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台灣史叢刊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書名:望鄉
作者:李純青
ISBN:957-8660-11-1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11
售價:24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書籍簡介:

四十年來各階段時局中對台灣問題的發言。
歷史的彎路‧蹉跎所不能銷挫的炙熱的愛國主義‧耿耿的黨性‧款款的鄉心,
以反映半世紀台灣問題演變的線索,縱四O年代以降不同時局對故鄉台灣問題的洞識。


緒言

  直到今天才整輯舊作,並補寫了一部分想說的新語,實在太遲、太遲了。

  蹉跎掉二十多年的歲月。

  這期間滄桑變化,感慨繫之。與我同時代的台灣人,已寥若晨星。偶爾在夢中相見,相對偶語,也是白頭宮女話開元間故事。與第二代第三代的台灣人相見,代溝越來越深邃多歧。不難想像,讀我五十年來所寫文章,當味如嚼蠟。

  舊作與新語一同問世,其目的有二:一是反映近半世紀間台灣問題的演變過程。二是提供言就我國對台灣政策的若干線索。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本小冊子也許有一點參考價值。

  這裏收集了六十多篇文章,從抗戰期間開始。在抗戰以前,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清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國際公認。當時主張台灣獨立是不得已而為之。當時的要求獨立,即要求脫離日本,脫離殖民地地位。「七七事變」開始以後,中日兩國實際處於戰爭狀態,從政治上說,台灣人應與祖國併間作戰,義無反顧。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中國國民政府對日本、德國、意大利宣戰,宣布廢除三國簽訂的一切條約。在法律上,《馬關條約》已經廢除,台灣應該歸還中國。但在國際上,特別是美國,却在覬覦台灣。一九四三年一月至五月,我寫了反駁美國計劃佔有台灣的文章。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八日,在大陸的台胞各政治團體聯合組織的台灣革命同盟會第三次代表大會在重慶召開,發表宣言,求台灣歸宗中國。我參加過這個宣言的起草工作。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一日,中美英三國發表《開羅宣言》,規定:「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這個宣言以後得到蘇聯同意。宣言明白指出:台灣本來是中國領土,被日本「所竊取」,日本戰敗後,應歸還中國。據悉,開始討論時,邱吉爾持異議。如果說,《開羅宣言》只是一種政治意圖,那麼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公布的聯合國家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更堂堂正正昭示這一定義。這個公告於同年八月十日為日本所接受,毫無疑問,它已成為戰勝國與戰敗國共同承認,具有國際條約的效力。

  《波茨坦公告》第八段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那就是滿洲(即我國東北)、台灣、澎湖列島必須歸還中國,這是不容討論的國際條約。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按照規定履行《波茨坦公告》條件,十月二十五日,日本台灣總督安藤利吉代表日本政府在台北公會堂簽字投降,將台灣歸還中國。當晚,代表公國政府接受日本投降的陳儀,即向全世界廣播:台灣已正式歸入中國版圖。

  這本小冊子收入了台灣復時我作為新聞記者所寫的一些通訊。我是這段歷史的見證人之一。

  當年,我在台灣見到各界人士,走在羣眾中間,沿西海岸由台北到東港,訪問全島。我也與老台共──即台灣共產黨、日本共產黨台灣民族支部的重要人物,多次接觸。我曾告訴他們:台灣光復了,目前大家興高采烈,但在國民黨統治下,很快地便會失望,從台灣歷史和人民性格推斷,接下去人民將起來反抗。不過,我並沒有預料到「二‧二八」事件會發生得那麼快,會有那麼大的規模。

  一九四五年十月五日,一個重霧輕寒的早晨,三架美國運輸機,從重慶九龍坡展翅起飛。中途在上海午餐。下午五時抵達台北松山機場。三架運輸機運載了台灣省長官公署前進指揮所人員,是到台灣接受日本投降的。為首的事秘書長葛敬恩。台灣人中有黃朝琴、李萬居、宋斐如、張邦杰等。還有由重慶各報紙派出的首批記者。因為我與台灣的關係,我是作為《大公報》記者參加這次採訪的。

  我出生在福建省安溪縣,福建台灣兩地都有家。我祖父、伯父、叔父和父親都是台灣籍。我不願做日本臣民,拒絕申請台灣籍。我家三代做茶葉生意。家住台北市大稻埕下奎府町,那條小街老名叫朝東街。幼失慈母的我,在台灣度過童年。以後來回於海峽兩岸,兩邊居住。最後一次告別台灣去日本是一九三六年一月。「七七事變」後,我從日本回國,進《大公報》從事新聞工作,父親屬台灣籍不許離開台灣。抗戰時期,父子間音塵盡絕。當我從重慶飛抵台灣時,骨肉離散已經九年。我不知父親生活何狀。他也不知道我的生死存亡。我回到台灣是尋根。從我的掌背來說,我的遠祖叫李邴,山東巨野人。據《巨野縣志》第十二卷《人物志》記載,李邴是宋末季崇寧五年(一一O六)年進士,隨南宋高宗南渡臨安,輾轉入閩,足於泉州。其子孫繁衍,有一支卜居安溪。

  命運給我極為殘酷的安排。就在我回到台北的那天早晨,我父親溘然逝世。當飛機降臨,已達黃昏時分,我到朝東街家裏,只見父親的遺體,得不到一面訣別之援。第二天,葬父於台北台北近郊芳蘭,紙灰飛舞,烏鴉盤旋,親友相送數人。天色和我的心同樣的暝暗。

  一九四六年秋,一位知名的台灣人士,我的朋友,到上海問我大陸內戰形勢。我說,國民黨在大陸軍事將全部潰敗。他又問:「那麼台灣呢?」我答:「那要看美國的態度。」他說:「我懂了。」

 想不到一九四九年大陸解放後,台灣與祖國大陸竟然分離四十年於今。我再也沒有遇見這位朋友,杯酒論天下事已不可再,他已經與世長辭了。

  這本小冊子,主要收集了在大陸與台灣分離四十年間我錄續發表或未發表的文章。

  「二‧二八事變」時,我正在上海《大公報》工作,差不多每天晚上都和吳思漢在一起,靜聽台灣電台和陝北電台廣播,我們對起義情況都不了解。這裏收入的兩篇文章是根據李萬居給我寄來的報紙寫的。當時國內戰爭白熱化,全國各地都在發生不同情況的民變。國民黨正準備對人民進行屠殺,殺戒已開。他們在台灣鎮壓的藉口有二:一是有「奸黨」,即共產黨;一是有叛徒,即反叛祖國。在國民黨看來,殺這兩種人是「合法合理」的。我的文章主要是針對國民黨屠殺台灣人民的兩種藉口,以筆為矛,進行反擊。

