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綠島老同學檔案
作者:龍紹瑞 編著
ISBN:978-986- 6777-54-7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售價:36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744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www.pcstore.com.tw/renjian/M12843418.htm
書籍簡介:
本書分成兩個部分,「老同學印象記」是龍紹瑞先生對於政治犯行誼的紀錄,「賴丁旺回憶錄」則是龍紹瑞訪談賴丁旺的紀錄。其中深刻地記載「老同學」之間的相處、互相扶持的情景。從這本書可以看出五O年代台灣左翼老政治犯傳達出的政治、社會面向,以及從中所帶出的人事的道理。
作者簡介:
龍紹瑞(編著),祖籍江西省永新縣,1955年出生於台灣高雄;淡江大學機械系畢業,曾擔任機械工程師。
難忘的老同學◎呂正惠
「老同學」是五O年代台灣左翼老政治犯彼此之間的稱呼。不論他們在綠島關押多久,他們認為,綠島是他們一生學習的最重要的地方。他們彷彿在那邊上了大學,從五年、十年,到二十年、三十年,時間長短不等,但學習到許多知識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最重要的是,學習到人生需要有理想與堅持,這一點是大家都一樣的。
我於一九九二年加入中國統一聯盟,有機會見到許多老同學。那時候,常參加活動的至少還有兩、三百人,但因相處的時間不長,留在我記憶裡的人並不多。常常要事過境遷,聽別人談起某某人的事,我才能對上號,可惜他已經走了。我很希望將來能夠將別人對他們的記憶與記錄搜集成書,一本一本的出版,他們實在令人難以忘懷。
一九九五年我代表統聯,南下高雄,參加統聯高屏分會的年度大會。分會長蔡榮守到小港機場接我,我們從機場大廳走到停車場,他開的是小發財車,原本放貨的地方坐著一個蓬頭散髮的農婦,完全是鄉下裝扮。他跟我介紹,說是他太太。分會長穿著西裝,雖然老舊,但看起來還是有一種氣派,完全沒辦法把兩個人連在一起。我內心有點震動,但還是很自然的跟他談起他的家庭。他說,他在綠島的時候,太太很想念他,每逢可以會面的日子,她一定不辭辛苦趕去。後來她實在承受不了壓力,精神有點不正常。他出獄後,她無論如何也不肯離開他,出門一定要帶著她。我內心非常感動,下車走到會場途中,我就一直跟她用閩南話聊天。幾個月後,我們在台北舉辦遊行,他們夫妻都來了,他太太看到我非常高興,還跟我打招呼,她顯然記得我。
第二年我又去,分會長換成謝秋波,他也去接我,途中我跟他談起他的案情。他說,他爸爸是日據時代農民組合的地方領袖,講義氣,好交朋友。五年代大逮捕時,很多人躲到他家,他爸爸一律收容,因此也被捕了,而且還判死刑。他認為他爸爸並沒有參加組織,即使是窩藏匪諜,也罪不至死。特務認為,他不可能不受他爸爸影響,在他爸爸被處決後也把他抓了,把他打個半死,要他承認。他緊閉著嘴,一聲不吭,只用仇恨的眼光瞪視著他們。他被判兩年半,那一年他只有十六歲。講完這些,他緊抿著嘴唇,兩眼閃閃發光。有短短的幾秒,我竟不知如何接上話。
在某次分會大會上,我看到一個人推著輪椅進來,輪椅上坐著一個上身挺直,兩眼有神,頭已全禿的老人。他一到報到處,就從口袋裡掏出一疊厚厚的鈔票,繳了出去。我非常驚訝,找個空檔問別人,別人告訴我,這是在屏東賣鹹鴨蛋的辜金良。以後我逢人就問這個人,最後終於認識他太太許金玉。許金玉告訴我,老辜很頑固,明明已經不能走路,還要趕到台北參加遊行。別人只好把他抬上飛機,再把他抬上遊行的指揮車上。老辜和許金玉出獄後,經老同學撮合,就結婚了。由於就業困難,他們嚐試做鹹鴨蛋,剛開始真是備嚐艱辛,但由於他們所用的材料非常實在,而且講信用,這個鹹鴨蛋行後來全省知名。他們要退休時,想找個年輕的統派繼續經營,但沒有人受得了苦,只好頂讓給別人。他們夫妻辛苦一輩子,但大部份的錢都捐出來贊助統派的活動。老辜已經去世多年,但我一直記得第一次見到他的情景。
