------------------------------------225
後 記-----------------------------------------------------------------------------------229
附 錄
黎湘萍:《被拋入歷史的人們》235
黎湘萍:《歷史清理與人性反省:陳映真近作的價值》--------------247
趙園:《一個“知識人”對另一個“知識人”的解讀》--------------255
陳映真寫作年表-----------------------------------------------------------------263
主要參考書目--------------------------------------------------------------------271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樂多日誌:http://blog.roodo.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saved&&suggest¬e_id=501613025150&id=322160468182#!/pages/ren-jian-chu-ban-she/322160468182
人間出版社在Plurk:http://www.plurk.com/renjianpublic
- Jun 05 Fri 2009 13:51
台獨派的台灣文學論批判──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6
書名:台獨派的台灣文學論批判
作者:曾慶瑞‧趙遐秋 合著
ISBN:957-8660-81-2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7
售價:32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744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782592.htm
這本書回答這些問題:
──台灣新文學的發韌是中國五四新聞學革命的骨血,還是只受其漠然的諸影響之一?
──30年代鄉土文學爭論是台灣左翼文學話文策略的爭論,還是「台灣意識」對「中國意識」的語文拮抗?
──皇民文學是反民族投降文學還是嚮往日帝「現代性」,「愛台灣」的文學?
──《橋》副刊重建台灣新文學的爭論是「台灣意識」文論與「中國意識」文論的鬥爭,還是堅持「台灣文學是中國文學一環」主張中國是大眾/民族文學的議論。
──70年代「第三次鄉土文學論爭」是台灣文學上的左右鬥爭還是「台灣意識文學」的萌芽?
──1945年以後是「再殖民」社會還是美國新殖民社會?1987、2000年後是「後殖民社會」還是美國新殖民社會之延續?
目次:
一 「文學台獨」是文學領域裡的兩國論
二 「文學台獨」滋生的社會土壤
三 「文學台獨」惡性發展的歷史
四 用本土化自主性主體論對抗中國文學屬性
五 歪曲台灣新文學發展歷史為「台獨」尋找根據
六 喪失民族氣節美化皇民文學為殖民者招魂
七 妄圖在語言版圖上製造分裂為「台獨」造輿論
八 在台灣新文學史的體系建構中為「台獨」張目
附錄:
一 呂正惠:陳芳明「再殖民論」質疑(節錄)──從歷史經驗所作的「歸謬」論證
二 呂正惠:三十年代台灣話文運動平議(節錄)
三 曾健民:台灣「皇民文學」的總清算──從台灣文學的尊嚴出發
四 曾健民:台灣殖民歷史的「瘡疤」──怎樣看葉石濤最近在日本的發言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在Plurk:http://www.plurk.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樂多日誌:http://blog.roodo.com/renjianpublic?ticket=ST-1270625360r18C4956E30A09E4377
人間出版社Facobook: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created&&suggest¬e_id=10150158015165151&id=322160468182#!/pages/ren-jian-chu-ban-she/322160468182
- Jun 05 Fri 2009 13:49
張我軍全集─台灣新文學奠基人張我軍 評論‧論著‧文學創作‧序文編語‧書信等之全卷──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4
書名:張我軍全集─台灣新文學奠基人張我軍 評論‧論著‧文學創作‧序文編語‧書信等之全卷
作者:張光正 編
ISBN:957-8660-79-0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6
售價:56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744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782485.htm
書籍簡介:
台北縣板橋人張我軍
在20年代高舉了
五四新文學的理論和創作範式
向台灣就文學發動改造鬥爭
並以大量評論、理論和白話詩文小說創作
為台灣新文學的建設奠立了堅實的基礎
本書是張我軍1924-1955年的評論、論著、文學創作、
序文編語、日語語學及書信支全卷,
附年表及著譯書目
編者簡介:
張光正(1926-),張光正為張我軍先生長男,早年因強烈愛國主義參加八路軍抗日,畢業於南京軍事學院。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是作家協會會員,國台辦專家組成員,近幾年編輯出版《張我軍全集》(2000年)、《近觀張我軍》(2002年)及散文集《蕃薯藤繫兩岸情》(2003年)。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樂多日誌:http://blog.roodo.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saved&&suggest¬e_id=501613025150&id=322160468182#!/pages/ren-jian-chu-ban-she/322160468182