  個人的認識,隨時日而逐漸深化,見於歷年紀念「二‧二八」所作之文。

  在此之前,由劉啓光集資,蘇新主編,在台灣出版《台灣評論》雜誌,我掛名當總編輯,而人在上海,盡義務地從上海剪寄大陸進步雜誌的一些論著,那就是所謂「文摘」之類。有時我也動筆寫一點短文,介紹大陸情況。這個雜誌沒出幾集,便被國民黨台灣省黨部查封。我曾託人質問陳儀,陳儀回話說:「你的文章說新四軍都是好人,問題就出在那個『都』字。如果你說新四軍也有好人,就可以無事。如今《台灣評論》雜誌在大陸已經找不到了。

  一九五四年六月十二日,我正式參加台灣民主自治同盟,過去,我和它沒有組織關係,只有工作上的協助關係和一些往來的朋友關係。我長期做新聞工作;從未想過要加入民主黨派,也很不習慣於黨政工作。

  同年八月六日,我代表台盟去北戴河參加協商會議,討論第一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其他法律。八月二十二日,在京各民主黨派聯合發表《解放台灣宣言》,我代表台盟在宣言書上簽字,並講了話,講話未公開發表,底稿無存。

  我在台盟只是兼職,一九五四年以前,主要工作都在台盟以外。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七年,台盟主席是謝雪紅,我代表台盟在外活動,到一九五八年為止。一九五九年以後十八年,我和台盟沒有任何往來。一九七七年十二月,民主黨派恢復活動,我負責台盟工作兩個月,以後台盟主席就是蔡嘯,接著又是蘇子蘅,我從旁協助。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台盟換屆,我退居第二線。我說這麼一大堆歷史,不是要推卸責任,當然更不可能是邀功。只是為了使讀者明瞭者本小冊子各篇的時間背景、來龍去脈。換言之,這裏收集的文章只有一小部分是代表台盟的,其餘都屬於我個人的見解。

  在此應該補敘幾句。文化大革命期間,我也受到衝擊,住過牛棚,被抄家兩次,被專政有年。但是我,──應該說我們,千千萬萬受到衝擊的人,包括對黨和國家有過豐功偉績的老同志,除林彪一家外,沒有一個人逃亡外國。據我所知,有幾個著名黨外「右派」,請他們隨心所欲去國外生活,回答是:「我是中國人,生在中國,也要死在中國。」正如外國諺語所說:「不論正確與否,畢竟這是我的祖國。」文革為禍最烈的內蒙,也沒有一個成吉思汗的子孫出走國外。這是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中華民族的驕傲。中華民族不可侮!中國人不管遭受多麼深重的災難,只要還活著,始終要為國家鞠躬盡瘁。

  如果不發生朝鮮戰爭,祖國早已統一。由於歷史的嘲弄,國民黨僥倖在台灣苟延殘喘,依靠美國的庇護,生存下來。從杜魯門聲明──美國派遣第七艦隊,遮斷台灣海峽起,經過三年朝鮮戰爭,到一九五四年十二月美蔣簽訂「共同防禦條約」這一系列的重大歷史演變,遂使台灣由內戰問題加上國際鬥爭問題,即欲解決台灣問題,既要與國民黨鬥爭,又要與外來者作鬥爭。問題才變得如此複雜和艱巨。

  一九五六年一月三十日,周恩來總理代表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宣布:「凡是願意走和平解放台灣道路的,不管任何人,也不管他們過去犯過多大罪過,中國人民都將寬大對待,不究既往。」不管語言怎樣說,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三十多年前就提出爭取和平解放台灣問題了。讀者可以在這本小冊子裏找到對台政策變化的一些隱隱脈絡。

  非常遺憾,從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在這本小冊子上表現為空白。原因是眾所周知的,說清楚一點,我受到錯誤的打擊處分,我和當年一些誤國誤民的政治運動緊密相連,但並沒有被劃為「右派分子」。我不能不擱下筆來,無聲無息,無所作為。時間在我身上停滯了二十多年。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美建交,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出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葉劍英委員長談話提出九條具體政策,為國共談判基礎。建議雙方共同為通郵、通商、通航、採親、旅遊及開展學術、文化、體育交流提供方便,達成有關協議。在此以後,為了創造有利於談判的氣氛,對國民黨的揭露批評大為減少。

  當台灣島上的人民受到統治者殘酷鎮壓時,我總是不能緘默,我有同樣的痛苦和憤怒。例如高雄事件發生後,一九八O年三月十五日,我在香港《大公報》上發表過強烈譴責的文章。

  這本小冊子所集輯的有關台灣問題的文章,我知道,這些東西之無甚高論,但此心耿耿,確實為台灣回歸祖國,為台灣人民利益,竭盡棉薄。吶喊了數十年。因此把它題名為《望台灣》(編按:台灣版改為《望鄉》)。