在這本書的幾篇短文裡,龍紹瑞也記下了他對一些老同學的回憶,這些我多半不知道。我也聽過別人談起一些老同學,這些龍紹瑞也沒有記錄到。如果能夠盡力的加以搜集,我相信可以重構一個時代的歷史,而這個歷史卻是全部被遺忘的,即使有少數人知道,也是被極度扭曲的。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到機場迎接唐樹備,被民進黨的群眾包圍,出來時他們向我們丟雞蛋,年紀最大的老先生伍金地因為走得比較慢,有三個雞蛋丟到他身上,一身衣服有黃有白,旁邊幾位老先生用衛生紙幫他擦拭。這情景真是讓人既生氣又悲哀,可悲的不是老先生,而是那些既不講理又不懂事的群眾。當他們以為是在侮辱這些可敬的老先生時,他們其實是在侮辱自己。他們完全不了解這些老先生的歷史,不了解他們為了台灣的前途無私的奉獻一生,還認為他們「出賣台灣」,我不知道對這些無知之徒還能說些什麼。
台獨派常常說,台灣的精英都在二二八事變中消失了,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準確。在二二八之後被整肅的台灣人,都是在地方有地位、有聲望的士紳,主要是因為他們參加了各地的處理委員會,人數並不多。在這之後的白色恐怖中,大批的台灣年輕人被捕、被槍殺、被關押。判死刑的如許強、郭琇琮、吳思漢、鍾浩東等等,都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關到綠島去的,雖然沒有他們的學識與見識,但都富有正義感,能吃苦,肯犧牲。如果這整批人都能保留下來,台灣的社會發展一定會完全不一樣。應該說,是國民黨「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個」的整肅政策扭曲了台灣的發展方向,造成今天台灣這種自我封閉、既自大又短視,完全看不清前途的局面。
台灣是在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後,被迫割讓給日本的。沒有近代日本帝國主義的發展,台灣就不會被迫和祖國分離,也不會有後來長達五十年被日本壓迫和歧視的歷史。抗戰勝利後,台灣雖然光復了,但中國隨即發生內戰。在內戰中得到人民擁護的共產黨雖然打贏了內戰,基本上統一了全國,但美國為了圍堵新中國,完全罔顧國際法,憑藉著強大的國力悍然介入中國內戰,再度把台灣從中國割裂出來。一九五年代國民黨把具有強烈民族主義傾向的左翼份子在島內加以肅清後,由於它和美國長期進行的反共的、親美的教育,現在的台灣人都已經不了解這一段歷史了。一般人還反過來把自己和自己的祖國對立起來,認為自己是最文明進步的,而中國是最專制落後的,統一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戕害。這種歷史觀目前已面臨最大的挑戰,而台灣的一般人還彷彿一點感覺也沒有,還生活在過去錯誤的觀念中。
台灣一般人總認為,美國和日本永遠是世界上最進步、最文明的國家,而中國永遠只能沈淪於野蠻和落後之中。他們和西方人一樣,不相信中國人可以靠著自己的奮鬥和努力,重新在世界中站立起來,並且還能繼承過去悠久光輝的文化,重新煥發出中國文化的新紀元。然而,一九五年代被清洗的台灣年輕一代卻都懷抱著這個理想,為重建這樣的新中國奮不顧身的參加革命。他們犧牲了,他們長期被忘記了,即使有人知道他們,也把他們看成不可理解的怪物。但歷史終究是往前發展的,現在已經証明了,他們的努力方向是正確的,他們雖然犧牲了(有人喪失了性命,更多的人歷盡艱辛地生活在底層,很少人關懷),但他們的犧牲是有價值的。新中國的建立與強大,就是靠著許許多多中國人的犧牲與奮鬥才最終達到目標的,這其中,就包括五年代被整肅掉的台灣的、整整一代的愛國左傾青年。
本書記錄的這些老同學中,賴丁旺講的一段話最有意思。賴丁旺出生於貧農家庭,只讀了日本時代的公學校,就必需自力謀生。憑著他的積極向上、刻苦努力和善於交朋友,光復初期已被地方的有力人士推薦為代理鄉長。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在白色恐怖的氣氛下,他卻被誣告參加匪黨,在找不到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判刑十年。要是別人,可能會呼天搶地,怨天尤人。但他卻在綠島的十年中,誠心誠意的跟他所佩服的左翼政治犯悉心學習,終於了解了中國革命的意義。出獄以後,雖然必須在最艱難的條件下謀生,但還是把握機會學習,隨時掌握國際資訊,並且注意中國的發展。他在自傳的開頭就說:
我這一生很幸運。在我出生時,台灣被日本占領,祖國非常衰弱,看不到希望在哪裡。現在我已是老年人。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之下,度過了革命最艱苦的階段,今天祖國的實力,已經可以說是世界的強國。目前中國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一定能夠克服,國家統一也是早晚的事。儘管我是付出了代價,但回憶起來,還是很欣慰的。
自己被枉關了十年,完全喪失了一般人觀念下的前途,可以說一生都毀了,但卻認為「我這一生很幸運」,就是因為這十年在綠島的學習,讓他張開了眼睛,了解了世界大勢,知道自己跟祖國同其命運,自己的小我已經匯入祖國的大我之中,一生沒有虛度,所以他是幸福的。他又從反方向檢討自己的一生,說:
有時候我想,如果當時沒被逮捕,而是繼續留在楠西,很可能我在做了鄉長,就去參加地方上的派系,跟別人爭奪利益,然後一直墮落下去。
他所謂的墮落,其實就是一般人心目中的成就,他所謂的幸福,在別人看來是大大的不幸。這就是老同學,雖然他們一輩子充滿了苦難,但他們認為他們過得很有意義。
現在我們也許都覺得,台灣是在沒落之中,而我們一向仰慕的美國和日本也在沒落,似乎世界已經沒有什麼希望了。但如果我們朝著老同學的思想方向去改變,說不定我們就會跟老同學一樣,感到未來的希望是我們的。老同學所以值得佩服,不只是他們的人格,還有他們對歷史的把握,和對思想和理想的堅持。
2012/12/17
難忘的老同學 呂正惠/5
序 龍紹瑞/11
老同學印象記
幾位可敬的老人3
抗日戰爭、政治受難者11
林賜安先生19
劉建修先生29
我所知道的吳石烈士(劉建修口述) 43
賴丁旺回憶錄
日據時期
故鄉楠西/ 53 童年/ 58 日本人/ 69
公學校/ 74 在高雄/ 78 日本航空隊/ 85
戰爭結束/ 103
回歸祖國
臺灣光復/ 106 我的二二八/ 114 楊鬧雲/ 116
白色恐怖
被捕/ 121 軍法處/ 127 軍人監獄/ 136
火燒島(上)
新生訓導處/ 142 營區/ 145 囚犯生活/ 151
伙食/ 157 思想控制/ 163 管理幹部/ 170
阿迪仔/ 178 勞役/ 182 不服從的鬥爭/ 190
狗仔/ 194 一人一事/ 198
火燒島(下)
學習/ 206 學習/ 214 難友們/ 227
綠島居民/ 237 自然景觀/ 244 副食生產/ 247
釋放/ 252
返回社會
路途上/ 258 回到楠西/ 262 做業務/ 269
結婚/ 277 謀生/ 284 楠西國中/ 293
以工代職/ 297 不友善的環境/ 300 土地仲介/ 307
日本朋友/ 310 曾文水庫/ 319
關於政治
繼續學習/ 325 繼續學習/ 329 老同學/ 335
互助會/ 346 補償金/ 358 民主和統一/ 364
大陸之行/ 372 大陸之行/ 382
結語/ 388
附錄蔣家軼事/ 390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李友邦文粹‧台灣先鋒雜誌
作者:李友邦
出版:世界翻譯社
出版日期:1991.09
售價:640(8折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903946.htm
書目簡介:
《台灣先鋒》雜誌十期(一九四O~一九四二)
台灣出身、在大陸組織與領導「台灣義勇隊」,把中國和台灣的民族‧民主革命實踐統一起來的機關刊物。重現「台灣義勇隊」、「台灣少年團」的歷史文獻與思想原貌!
■第一期(一九四O年四月):台灣獨立也要歸還中國/致「日本在華人民反戰同盟」/台灣革命運動提綱/台灣獨立革命黨黨章
■第二期(一九四O年五月):台灣革命團體聯合會誕生/台灣少年團:組織及工作
■第三期(一九四O年六月):台灣同胞起來!/中日戰爭下之台灣
■第四期(一九四O年八月):中國抗戰與朝鮮‧台灣/台灣反帝運動的新階段
■第五期(一九四O年九月):論日本的「南進」與台灣/日本鐵蹄下的台灣婦運
■第六期(一九四一年一月):「台灣民主國」之意義/一切反日力量團結起來!越南革命的新時代
■第七期(一九四一年三月):台灣革命與中國革命/日寇對台灣人民的榨取
■第八期(一九四一年五月):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兒童問題/像平沼、板垣政府抗議!