人間出版社在Plurk:http://www.plurk.com/renjianpublic
- Jun 05 Fri 2009 13:47
反對言偽而辯─陳芳明台灣文學論、後現代論、後殖民論的批判──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3
書名:反對言偽而辯─陳芳明台灣文學論、後現代論、後殖民論的批判
作者:許南村 編/呂正惠‧杜繼平‧曾健民‧陳映真 著
ISBN:957-8660-76-6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8
售價:38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744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782356.htm
書籍簡介:
揭發一貫以「左」派自居的陳芳明
實際上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
驚人的、完全的無知,
暴露了他那一貫不忌憚於
強以為不知為知、
被詰問他所不知的知識時,
他也不憚於裝聾作啞,
就更不必說他斷章史料,
蹂躪史實、作賤學術真誠的學風……
篇目:
序◎許南村---1
以意識形態代替科學知識的災難
──批評陳芳明先生的〈台灣新文學史的建構與分期〉◎陳映真---7
關於「台灣社會性質」的進一步討論
──答陳芳明先生◎陳映真---49
陳芳明歷史三階段論和台灣新文學史論可以休矣
──結束爭論的話◎陳映真---87
駁陳芳明再論殖民主義的雙重作用◎陳映真---133
陳芳明「再殖民論」質疑◎呂正惠---177
跳蚤「左派」的滿紙荒唐言
──評陳芳明的所謂左翼台灣史觀◎杜繼平---229
「戰後再殖民論」的顛倒
──關於陳芳明的戰後文學史觀的歷史批判◎曾健民---297
台灣光復期歷史「辯誣」
──可悲的分離主義文學論◎曾健民---321
【附錄】
走出「台灣意識」的陰影
──宋冬陽台灣意識文學論底批判◎杜繼平---379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saved&&suggest¬e_id=501613025150&id=322160468182#!/pages/ren-jian-chu-ban-she/322160468182
人間出版社在Plurk:http://www.plurk.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樂多日誌:http://blog.roodo.com/renjianpublic/
- Jun 05 Fri 2009 13:44
殖民地的傷痕─台灣文學問題──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2
書名:殖民地的傷痕─台灣文學問題
作者:呂正惠
ISBN:957-8660-75-8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6
售價:24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744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782143.htm
書籍簡介:
本書所收入的論文
大部分都在討論日據時期的台灣新文學
少部分涉及戰後初期政治轉換期間的文壇。
整個看來,
一九二O年至四九年間,
台灣新文學
所產生的核心問題,
都跟日本的殖民統治密切相關......
目錄:
日據時代「台灣話文」運動平議---1
龍瑛宗小說中的小知識份子形象---17
皇民化與現代化的糾葛──王昶雄<奔流>的另一種讀法---31
殉道者──呂赫若小說的「歷史哲學」及其歷史道路---41
「皇民化」與「決戰」下的追索──呂赫若戰爭時期小說的「抵抗」模式---67
殖民地的傷痕:脫亞入歐論與皇民化教育---89
被歷史命運播弄的人們──論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105
葉石濤和戰後台灣文學的「斷層」與「跨越」---119
發現歐坦生──戰後初期台灣文學的一個側面---135
陳芳明「再殖民論」質疑---147
日據時代台灣新文學研究的回顧──七O年代以來台灣地區的研究概況---199
跨世紀台灣文化發展的展望──「脫亞入歐」,還是回歸本民族?---229
附錄:
論楊逵的小說藝術---243
賴和三篇小說析論──兼論賴和作品的社會性格---257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樂多日誌:http://blog.roodo.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saved&&suggest¬e_id=501613025150&id=322160468182#!/pages/ren-jian-chu-ban-she/322160468182
人間出版社在Plurk:http://www.plurk.com/renjianpublic
- Jun 05 Fri 2009 13:41
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1
書名: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
作者:趙遐秋‧呂正惠 主編
ISBN:957-8660-74-X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2
售價:48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744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781869.htm
書籍簡介:
回顧歷史,
20年代台灣新文學發軔時期,
30年代的左翼文學運動期間,
40年代後半關於重建戰後台灣新文學的論議,
以及70年代(第二次)鄉土文學論戰,
海峽兩岸和台灣內部的
省內外作家、理論家和思想家,
莫不都為台灣新文學的健全發展、
為建設台灣新文學為中國新聞學的結構部分
而熱情團結,
批判反民族和反民主傾向,
克服全力和逆流的抑壓
而協同鬥爭......