  現在看來,當年寫的這些文字,淺陋瑣碎,不成體統,未盡預言。我正在搜集資料,準備另寫一本比較有系統的書,願天假我以年,了却我的心願和義務。

一九八八年二月五日
大風之夜於北京


目錄
有膽有識‧才調無倫──代序---一
緒言---1
四十年代
 中國敝收復台灣──台灣是中國的老淪陷區---3
 再論關於台灣問題──讀《美國的戰後設計》---7
 馬關條約五十年感言---11
 對國際託管制的見解---14
 台灣問題發微---17
 台灣光復採訪錄---21
  之一 台北散記---21
  之二 在愛國熱潮中訪問台灣全島---28
  之三 米倉鬧米荒---39
  之四 殘破的工礦業---44
  之五 台灣的將來---49
  之六 認識台灣同胞---53
  之七 台灣產業資本概況---56
  之八 拾遺---63
  ﹝補白﹞台灣革命同盟會---66
 給台灣參政員---67
 抗議日警槍殺我同胞---70
 澀谷事件到底是什麼原因---73
 驚聞「二‧二八」慘案---77
 台灣民變真相鈎沉---80
五十年代---87
 駁斥關於台灣問題的謬論---89
 反對美蔣「共同防禦條約」---94
 在第二屆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上的發言---97
 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八周年---100
 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的發言---105
 還我台灣──紀念中國在台灣受降十周年---109
 爭取和平解放台灣---115
 紀念「二‧二八」起義十周年---120
 ﹝補白﹞ 悼宋斐如---124
七十年代125
 我參加了歡迎會---127
  第一次講話
  第二次講話
 台盟代表大會側記---140
 ﹝補白﹞ 步甘文芳先生韻---148
  ﹝附﹞甘文芳先生原詩
八十年代---149
 八十年代第一天---151
 向台灣當局說幾句話---154
 紀念鍾理和──在紀念鍾理和座談會上的發言---159
 政治學北京---162
 西藏和台灣---167
 歡迎黃植誠---170
 試論台灣經濟---172
 台灣工業的發展──再論台灣經濟---178
 促進和談早日實現---184
  ﹝附錄﹞葉劍英委員長九條建議---185
 無法投遞的訃文──悼念台灣老人蘇新---187
 光輝的史頁──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三百二十周年---191
 紀念台灣光復節---195
 台灣老人又弱一個──悼念陳文彬先生---199
 《阮台灣》歌謠集序---203
 歡迎雷根總統---206
 漫談有關台灣問題---209
 昆明雜感---215
 經濟體制改革與祖國統一---219
 可休的爭論---222
 無名英雄之碑---226
 鄉關何處是---232
 在紀念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四十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234
 在首都各界紀念台灣光復四十周年大會上的發言---236
 在紀念「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發表三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39
 序《歷史的見證》---242
 鄭成功的歷史地位---247
 統一和對話---258
 談祖國統一問題---260
 彩雲歸──從「返鄉探親」談起---263
 我的發言──紀念「二‧二八」四十一周年---268
 寄語台灣領導人---273
  ﹝補白﹞本土化趨勢---275
 中國文化瑣談---277
 《當代台灣企業家》---284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認識台灣》教科書評析
作者:許南村 編
ISBN:957-8660-58-8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9
售價:200(含運費)
地址: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818503.htm


徹底論破《認識台灣》(歷史篇)的暴論!

大量的主流政治意識形態干預,民族分
離主義的宣傳和新殖民地觀點,使這歷
史教科書充滿了欺罔和錯誤……

以科學的史論論破原住民南島民族論‧中國文化多元
論‧明鄭獨立王國論‧日本殖民台灣有功論……揭發
亡史以亡國‧政治干預歷史教育的實相


目錄:

陳昱立:《認識台灣》(歷史篇)評議
唐祖基:不容青史盡成灰──對國民中學教科書《認識台灣》(歷史篇)、(社會篇)「非中國化」傾向的批判
唐祖基:論清政府對台灣原住民的政策──兼駁所謂的「放任」論
達 源:台灣原住民都屬於南島民族嗎?
達 源:台灣是中華文化還是多元文化
鄧昭陽:子虛烏有的「延平王國」──論國民中學教科書《認識台灣》(歷史篇)對鄭氏政權的杜撰
鄧昭陽:教科書怎能這樣不注重史實的準確──國民中學教科書《認識台灣》(歷史篇)第四章幾處明顯的史實錯誤
楊義德:關於日據後其台灣「工業化」問題的剖析
楊義德:是殖民主義,還是經濟發展
陳曉鐘:也談如何客觀公正地認識台灣
陳曉鐘:一部新編《台灣治績誌》──評《認識台灣》(歷史篇)第七、八章
楊義周:一部歪曲歷史‧分裂中華民族的教材──解讀《認識台灣》教科書
龔書劍:為何不讓學生正確認識台灣
吳律平‧王鴻志:《認識台灣》要對青少年進行什麼樣的教育
褚安平:《認識台灣》意欲為何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台灣歷史綱要
作者:陳孔立 主編
ISBN:957-8660-39-1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5
售價:350(含運費)
地址: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817845.htm



從台灣原始社會到八八年初‧涵蓋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
究明各階段社會經濟構造‧民族關係‧
階級結構‧壓迫與抵抗的本質…

社會黎明期的台灣‧荷據台灣的社會構成‧明鄭封建社會‧
清代前期的經濟區域和商業的發展‧清代後期半殖民地化的過程‧日本統治下的壓抑與反抗‧
當代台灣資本主義的性質…


序言◎戴逸


  《台灣歷史綱要》是一部集體編撰的學術著作。一九九三年底,由中國史學會和全國台灣研究會倡議,得到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一九九四年三月,組成九人的編委會,邀請國內的專家學者參加編撰,由廈門大學陳孔立教授擔任本書的主編,著手擬定計劃,收集材料,草擬綱目,撰寫書稿,反覆進行討論,聽取各方面意見,吸取海峽兩岸及國外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多次進行修改。編撰工作,再歷寒暑,全書殺青,於一九九六年四月由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出版。我們很高興,台灣人間出版社發行此書,這樣,台灣同胞們將能夠方便地閱讀到此書。


  編寫本書的目的是要把我國台灣島自古以來的歷史,原原本本如實地告訴全國和世界人民。台灣問題是當今人們關心的焦點,了解台灣的歷史,有助於人們了解台灣問題的由來和癥結所在,了解台灣今後發展的趨向;有助於人們認同和熱愛自己的祖國,有助於實現國家的統一。


  台灣是中國的神聖領土。自遠古以來,中國人就在這裡勞動、生活、生息、繁衍。自從十七世紀鄭成功驅逐了荷蘭殖民者以後,台灣的經濟和文化迅速發展,大批福建和廣東人,渡海來此,篳路藍縷,耕墾營生,所產大米、食糖,盛銷於大陸。洋務運動中,台灣建置近代工業交通,成績顯著,跨入全國先進地區的行列。一八八五年(光緒十一年),清政府下詔設立台灣省。甲午戰爭後,日本帝國主義侵占台灣,台灣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反抗。一九四五年年抗日戰爭勝利,依據《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台灣回歸祖國的懷抱。一九四九年,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崩潰,東撤台灣,其時,台灣全省人口有七百多萬人,絕大多數是大陸的移民或其後裔,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骨肉同胞。此後,將近半個世紀內,台灣人民辛勤努力,重建和發展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海岸兩岸同胞,同根共祖,血濃於水,語言文字、風俗習慣、行為規範,無不相同。家族組織、社會結構亦從大陸移植,手足情深,同出於一個源頭。


  台灣島處於祖國的東南海上,首當地國主義侵略的要衝,列強都曾覬覦、垂涎這座寶島的戰略價值和豐富資源。荷蘭曾占領台灣三十八年之久,日本又占領了五十年之久。台灣人民飽受帝國主義的蹂躪,反抗鬥爭,連綿不絕。在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抗日戰爭中,台灣都是反侵略、反占領的戰場。英勇的台灣兒女,奮不顧身,打擊外國侵略者,與大陸人民並肩攜手,共同度過了漫長、艱苦的戰爭歲月。因此,一部台灣歷史,既體現了中國人民披荊斬棘,建設家園的勤勞創業精神,又體現了兩岸同胞風雨同舟,共禦外侮的愛國主義精神。