■第九期(一九四一年八月):從糖業看日本對台灣的榨取/太平洋大戰與台灣革命過程
■第十期(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台灣復省運動/台灣革命同盟會二大宣言/台灣復省在同盟國戰略上的意義
李友邦先生文粹
■日本在台灣之殖民政策:李友邦先生分析、揭發和批判日本帝國主義在台殖民之配的社會‧經濟‧政治機制與構造的完整理論著作。
■台灣革命運動:李友邦關於中國與台灣的民族‧民主革命各歷史階段中的思想和理論、戰略文章匯編。
本書僅餘少量庫存,書頁外緣略有泛黃,封面與內頁確保無誤才會寄發,請買家自行考慮,如有不便,敬請見諒!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台灣一九四六‧動盪的曙光─二二八前的台灣
作者:曾健民 著
ISBN:978957866098-4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3
售價:42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872453.htm
一九四六年的台灣社會如何從殖民地轉換為民族社會?如何從一個日本的殖民地復歸為中國的一省?在這樣大的歷史格局中,有「去殖民」的課題,如政權的接管和重建、日資日產的接收、日俘日僑的遣返等;對於殖民統治遺留的「債務」,有殖民歷史的清理,如省外台胞返台問題、漢奸、戰犯等問題;也有教育、語言、歷史的「民族化」問題。然而,「去殖民」的反面,就是「中國化」(或「祖國化」、「民族化」);當時,剛從半殖民地狀態解放出來的中國仍帶有濃厚的半封建殘餘,官僚主義、貪污舞弊橫行。所以,台灣的「中國化」內含著「惡性的中國化」與「良性的中國化」,進步中卻又帶著矛盾。本書特以「去殖民」與「中國化」為主軸為當時的台灣社會做詳盡的分析。
從世界不同的「戰後史」觀點中,我們是否能以更廣闊的「歷史眼光」來看我們今日所處的「戰後史」的困境,更設法找出一道出口。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臺中的風雷《跟謝雪紅在一起的日子裡》
作者:古瑞雲
ISBN:957-8660-06-5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0.09
售價:15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872348.htm
書籍簡介:
2‧28事件本身及其前後史…
在謝雪紅身邊挺進‧戰鬥‧潛遁,
直到著名的「香港會議」的古瑞雲(周明),
第一手證言一段被湮滅的、激烈的青春;
雄麗的壯懷,和劈裂山河的大風雲!
作者簡介:
古瑞雲(1925─?),原籍臺灣省臺中縣東勢角。臺中商業學校畢業。1947年參與2‧28蜂起,指揮臺中地區「二七部隊」最後的戰役,即埔里之役。後隨謝雪紅逃離台灣,遍歷廈門、香港、上海各地。1949年抵北京,改名周明。目前在上海外國語學校教授日語,並任「臺盟」中央顧問。
出版記
繼「證言二‧二八」之後,人間出版社有幸出版古瑞雲先生,回憶一九四七年二月蜂起事件以迄「香港會議」這一段時間中,他和謝雪紅先生以及一些黨人的經歷,倍覺榮幸。
韓戰爆發以後,在冽冽森森的冷戰風潮下,台灣在新殖民體制再編的歷程中,進入將近四十年極端親美、反共的軍事戒嚴體制,使日本殖民地時代的台灣史和台灣戰後史,都在冷戰的魔咒中遭到湮滅、歪曲、封鎖和埋葬。
由於激進傳統的覆滅;由於繼起的大量親美‧反共系買辦化學界的長年支配,這不曾被清算、不曾被如實敘說的台灣的「戰後」和它的歷史,如沉冤不雪的幽靈,即使在「解嚴」以後的台灣,也四處悽惶地遊蕩,等候著解放。
以民眾的主體性,揭破冷戰歷史的咒語,重新看待這一段充滿了鞭痕和血漬的歷史;以民眾史的方法和語言,顛覆這一段被歪曲的歷史,如實地敘寫那充滿了苛烈的青春和激烈壯懷的歲月。這就是《人間台灣戰後史叢書》的初志。因為我們深信,沒有勇敢地面對過去這一段被私埋的黑暗的歷史,從而嚴正地做批判和自我反省,就無法誠實、自由和堅強地去面向充滿荊棘和坎坷的中國的未來。
作者古瑞雲(一九二五──)台灣省台中縣東勢角人。一九四七年二月事件後,與謝雪紅、楊克煌流亡香港,現任大陸「台盟」中央顧問。本書原名《和謝雪紅在一起的日子裡》,最初是作者應旅美台灣史研究工作者葉芸芸女士之邀,為證言「二‧二八」事件之作。後因古先生的證言以自傳的形式,記錄了黨人在二月事件中台中地區的政治和軍事活動,並且寫了截至「香港會議」前的謝雪紅的生史,篇幅長、內容豐富,遂由其他親歷「二‧二八」事件者的證言(《證言二‧二八》,人間出版社)獨立成書出版,並在一九八八年十月至九O年一月間在紐約「亞美時報」速載全稿。本書除在書名、章節構成略作成書所必要的調整,全文完全存原稿真貌。這應該敬向作者與讀者聲明的。
最後,容許我們和讀者一道,對作者古瑞雲先生和他那風颷雷動的時代,致最深的敬意。我們的心和他在上海的望鄉的病塌同在,並虔誠地祝福他康復,早日回到故鄉台灣,聆聽那似遠又邇的埔里的槍聲......