目次:
序言 陳映真---1
緒論---5
第一章 台灣文學革命和台灣新文學的誕生---19
第一節 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下的台灣新文化運動---19
第二節 白話文運動的先驅者為建設新文學而奮鬥---35
第三節 大力開通台灣新文學創作實踐的陽光大道---53
第二章 台灣鄉土文學論爭與台灣話文運動---65
第一節 抗日民族運動的曲折和文藝大眾化的思潮---66
第二節 鄉土文學與台灣話文論爭的過程及其特點---79
第三節 在高壓下的台灣新文學運動開始走向成熟---96
第三章 在「皇民文學」壓迫下的現實主義思潮---111
第一節 「戰時體制」與「皇民化運動」給新文學帶來浩劫---112
第二節 愛國文學家批判「皇民文學」「狗屎現實主義」論---124
第三節 守望台灣新文學的精神家園反抗「皇民文學」---141
第四章 建設人民的現實主義的台灣新文學---155
第一節 抗戰勝利後的台灣文化與台灣文學的重建--- 156
第二節 以《橋》副刊為陣地討論「如何建設台灣新文學」---169
第三節 台灣新文學是新現實主義的人民大眾文學---184
第五章 反共「戰鬥文藝」淪為反現實主義逆流---203
第一節 反共的文藝在反攻大陸的夢囈中粉墨登場---204
第二節 「戰鬥文藝」運動在官方鼓噪推動下大肆氾濫---212
第三節 「戰鬥文藝」運動的實施途徑與其相應的策略---222
第四節 在反現實主義逆流中引導文學走向新八股---231
第五節 對反共「戰鬥文藝」思潮的種種的游離與反抗2---40
第六章 現代主義文學思潮的興起與發展---249
第一節 全盤西化的社會潮流和現代主義文藝思潮---250
第二節 現代詩的發展及其論爭---259
第三節 台灣現代小說與開發中社會的知識分子---271
第四節 台灣現代主義文藝思潮的歷史思考與評價---282
第七章 復歸左翼文學傳統的鄉土文學思潮---295
第一節 在民族回歸熱潮與批判現代派鬥爭中崛起---296
第二節 在複雜的政治文化環境中展開激烈的論戰鎮---308
第三節 鄉土文學對台灣新文學精神的進一步提升---320
第四節 鄉土文學大論戰推動台灣新文學全面發展---333
第八章 世紀末期台灣後現代思潮種種面向---341
第一節 反鄉土小說現實主義傳統的「後設」敘事理論---342
第二節 西方後現代思潮與台灣文壇的後現代「時尚」---350
第三節 為散亂世界作註腳的後現代主義文學批評---360
第四節 後現代思潮洗禮下的情慾書寫與身份認同---368
第九章 新分離主義引爆的文壇統獨大論戰---377
第一節 「解嚴」前後的台灣政局和新分離主義的逆流378
第二節 從鄉土向本土轉移拋出了台灣文學主體論---391
第三節 堅持台灣文學的中國屬性批判自主性謬論---417
第四節 勾結日本反動學者美化「皇民文學」自掘墳墓---438
第五節 在多語言文學的幌子下扭曲台語製造分裂---456
第六節 在台灣新文學史的體系構建中為「台獨」張目---481
結束語 503
後記 507
台灣版後記 511
附:參考書目 513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樂多日誌:http://blog.roodo.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在Plurk:http://www.plurk.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saved&&suggest¬e_id=501613025150&id=322160468182#!/pages/ren-jian-chu-ban-she/32216046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