  台灣歷史是古老而悠久的中國歷史的一個組成成分,台灣和全國的歷史緊緊相連,息息相關,優樂相同,榮辱與共,很多方面具有共同性。同時,台灣作為一個省區,又有其地理的、社會的、人文的特點,經歷了與全國其他省區不同的過程,有其特殊性。在編寫此書時,我們時刻注意到這種共同性與特殊性的結合。如果,只看到了共同性,忽略了特殊性,或者只強調了特殊性,抹煞了共同性,都不可能正確地了解台灣的歷史與現狀,不可能了解海峽兩岸關係的過去與現在,也不可能正確地認識和判斷台灣未來的發展前途。


  歷史編纂是一項科學事業。歷史學家要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秉筆直書,不粉飾,不隱諱、不曲筆,公正客觀地還歷史以本來面目,並努力從過去的史實中探索規律,接受教益。台灣與祖國血肉相連,不容分離,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歸宿。


  當前,中國歷史學界普遍關心地方史誌的研究和編纂,全國已出版了許多著作。但大家關心的台灣歷史,迄今還缺少一部正確、全面而又簡明、扼要的書籍。我們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這一空白,對讀者了解台灣的歷史有所助益。


  參加編撰、定稿的專家學者和編委會的成員們雖然盡了很大努力,但由於我們為學識限,編寫時間又比較倉假,書中一定會有錯誤或不當之處,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指定,尤其希望得到台灣學術界和台灣同胞們得批評、指證。


目錄:
第一章 早期台灣/001
 第一節 地理環境和早期住民/002
  地理環境/002
  早期住民/004
 第二節 早期住民的社會生活/008
  舊石器文化與社會生活/008
  新石器文化與社會生活/010
  兩岸古代文化的比較/014
 第三節 早期台灣與大陸的關係/017
  早期的史籍記載/017
  澎湖駐軍與巡檢司的設立/019
  明代漢人遷居台灣/022
  日本的侵台活動/025
第二章 荷蘭入侵的三十八年/031
 第一節 荷蘭和西班牙的入侵/032
  荷蘭入侵澎湖/032
  荷蘭占領台灣/035
 第二節 殖民統治下的社會經濟/039
  社會結構與職業概況/039
  米糖生產與轉口貿易/043
 第三節 殖民統治與反抗鬥爭/048
  荷蘭的殖民統治/048
  人民的反抗/053
  荷蘭殖民者與鄭氏集團的矛盾/055
第三章 明鄭時期/065
 第一節 鄭成功收復台灣/066
  十七世紀中葉的中國大陸與台灣/066
  鄭成功進軍台灣和荷蘭殖民者的投降/069
  大陸政治文教制度的移植/074
 第二節 大陸移民與台灣開發/076
  移民與社會結構/076
  移民與土著居民的關係/082
  土地開發與生產發展/085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089
  清廷的經濟封鎖與台灣的內外貿易/093
 第三節 鄭氏政權的對外關係和鄭清關係/097
  鄭氏政權與荷、日、英等國的關係/097
  鄭氏政權與清廷之間的和與戰/102
第四章 清代前期/115
 第一節 康熙統一台灣與經濟發展/116
  統一台灣與移民高潮/116
  土地的拓墾/123
  農業經濟的成長/128
  經濟區域的形成和商業的發展/133
  分配關係與財政收入/136
 第二節 移民社會的結構與內外關係/143
  階級結構與職業結構/143
  祖籍地緣關係和社會組織/150
  移民與土著居民的關係/158
  移民與祖籍地及其他地區的關係/164
 第三節 政府的統治與社會矛盾/170
  行政機構的設置與統治的加強/170
  社會矛盾與農民起義/175
  游民騷亂和分類械鬥/186
第五章 清代後期/203
 第一節 外國入侵與對外貿易的發展/204
  鴉片戰爭與通商口岸的開放/204
  對外貿易的發展與外國資本的控制/210
 第二節 由移民社會向定居社會的轉變/219
  開港後經濟的變化/219
  社會結構變化/224
  農民起義與社會矛盾的變化/230
 第三節 台灣建省與近代化的開始/235
  日本的入侵/235
  治台政策的轉變/239
  法國的入侵/242
  台灣建省/246
  近代化的開始/251
 第四節 反對日本占領的鬥爭/258
  馬關條約與台灣的割讓/258
  反對割讓台灣的鬥爭/263
  台灣民主國/268
  反對占領的武裝鬥爭/272
第六章 日本統治的五十年/285
 第一節 殖民統治的建立/286
  殖民統治機構與法律體系/286
  殖民地經濟「基礎工程」的建立/290
  武裝抗日運動/294
 第二節 社會經濟的殖民地化/299
  原料產地的建立與「米糖相剋」/299
  殖民地的社會結構與分配關係/308
  殖民地教育的發展/319
 第三節 民族抵抗的社會運動/325
  政治抗爭與文化啟蒙/325
  農工運動與台灣共產黨/330
  理蕃政策與霧社起義/336
 第四節 殖民統治的強化與戰時反日活動/340
  戰時經濟統制/340
  統治的強化與皇民化運動/344
  人民的抵制和抗爭/348
第七章 當代台灣/359
 第一節 台灣光復/360
  光復與接收/360
  「二‧二八事件」/363
  戰後台灣經濟、文化的重建/366
 第二節 國民黨的專制統治/369
  東撤台灣與國民黨的改造/369
  「縣市自治」與「法統危機」/372
  白色恐怖下的政治事件/374
  美日的支持和兩岸的對峙/379
 第三節 經濟的恢復與發展/382
  土地改革與經濟恢復/382
  以農業培植工業與進行替代工業/384
  出口擴張與第二次進口替代/387
  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392
 第四節 社會與文化的變遷/395
  社會結構的變化/395
  社會運動的發展/402
  教育的發展/406
  文化領域的論爭/410
 第五節 本土化與自由化的推行/415
  蔣經國當權與「革新保台」/415
  「黨外」勢力的崛起和「政治革新」的開展/418
  兩岸關係的變化/422
後記/428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史明台灣史論的虛構
作者:許南村 編
ISBN:957-8660-13-8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03
售價:26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817509.htm



「台灣人」論‧「台灣民族」論的總顛覆。
對於反華‧反民族意識形態的科學性駁論。


荷據以來台灣就脫離中國經濟圈?
鄭‧清‧國府下的台灣是中國的「殖民地」?
對「左」派台獨「民族論」、「社會論」和「國家論」的徹底批判。


篇者的話


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是一部有一五四O頁、一二O萬字的「巨著」,是目前最大部頭的台灣史著作,但是它並不是一部學術著作。史明是一個台獨活動家,他寫這本書就是要為台獨運動尋找歷史依據,所以人們說它是「一本運動性的書」。