目錄
出版記 /3
第一章 慕名 /13
初見面 /18
天下烏鴉一般黑 /20
歐巴桑身邊的人們 /21
民主自治之爭 /28
第二章 備戰 /31
軍統的黑名單 /32
蔡謝之爭 /34
準備槍彈 /35
籌軍費 /36
培育人才 /36
利他乎‧利己乎 /37
「一個黨‧一個領袖」 /39
獅頭山 /40
第三章 二月風起 /43
暴風雨前夕 /44
二‧二八事件 /46
從幕前到幕後 /49
二七部隊 /55
人民政府 /59
撤退 /61
向埔里進軍 /63
第四章 埔里戰役 /67
安營紮寨 /68
地方士紳勸降 /69
我們被拋棄了 /72
軍事法庭 /77
揮淚鋤奸 /78
夜襲日月潭 /80
烏牛湳激戰 /84
第五章 竹山會合 /91
英雄母親引路 /92
重逢 /94
小梅會英雄 /96
蔡鐵城的妙計 /99
潛行 /103
第六章 草棚避風 /107
巧扮農婦 /108
溪仔伯 /109
假情婦 /111
東山再起 /115
間不容髮 /119
離臺指令 /122
第七章 她的前半生 /125
回憶往事 /126
她的前半生 /130
賣身葬父 /130
私奔 /132
投靠共產黨 /133
留蘇 /134
創見臺灣共產黨 /136
國際書局 /138
臺共的分裂 /140
被補 /142
與楊克煌結為夫妻 /144
第八章 偷渡 /147
再次潛入彰化 /148
閉門羹 /149
逐客令 /15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55
地下航線 /160
逃出虎口 /162
慘勝慘景 /165
接上中共上海局 /167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173
第九章 在香港的日日夜夜 /177
尋找同志 /180
「臺灣問題研究會」 /181
蘇新抵港 /183
新臺灣從刊 /186
王添灯之死 /188
三十二條與四十二條 /191
反托管 /193
蕭來福、蔣時欽來港 /195
學習班 /199
經商籌資 /201
揭發掘內于城的幕 /206
第十章 「創建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209
臺盟香港支部 /212
響應「五‧一」號召 /212
香港會議 /213
本書僅餘少量庫存,書頁外緣略有泛黃,封面與內頁確保無誤才會寄發,請買家自行考慮,如有不便,敬請見諒!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證言2‧28
作者:葉芸芸編‧寫/戴國煇序
ISBN:957-8660-06-5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02
售價:25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825606.htm
最好的燔祭──代序◎陳映真
近幾年來,在台灣進行著有計劃、有組織地把一九四七年的二月事件(「二‧二八事件」)和台灣獨立運動聯繫起來的大量輿論和「學術」工作。
然而,歷史地看來,二‧二八事變中的「兩個戰線」,即台北和各地方「處委員」的政治鬥爭,以即以台中地區為焦點的武裝鬥爭中所遺留下來的大量文件、政治檄文、口號和至今倖存者的證言和見證,都清楚說明這不幸的事變和是變潰挫以後由廖文毅在日本東京麥帥的盟軍總部翼護下開始發展的台灣獨立運動,其實是毫無關係的。
最早把毫無關聯的二‧二八事變和台灣獨立運動硬生生地牽扯在一起的,恐怕竟而是國民黨陳儀當局。基調上是台灣民眾反法西斯獨裁、反內戰、反殘酷掠奪的民主化鬥爭的二月事件,在遭到血腥鎮壓之後,陳儀國民黨當局隨即將事變定性為因「奸(共)黨陰謀」、「台民受日本奴化教育過重」,從而陰謀獨立於祖國之外的叛亂行為。
五O年代以後在東京;六O年代末起在北美;八O年代起在島內的台灣獨立運動,把國民黨對二月事件的污辱性的裁誣,當做光榮的黃袍,往自己的身上披著不放,至今尤烈。
但是不論是帽子或者是黃袍,畢竟都是虛構的東西。四十年來,一方面是屠夫用盡心思湮滅和誣衊這一段悲傷的歷史;另一方面是一些和這個悲劇的歷史毫無直接行動、組織和事實上的關係的人們,却忙著把那無聲的、悲愴的血漬往自己的西裝上塗抹,當做光榮的勳章,炫耀是人......却使事實上美國曾經利用二月事變分裂中國民族的歷史事實,巧妙地隱遁,使美國至今得以裝著一幅事不甘己的姿態,逃避了歷史的偵訊。
據蘇新在「王添灯先生事略」(本書40頁)中說,當時台北美國新聞處的喬治‧柯爾(George Kerr)曾經專門下了請帖,請王添灯和幾個台北仕紳喝茶相敘。王到會後,發現是一個談論台灣獨立的「茶會」,愛國主義者王添灯遂拂袖而去。目前滯居大陸的蔡子民也做這證言:喬治‧柯爾在二‧二八事變中對台灣人說,如果台灣人需要武器,只要說一聲,美國可以立刻從馬尼拉運來...(「三為台灣新聞工作者的回憶」,本書第93頁)
據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梁敬錞校受和台灣王曉波所蒐集的材料和所做的研究,這位「柯喬治」先生也在二月事件後找了廖文毅、廖文奎昆仲,到上海找魏德邁將軍,遞上一份「處理台灣問題意見書」,力說中國無能落後,沒有能力和資格治理台灣,呼籲美國協助台民「暫時脫離中國」,交聯合國託管三個月後進行「公民投票」達成獨立。同年,台北美新處處長卡特羅(Robert J. Catlo)向當時「台灣參政員聯誼會」講話,宣傳美國「台灣地位未定」論點,鼓勵台民向盟軍總部投訴受國民黨苛政之苦,表明美國可以協助台灣脫離中國,而如果台民願意接受美國託管,可以提出託管條件...
事實上,自一九四七年以後,美蘇在全球範圍內的冷戰對抗正在逐年增強。尤其在一九四八年國共內戰形式逆轉,美國白宮、國防部、軍部(國家安全會議和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和駐台北美國情報單位進行密集的作業,深入探討使台灣成為美國武裝封鎖中國大陸的遠東反共戰略基地的具體問題。一九四八年,即二月事件的次年,已經解密文件顯示,新任台北美新處處長康查理(R. P. Connium)在一次在美國情報人會議中訓令不再在台灣推銷聯合國託管論,原因是「台灣人排外性強,不肯接受」,說台灣人雖然「反蔣」,「但不肯接受外國人統治」,今後「宜利用反蔣情緒,煽動台灣獨立」...
看來當時台灣人民的民族氣節似乎遠比目前要崇高而堅定的。康查理的訓令,說明美國在台灣促銷的民族分裂主義遭到重大挫折。一九四八年徐蚌會戰後,中國大陸內戰局勢又有重大的逆轉。解密後,美國外交文件顯示,一直到一九四九年,美國國家安全會議與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密切商議「扶助台灣自主份子,發動台灣獨立,以切合美國利益」,並伺機倒蔣,「支持台灣人政治領袖,利用其自主運動」,鞏固美國在台灣的戰略利益。六月,著名的肯楠提出「台灣問題意見書」,具體提出台灣地位未定,在美國佔領下舉行「公民投票」,與東南亞國家會商「共同派軍佔領台灣」,更換「台灣政府」...
一九五O年,著名的台灣作家楊逵發表了使他投獄十二年之久的「和平宣言」。宣言的全文已在兩年前重見天日於台灣。宣言的開頭,竟是呼籲人民「協力消滅台灣獨立和聯合國託管台灣論」。陳儀接收體制的超經既掠奪,在短短十六個月後,激起台灣市民的反抗。而在殘酷武裝鎮壓之後的第三年,絕大部份台灣民眾仍然堅決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分裂運動,究其原因,畢竟是五十年日本殖民地支配留下來的深刻的教育,挫折了美國所煽動的陰謀吧。
二‧二八事變當然不是美國「陰謀策動」的產物。但是為了逐漸成形中的兩極對峙的世界──太平洋冷戰構造,眼看中國大陸的赤化已無法避免,早自一九四六年,美國就有占據台灣,包為社會主義中國大陸的戰略計劃。這個計劃的核心,就是塑造一個親美、反共,與中國長期、甚至永久分裂的台灣,這樣一個戰略構想下,美國力圖利用一九四七年的二月蜂起事件達成其目的,是極為自然的事。
然而,而韓戰在一九五O年六月爆發,美國迅速、明白地選擇了在二‧二八事變中殺戮台人的國民黨政權,而至少在表面上「放棄」了支持「台灣人政治領袖」的「自主」、「獨立」運動。這除了是因為當年艾奇遜國務卿預見並促進中蘇共可能的反目,而放棄公然、直接佔領台灣,扶贊一個獨立的台灣人國家的政策,避免美國的帝國主義對台佔領激發中共的反帝民族主義而倒向蘇聯,但是一九四六年以來美國在美新處幹員柯喬治、卡特羅、康查理支流努力都受各式各樣「託管」、「自決」、「獨立」論却遭到台灣民眾橫眉冷目以對,恐怕才是一個重要因素。也就從一九五O年開始,在美國協助台灣進行土地改革、農村復興、對台灣進行各項巨額軍、經援助和合作計劃的同時,美國事實上默認並支持國民黨從五O年到五四年的、範圍廣泛、徹底、兇殘的政治肅清運動、殺害了三、四千個真實和冤假的「匪諜」,長期囚禁了同樣數目的「赤色」份子。而其中有大部份的人,正是參與了一九四七年二月事件而倖活的民主戰士,成為被撕裂成兩半的民族母親遺腹的死嬰!