史明,原名施朝暉,台北市林人,一九一八年生。一九三七赴日留學,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科。一九四二年轉赴延安,參加中共領導的抗日活動,戰後先後在西北解放區軍事幹部學校受訓和軍政大學任職。一九四九年回台灣,一九五二年因被國民黨通緝而逃亡日本。一九六O年開始在日本從事台獨運動,一九六七年創立「獨立台灣會」,出版《獨立台灣》(後改名《台灣大眾》)並組織「獨立革命軍」。一九九三年十一月潛回台灣,被捕後旋即釋放。在李登輝國民黨權力優容下,他和幾位數十年來活躍海外的台獨派重要活動家們一樣,取得了在台灣推進台獨革命之充分自由。


《台灣人四百年史》先在一九六二年以日文出版,一九八O年出版中文增訂本。作者自稱「站在四百年來從事開拓、建設台灣而備受外來統治的台灣人立場,探索台灣民族的發展歷史,以及台灣人意識的形成過程」。他力圖通過這本書鼓吹他的「台灣民族論」,進而發展台獨運動。


史明不是歷史學者,他不懂得怎樣進行歷史研究,所以台灣學者認為這只是一本「匯抄」,「漿糊剪刀的作品」,「沒有自成一家之言」,「對學院裡的台灣史研究沒有什麼影響」。史明懷著強烈的政治企圖,肆意歪曲篡改歷史,硬把它套進他的「理論框架」之中。書中史實和知識的錯誤俯拾即是,於是導出了許多錯誤的論證。從學術工作上來說,本來沒有必要理會這樣一本書。可是由於國民黨曾經長期禁止此書的發行,反而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台灣一些青年人對於這本由以馬克思主義者自居的史明自詡為「站在台灣人勞苦大眾的立場」寫的書頗有好奇之感,對於書中揭發批判國民黨的部分,(按:國民黨統治時期佔該書的一半以上篇幅)則覺得讀來「痛快」,因此而此書發揮一定的政治影響。有人還說這是「第一本站在台灣人立場寫的台灣史」。有一位台大教授竟然抄襲史明的錯誤論點,說自荷蘭佔領台灣後,「台灣幾乎已成為和中國不同的另一個『經濟圈』」。類似這種論點,經過一再引用,似乎謬誤便可以成為真理了。

翻閱史明的書,任何有起碼知性上的真誠的人,都會發現不論在史實上和論點上都有很多錯誤。我社編輯部組織了一些平素關心台灣史的朋友寫出文章,目的是讓沒有較深入接觸過台灣史的讀者知道史明的書有什麼錯誤,為什麼他的論點站不住腳。有關國民黨統治時期,我們寫得比較少。涉及中國大陸歷史部分的錯誤,就暫時不想理它了。

然而,在對史明進行批判的過程中,我們覺得,以科學的方法,以真正的歷史唯物論的視角,分析台灣各階段歷史的社會性質、社會構造和階級關係,從而建構科學的台灣社會史論、台灣資本主義發展史論和台灣社會構造體論,是當前極為重要的學術理論課題。一九二八年和一九三一年,日據下台灣共產黨的兩個政治綱領,都對當時台灣社會構造進行了分析。一九五O年韓戰爆發,台海分斷,台灣的社會科學界長期受到美國保守主義、自由主義社會科學的支配,因此一直沒有以歷史唯物論、政治經濟學的方法去分析台灣社會的研究積累。史明充滿粗暴錯誤的《台灣人四百年史》之所以能在台灣起一定曲扭的影響,正是利用台灣長期反共保守學風下,台灣在進步政治經濟學上的荒廢條件,以偽託的歷史唯物論,欺世盜名,為反民族、反華、反統一的逆流服務;為反共和當代新帝國主義「拆散中國」的陰謀服務。因此,與其批判史明充滿知識與邏輯謬誤的《四百年史》,莫若以大量勤勉的勞動來建設台灣社會構造體論來得重要而有意義。

史明不是學者,而我們的文章卻從學術角度批評它的錯誤,這可能會「抬舉」了他。但我們本著學術的良知,希望史明的謬誤不再流傳,如果我們的文章可以給讀者起一點「導讀」的作用,並從而引起學子對台灣社會性質論的重視與研究,那就堪以自慰了。

最後,編輯部對執筆的幾位年輕學子辛勤勞動表示感謝。對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在校訂上大量工作,也表示謝忱。王曉波教授在審閱書稿過程中給予寶貴的指導,尤足珍貴。一九九三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出版《台獨研究論集》中作者厦大台研所林勁教授論文『從《台灣人四百年史》析史明的「台灣民族論」』,徵得林勁先生同意,編入本書,這也應特別在此誌謝的。


目錄:
編者的話---一
第一章 從荷據到清末
 一、褚晏寧/荷據以來台灣和大陸屬於不同的「經濟圈」嗎?---三
 二、藍芳遠/漢人向台灣移民是始於荷蘭人的推進嗎?---一五
 三、唐 曙/鄭、清時期台灣是「殖民地」嗎?──駁一種「台灣」的歷史觀---三一
 四、林瑞乾/評所謂「台灣漢人」與「大陸漢人」---四九
 五、陳肇基/清朝對台施行「重賦苛斂的殖民地剝削」論之批判---五九
 六、劉哲夫/評史明的「反唐山」論---七九
 七、藍芳遠/台灣史知識的驚人貧困──《台灣人四百年史》對歷史知多少---九一
第二章 日據時期
 一、楊宜德/史明關於日據下台灣「進代化(資本主義化)」論之批判---一一三
 二、程文騰/論台灣人與台灣民族運動---一四三
 三、程文騰/關於台灣人的抗日與「台灣人意識」──史明「台灣人意識」論的批判---一六三
第三章 現代
 一、齊青海/史明「雙重殖民地性經濟」論的破產---一八九
 二、鄧台生/史明「台灣買辦性民間資本」論的批判---二O五
 三、陳國興/戰後台灣社會的矛盾──兼駁史明的「民族矛盾論」---二二三
第四章 理論批評
 一、林 勁/從《台灣人四百年史》析史明的「台灣民族論」---二三三
 二、林秉祥/評史明的「國家論」---二六五
 三、鄭 興/評史明所虛構的「台灣意識」---二八三
 四、齊青海/台獨理論的大黑洞---三O九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書名:台灣論
作者:李純青
ISBN:957-8660-08-1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09
售價:18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817344.htm