親歷了二‧二八事變的台灣中共地下黨人的證言,也說明了二‧二八事變絕不是共黨策動的蜂起,原因是當時的黨人在人數、組織、和實力上極幼小。台灣二月蜂起的次年四月三日,左翼力量遠遠比同時期的台灣者強大的韓國,在濟州島上掀起了反對美軍佔領軍政當局分裂韓國的革命。美國主帥的盟軍總部,會同李承晚軍警,展開了殘酷的武裝鎮壓,屠殺了濟州島七萬韓國農民,是為著名的「四‧三事件」。如果台灣的二月蜂起真是強大的左翼所策動和領導,二‧二八事變的結束,就不能不以更大的修羅地獄的血湖屍山去換取吧。
當然,一九四七年的二月事件,和一九五O年至一九五四年的全面政治肅清,以及因這兩次五例鎮壓而形成的戰後台灣四十年反共權威主義體制,在台灣人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傷痕,並且海峽分斷、極端反共意識型態支配、外來勢力的支持和鼓勵,和中共在經濟、政治上幾次劇烈的波折和起落,逐漸在部份台灣人的苦悶中滋長了分離主義的情緒。
時至今日,長達四十年的世界冷戰結構,正在快速崩解。冷戰時代所湮埋的悲慘歷史,終於要從逐步浮現的屍骸,發出沉痛、淒厲的指控。時代錯誤地要死抱著冷戰價值,企圖繼續湮滅和歪曲歷史,夢想在美國重新回到太平洋軍事佔領和干涉海峽條件下,使中國民族分裂固定化...的勾當,是注定要失敗的。正確、嚴肅、科學地解明二‧二八事變的真相,從中記取深刻教訓,以避免重複這歷史的悲劇,真正地從民眾的視座正確地把握歷史的事實,並且脫却冷戰的邏輯,從冷戰的國際關係和地緣政治的網絡中去究明悲劇的核心,重建民族的團結、和平與主體性,才是安息因二‧二二八事變和政治肅清而犧牲的無數英靈最好的燔祭。
我所敬重的朋友葉芸芸以長年大量、認真的工作,走了目前散居中國大陸的二‧二八事件親歷者,蒐集了珍貴的證言和見證,並陸續刊於已經廢刊的、在北美普受尊重的華文綜合雜誌『台灣與世界』。如今再經相當的增補,交由人間出版社刊行,使小出版社倍感榮光。
為了閱讀的方便,出版社一文章的性質分成三個部份:
「證言篇」的部份,主要是事變親歷而倖存者的回憶和證言。其中有親歷者自己寫的文章,也有葉芸芸和她的同事所做的訪談記錄。證言者絕大部份是台灣籍新聞和文化工作者,其中也有當時「地下黨」的黨人。時移勢易,他們有了較好的條件和客觀環境披露被湮沒近半個世紀的、他們所親歷其事的歷史細節和內情。
「見證」篇部份,主要是親身目睹和經歷了二月蜂起的、當時在台從事新聞、文教工作的大陸籍人士的回憶和記錄。
最後一個部份是「研究篇」。是一九八七年三月『台灣與世界』雜誌社主辦、『台灣思潮』雜誌社、「台灣民主運動支援會」協同主辦的一次關於二‧二八事變的學術研討會的主要論文,收有像許登源所寫「二‧二八前夕的台灣經濟」這樣難於一見的深刻論文三篇。有多篇同樣發表在這個研討會的文章,因其性質,分別編入「證言篇」和「見證篇」。這是應該像作者和讀者特別聲明的。
人間出版社和讀者們一樣深深地感謝葉芸芸和她的同事們所付出的寶貴時間、心血和精神。沒有他們的誠摯、深情而又嚴正的工作,這一本珍貴的史料就無法結集成形。旅日台灣史學家戴國煇先生不但在本書的形成過程中貢獻了他極為寶貴的指導與協助,他的序文也為本書增添了力量和鼓勵。這都值得我們和讀者深致謝忱的。
目錄:
戴國煇/以客觀‧理性的學術立場看二‧二八---3
陳映真/最好的燔祭---9
第一部 證言篇
何咰錄音‧整理/楊逵口述:二‧二八事件前後---14
周夢江/我所知到的謝雪紅---23
葉芸芸/二‧二八事變中的謝雪紅──訪周明談謝雪紅‧「二七部隊」‧吳振武和鍾逸人---33
蘇新/王添灯先生事略---41
蘇新/關於「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61
何咰訪問整理/周明談二‧二八---70
吳克泰/二‧二八事件親歷記---81
葉芸芸/二‧二八事件和台北學生──訪葉紀東先生---89
葉芸芸/三位台灣新聞工作者的回憶──訪吳克泰、蔡子民、周青---94
葉芸芸/「山水亭」舊事──陳逸松談二‧二八前後的蘇新、林日高、李友邦、王添灯和呂赫若---109
葉芸芸/歷史的提示──訪台灣先行代體育家林朝權---119
陳碧笙/參加台灣旅京滬實團體記略──赴台調查「二‧二八」事變經過---131
林憲‧戴國煇對談/二‧二八的前前後後與丘念台---136
曾重郎/懷念竹中辛志平校長──紀念台灣二‧二八事件四週年---149
葉芸芸/L氏的回憶:二月事件的台中市---155
陳開元/二‧二八在台南---162
第二部 見證篇
周夢江/二‧二八事變見聞記---167
王思翔/二‧二八縱橫談──一個外省人的反思---176
錢歌川/四十年前的台灣零憶---184
丁名楠/二‧二八事件親歷‧見聞雜記──兼及陳儀的評價---190