感情論的台灣史之終結
在史的唯物論中顯影的故鄉台灣
以社會發展史論分析台灣的開發史。
以社會結構理論的視野探索台灣戰後資本主義的性質。
從而展開後蔣‧李登輝時代的台灣政治構造論……。


歷史篇
第一章 高山族沒有建立過國家

  台灣原住民是高山族,現在高山族人口只占台灣總人口二%左右。把台灣人都看成是高山族,這是天大的笑話。在一八OO萬台灣居民中九八%左右都是炎黃子孫──漢族。隨國民黨到台灣去的伊斯蘭教徒和蒙古族,為數寥寥,不成比例。

  在台灣的高山族有七個種族,也有人把它分為九個種族。他們沒有統一的語言,沒有文字,沒有形成為一個現代意義的民族,甚至沒有統一的名稱。在日本統治時代,統稱之為「高砂族」。日本投降後,把「砂」字改為「山」字,大陸延用「高山族」這個名稱,現在台灣則稱他們為「山地同胞」。據連橫著《台灣通史》解釋「高砂」「高山」兩詞的來源是:

  「日本足利氏之末葉,政亂民窮,薩摩侵略中國沿海,深入閩浙,而以台灣為往來之地,居於打鼓山之麓,名曰高砂,或曰高山國。高砂為日本播州濱海之地,白砂青松,其境相似,故名,或曰是番社之名也。」

  一五九三年,日本軍閥豐臣秀吉侵略朝鮮,窺伺台灣,命原田孫七郎帶書信到台灣勸高山歸降日本。一六一五年長崎商人村山東庵得到德川家康的「御朱印狀」,駕舟企圖征服「高砂」,遇風暴失敗而歸。不論高山或高砂,都不是高山族自己的稱號,而是外來的加給台灣原住民的總名稱。

  在人類學上,高山族大抵數於馬來人種,但和馬來西亞沒有什麼可考的歷史陳跡聯繫。據林惠祥研究石器時代遺物,認為台灣原住民應有多種,可能有一支是古越族,從大陸東南飄流過去。當時已有獨木舟。而越族是「多食海產,善能駕舟」的種族。台灣原住民是否有一支越族,也許可以從研究「平埔番」種族中找到一些線索。

  台灣原住民在人類發展的階段上,到最近還有許多滯留在父系氏族社會,也有殘留著母系氏族社會的痕跡,沒有達到奴隸社會階段。而最初的國家形式常是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之上。台灣原住民既沒有達到奴隸制社會階段,也就不可能建立國家。即使高山族當中有一支古越族──我國東南沿海的百越,也大約在唐朝時候,已逐漸溶化在漢族之中。越族自己並沒有建立過國家。根據漢語文字記載的歷史和地下發掘的文物考證,約在一七OO年前,台灣原住民還處於新石器時代。而《隋書‧琉球傳》說,「其地少鐵,刃皆薄小,多以骨質輔助之。」當時「琉球」這個地方,也很少用鐵,說明還沒有進入鐵器時代,台灣高山族也不例外。而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如福建一帶,在二五OO年前的春秋時代,已經脫離時器時代。台灣原住民應比福建的少數民族、古越族,或其它少數民族,在生產技術方面,至少落後一千年。此處指使用鐵器而言。我的主要意思也不在考古,只想說明:台灣原住民生產很落後,這對台灣歷史的發展關係至大。生產落後,人口就不能繁殖,就沒有市場,沒有商品──包括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資源。

  高山族沒有建立過國家,這一點可以說是沒有爭論的。我強調這一問題有三層意味。第一,在漫長的古代史和中古史中,不論在東南亞或在東北亞的島嶼居民──原住民,在社會發展上,都比台灣高山族進步很多,那些地方已建立過許多大小國家,興滅了許多王朝。台灣之長期沒有開發,與此有關。第二,有人把高山族原住民的地位抬得過高,所謂台灣獨立運動就有這種傾向,即除高山族外,其他民族進入台灣都是外來勢力的侵略。這個理論應該建立在台灣(高山族)本來是一個國家的基礎上,才符合邏輯。例如在某一本台灣史的大著作裡,說鄭成功是「攻占台灣」,「割據台灣」,鄭成功是「繼承荷蘭的殖民統治」。那就是說,鄭成功和荷蘭人沒有區別,都是外來的侵略勢力。台灣應該歸還高山族,只有歸還高山族才是合理。如此說來,現在台灣漢族人都必須搬出台灣。第三,現在台灣發掘古文物所作的結論,都說高山族是從大陸東南沿海遷移過去的。這種說法,我願存疑。我認為,政治目的應與科學論斷分開。但不管高山族從何處進入台灣,他們都是中國人,這是沒有疑義的。因為台灣是中國的領土,在中國土地上,有五十多個少數民族,他們世代居住在中國土地,當然他們就是中國人。我不贊成說解決台灣問題是炎黃子孫的神聖任務,應該說它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神聖任務。

  高山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它和漢族的接觸較遲。在台灣開闢草萊的一段期間,大約幾十年,主要是鄭氏統治台灣時期,漢族與高山族有矛盾、有摩擦,嚴格說,漢族欺負過高山族,主要是把高山族趕入山中,占領了他們的平地。在中國大陸往古時期,漢族與其它少數民族的觀系也發生過這種情況。反過來說,中國大陸的少數民族,特別是北方包括西北和東北的少數民族,也欺負過漢族,掠奪過漢族的土地、物產、牛羊等等。這是民族融合過程中的一種現象,和現代宗主國對殖民地的剝奪有著本質的不同。就民族衝突來說,漢族與高山族的傾軋是比較少的,不像中國大陸和世界其它國家的民族矛盾那麼長久,那麼深刻和複雜。

  原因之一是中國開發台灣甚遲,在荷蘭統治台灣末期,台灣漢人不滿十萬。大量移民是鄭成功收復台灣以後的事。鄭氏統治台灣不過二十三年。一六八三年鄭克塽投降,清得台灣以後,在政治上,台灣漢族便與高山族處於同樣得地位,即被滿足統治和壓迫。漢族沒有統治高山族,彼此沒有民族的仇恨。漢族與高山族共同反清。在中國遭受外來侵略的時候,高山族又是與漢族團結,共同反抗荷蘭、英國、法國、美國和日本。在日本侵占台灣五十年間,漢族與高山族更是難兄難弟。

  高山族沒有建立過國家,也沒有獨立建國的要求,沒有現代意義的民族運動。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台灣是漢族與高山族共同開發的屬於中國的一個地區。


目次:
歷史篇
第一章 高山族沒有建立過國家---3
第二章 中國開發台灣遲緩的原因---9
第三章 荷蘭侵佔台灣時的戰爭---21
第四章 鄭成功的歷史地位---33
第五章 清朝統治與反清起義---45
第六章 台灣民主國和武裝抗日鬥爭---53
第七章 反日運動的兩條路線---63
經濟篇
第八章 台灣經濟的社會性質---81
第九章 台灣工業怎樣發展起來---89
第十章 台灣私人資本的興起---99
第十一章 台灣官僚資本的特點---109
第十二章 台灣的外國資本---121
第十三章 台灣經濟升級問題---129
政治篇
第十四章 蔣家王朝的終了---141
第十五章 對國民黨統治台灣的評估---151
第十六章 台灣化的內涵---161
第十七章 台灣的黨外勢力---171
第十八章 什麼叫自決---177
第十九章 台灣「獨立」問題---183
第二十章 台灣前途展望---199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臍帶的證言
作者:林仁川
ISBN:957-8660-10-3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11
售價:30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817282.htm



從地理‧歷史‧考古‧經貿‧文化諸分野
探索兩岸一水相連、骨肉相親的民族史。
古地理學‧考古學‧人類學‧
兩岸經貿史‧文化‧民間宗教和風俗習慣
呈現出兩岸人民對中華民族所作的偉大貢獻....


前言

  大陸與台灣,一水相連,語言相通,習俗相同,骨肉相親。自古以來,大陸與台灣就有悠久的歷史淵源關係。早在原始社會,我國古人類或從台灣海峽渡海入台,或從南洋羣島迂迴到達台灣,成為台灣島的先民。宋園以後,大陸漢族人民又先後大批移居台灣,與先前定居的土著居民一起,披荊斬棘,歷盡艱辛,為開發和建設我國美麗富饒的寶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隨著大陸人民的大批遷入,大陸先進的生產技術、文化教育、文學藝術及風俗習慣也不斷移植台灣,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學藝術的繁榮,使台灣文化成為中華燦爛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民間頻繁往來的同時,我國歷代封建政府也十分注意開發經營台灣地區,在當地不斷建立和完善各種國防設施和行政管理機構,直接對台灣行使統治權,一直到光緒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日本強行占領台灣以後,大陸與台灣的直接聯繫才被暫時割斷。公元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投降,美麗的台灣又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本書陷於篇幅,暫時寫到日本侵占台灣為止,以後將撰寫續篇。

  在撰寫本書期間,我曾兩次應邀到荷蘭萊頓大學漢學院進行訪問研究,有機會充分利用該院圖書館的豐富藏書,大量閱讀台灣出版的論文、專著和資料,這對我的寫作是非常有益的。本書的撰寫又承蒙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原所長陳在正教授,台灣研究所所長陳孔立教授的關懷和鼓勵,同時,台灣研究所資料室為我提供閱讀的種種方便,為此,深表感謝。在當前學術著作難於出版的情況下,本書能很快問世,還由於上海文滙出版社不講任何條件,大力給予支持,這是特別令我感激的。

林仁川
一九九O年三月初稿於荷蘭萊頓大學漢學院
一九九O年七月定稿於廈門大學海濱新村


目錄:
前言---1
第一章 從古地理學和考古學論大陸與台灣的地緣關係---1
 一 從古地理學論大陸與台灣的整體性---1
  一、古生代時期的地緣關係---2
  二、中生代時期的地緣關係---2
  三、新生代時期的地緣關係---2
 二 從考古學看大陸與台灣的統一性---5
  一、舊石器時期大陸與台灣的關係---6
  二、新石器時期大陸與台灣的關係---7
第二章 從人類學論大陸與台灣的血緣關係---13
 一 從大陸直接移居台灣的南亞蒙古人---13
  一、從古文獻記載看古代閩越族與台灣土著居民的關係---14
  二、從神話傳說看古代閩越族與台灣土著居民的關係---21
 二 從大陸間接移居台灣的南亞蒙古人---25
  一、台灣土著居民與馬來人的關係---25
  二、南亞馬來人與大陸古越族的關係---29
第三章 漢族人民的大量遷移及台灣經濟的發展---35
 一 宋元時期的移民---35
  一、宋代漢族人民遷居台澎---35
  二、元代漢族人民遷居台澎---36
 二 明代向台澎的移民和發展---46
  一、第一期移民的情況---46
  二、第二期移民的情況---46
  三、第三期移民的情況---51
 三 清代漢族人民的東移與開發---59
  一、大陸移民的階段---73
  二、大陸移民的主要方式---82
  三、大陸移民的分布---89
  四、大陸移民對台灣的開發---96
第四章 大陸與台灣的經濟來往與貿易結構---107
 一 宋元時期的貿易關係---107
  一、宋代的貿易關係---107
  二、元代的貿易關係---109
 二 明代的貿易關係---111
  一、明前期的貿易關係---111
  二、明後期的貿易關係---116
  三、鄭氏海商時期的貿易關係---149
 三 清代的貿易關係---155
  一、通商貿易的階段---155
  二、貿易經營的方式---163
  三、貿易商品的構成---170
  四、貿易商人的階級屬性---177
第五章 大陸對台灣的行政管理---183
 一 宋元以前的開拓---183
  一、三國時的開拓---183
  二、隋朝的開拓---184
 二 宋元時期的設官駐守---186
  一、宋朝的派兵駐守---186
  二、元朝的駐官設治---187
 三 明代大陸與台灣的政治關係---190
  一、明初的撤防---190
  二、明後期的設防---194
  三、鄭氏時期的政治建置---201
 四 清朝大陸與台灣的政治關係---207
  一、台灣建省前的政治關係---207
  二、台灣建省後的政治關係---244
第六章 大陸與台灣的文化淵源關係---259
 一 教育科舉的淵源關係---259
  一、教育制度的移入---259
  二、科舉制度的移入---276
 二 語言、文字的淵源關係---285
  一、台灣方言與閩南話的關係---286
  二、台灣方言與中原語言的關係---289
  三、台灣俗諺與大陸俗諺的關係---294
 三 文學、藝術的淵源關係---298
  一、大陸文人的入台與詩社的興起---299
  二、戲劇、音樂的淵源關係---310
  三、繪畫、工藝美術的淵源關係---321
第七章 大陸與台灣相同的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325
 一 相同的風俗習慣---325
  一、生活習慣---326
  二、節日風俗---332
  三、婚、喪、祭禮風俗---336
  四、其他雜俗---345
 二 相同的宗教信仰---350
  一、台灣宗教的來源---350
  二、大陸其他地方神的傳入---359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台灣人民歷史
作者:陳碧笙
ISBN:957-8660-09-X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12
售價:36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744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1541886.htm