第三部 研究篇
許登源/二‧二八前夕的台灣經濟---204
陳玉璽/歷史傷痕40年──二‧二八事件對台灣社會政治發展的影響---233
李哲夫/不要替歷史戴面具──評對「二‧二八」史實的歪曲---234
葉芸芸/是個結束,也是個開始──主辦二‧二八紀念會的一些感想---243
葉芸芸/後記---248
第四部 附錄篇
樓憲/煙雲如夢話台灣──二‧二八事件雜誌
王思翔/戰後初期的台中文化界
林書揚/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背影──丁名楠與二‧二八事變
葉芸芸/風流雲散悲今日──記戰後初期台灣左翼人士
葉芸芸/餘生猶懷一寸心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上‧下卷】
作者:陳興唐 主編/戚如高‧馬振犢 編輯/萬仁元 審校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2
售價:95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826988.htm
書籍簡介:
目前在南京市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是專門保存和研究國民黨遺留在大陸的檔案的機關。最近,第二檔案館把夾雜在南京國民黨中央政府各部門汗牛充棟的檔案,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從中將有關一九四七年「二‧二八」文件檔案集中整理,編纂成集,共計五十八萬言。 由於檔案浩繁,儘管有大量自我辯飾,湮滅試時的檔案,但經過對比、分析、核証,存真而去偽,客觀的史實仍無所遁形地呈現出來。本書不但可以填補台灣相關史料的空白,也可進一步測量出台灣所公開相關史料蓄意留白的面積有多大。
這本「台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對以下五大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解答:
●「二‧二八」事變的政治‧社會‧經濟原因是什麼?
●事變中,外省人究竟真的受到什麼程度的損害?
●台灣人民在事變過程中提出了什麼具體的政治要求?
●國民黨當局先鋒兵後屠殺的政治責任有何証據?
●在事變中,台灣同胞殺了多少人?
這份珍貴的檔案材料的公布,加上兩岸史學界和人民今後進一步的研究、探索和關切,必有助於呈現客觀的歷史事實,真正昭雪在這不幸事件中死難者的冤抑,並進一步為增強兩岸間的民族團結,做出積極的貢獻。
編輯說明
一、「臺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一書,是為了適應中國現代史的教學和科研需要,從本館館藏民國檔案中選擇具有一定史料價值的資料編輯而成,故不够全面、系統,僅供參考。
二、為保持檔案文件的原貌,書中所選史料,除檔案文件的標題和部分標點為編者所加外,一般均按原文照錄,少數文稿因篇幅過長或內容重複者,則酌予刪節。
三、本書所選輯之檔案資料,一般以一篇文件為一題,但同屬一事或性質相近彼此有密切聯繫者,則組成一事一題。
四、本書所選輯之檔案資料,一般按問題分類排列,在問題之內以文件形成時間先後為序。
五、本書所選之檔案資料,凡遇有破損、缺漏或字迹不清者,以□號標明,錯別字和衍文的校勘,均在正文之內,以﹝﹞標明,文件內容刪節者以【略】標明,增補的字以【】標明,待考的字,則以﹝?﹞號標明,以示存疑。
六、本書由陳興唐任主編,戚如高、馬振犢任編輯,萬仁元審校全稿。
七、由于編者水平限制,加之檔案資料不全,時間倉促,編輯工作中的缺點在所難免,謹希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目錄
編輯說明
比較‧分析‧去偽存真◎吳克泰/17
「二‧二八」事變:起因‧原型‧本質與影響◎周青/31
第一章 事件背景
第一節 光復前之臺政設計
第二節 光復後之腐敗政治
第二章 事件經過
第一節 中央駐臺機關及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報告事件經過
第二節 監察院閩臺監察使署調查事件經過
第三章 事件善後
第一節 安撫臺灣民心
第二節 調查損失及撫恤
第三節 處置參預事件人員
第四節 全國各界對於妥處「二‧二八」事件的建議
第五節 「二‧二八」事件平息後的臺灣簡況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