書籍簡介:

台灣島上各族人民的生活‧生產
以及反帝‧反封建鬥爭激動的歷史構圖!
對於台灣歷史發展動力‧島內歷代民族關係‧
台灣的海上商業資本之形成與發展‧鄭氏政權及清代台灣
民眾蜂起的性質‧日帝下台灣地主資產階級的地位與作用……
以科學的史論,深入論列……
分析和掌握


我所認識的台灣──代台灣版序◎陳碧笙

  一、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我證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學部讀書,因反日被捕兩次:一次關了一天,又一次宣布驅逐出境。當時上海正在打仗,航路不通,只好從基隆到福州;到了基隆,船又剛剛開走了。長日無聊,就跑到台北遊覽幾天,住在一家小客棧裡。有一位姓楊的布店老板前來探望,不談政治,自願擔任導遊,晚上還約了七、八個人陪我吃飯。沒上幾道菜,突然全市鞭炮大鳴,此呼彼應,歷久不輟,有個人跑來報信說:日本白川司令官在上海被人打死了。日本人管理台灣一向很嚴密,什麼事都能做,都有明文規定,惟獨對放鞭炮沒有規定。這件事給我的教育極其深刻,一生不忘,我深信廣大台灣同胞是真正愛國的。

  二、抗戰末期,我在桂林遇到了大革命中認識的台胞莊希泉(原名海涵),他告訴我:《開羅宣言》宣布台灣歸還中國,不久當可實現,可是國內台胞卻互相攻訐、告發,難以團結,如能由福建人出面聯繫,是不是會更好一些。此議獲得了很多人的贊同,因在桂林、柳州聯絡葉彩真、宋斐如、陳榮芳、王明德、陳國礎、黃清華等一、二十人組織了閩台建設協進會。不久,桂柳淪陷,遷至重慶,擴大組織,謝南光、李萬居、連震東、林忠、林慶年、周士觀、林遵、何公敢、林仲易、莊明理等相繼參加,對接收台灣問題提了一些意見。抗戰結束,人員星散,難以聯繫,我又同莊希泉到上海,聯絡張錫祺、張錫鈞、張維賢等人,組織閩台建設協進會上海分會,與旅滬台灣同鄉會、台灣重建協會等社團共同活動。「二‧二八」事變爆發,我們在南京舉行記者招待會,要求派代表赴台調查,得到國防部同意,於三月十一日派機送往台北。同行者除作者外有楊肇嘉、張邦傑、陳重光、王麗明、林有泉、林松模、李天成、黃木邑等十來人,住在新生活賓館,立被包圍監視,不許對外接觸;幸有幾批台胞化妝為廚夫或服務員潛入密告全台大屠殺真相,大家都牢記在心,於十二日飛回南京後寫成書面(《台灣旅京滬七團體關於台灣事件報告書》),招待記者公布,中外各報競相登載,引起了頗大的震動。

  三、一九五六年十月,我由民盟福建省委會調到廈門大學南洋研究所;一九五八年三月,掉到歷史系;一九八O年一月,兼任台灣研究所所長;一九八六年離休。在三十年的教學生活中,除了開課與勞動外,大部份時間多用於搜集資料,編寫書籍和論文。除論文量多不計外,已出版書即與台灣有關者即有《台灣人民歷史》、《先王實錄校注》、蔣毓英《台灣府志校注》、《台灣愛國詩詞選》、《台灣懷相思親詩詞選》、《霧社起義資料集》、《二‧二八起義資料集》、《中國人口‧台灣分冊》第二章、《鄭成功收復台灣史料選編》(與陳國強合編)、《鄭成功收復台灣史料選編》增訂本(與陳孔立合編)《鄭成功抗清與復台論文集》(在排印中)等,共一十一部。與華僑,華人問題有關者,有《世界華僑華人簡史》、《南洋華僑史》、《華僑華人問題論文集》、《華僑華人年鑑》(在審核中)、《東南亞史論文集》(與孫福生合編)、《陳嘉庚傳》(與楊國禎合寫)、《陳嘉庚年譜》(與陳毅明合寫)等,共七部。寫好而尚未付印者,有《台灣抗日詩抄》、《明代後期日本對台灣的侵略》、《鄭成功收復台灣》、《泰國史》、《中南關係史》、《東南亞史籍介紹》等,共六部。在上述二十四部中,台灣占有一十四部,超過百分之六十,這說明在開放三十年的文教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都用於台灣的介紹和研究,這與解放前的兩次遭遇是分不開的。

  《台灣人民歷史》原名《台灣地方史》,原書名由來已見原書「前言」。人間出版社建議以《台灣人民歷史》書名在台灣出版,我表示同意。拙書能在與我有一段淵源的台灣省公刊,十分高興。

陳碧笙
一九九三年七月於廈門


目錄:
代台灣版序---I
原前言---V
第一章 台灣地理概況---1
 一 祖國的寶島──台灣---1
 二 海峽兩岸的交通---5
 三 「台灣」名稱的由來和變遷---8
第二章 台灣原始社會的物質文化和經濟生活---13
 一 原始社會的文化遺址和出土文物---13
 二 相繼移入台灣的民族---20
 三 公元三世紀時的夷州---26
 四 公元七世紀的流求---31
第三章 澎湖的開發和宋元時代的琉求---37
 一 澎湖的開發---37
 二 宋代的流求和毘舍耶---40
 三 元政府兩次經營瑠求---43
 四 十四世紀中葉的琉球---46
第四章 漢族人民的移入和明代的台灣---49
 一 漢族人民開始移入台灣---49
 二 海上武裝集團的活動---53
 三 公元十六、十七世紀的平埔人---59
第五章 日本的早期入侵---63
 一 明代的海禁政策---63
 二 日本倭寇竄入澎湖台灣---65
 三 豐臣秀吉的窺伺---68
 四 有馬晴信的騷擾---70
 五 村山等安的武裝進犯---72
第六章 荷蘭三十八年的殖民統治---77
 一 荷蘭殖民者兩次侵入澎湖---77
 二 荷蘭殖民者侵占台灣---80
 三 占台初期的荷日糾紛---81
 四 鄭芝龍與荷蘭殖民者之間---84
 五 荷蘭的殖民統治---87
 六 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台灣北部及其失敗---90
第七章 鄭成功收復台灣---95
 一 「反抗死,不反抗亦死,不如反抗!」---95
 二 何斌獻圖與決策復台---98
 三 裏應外合 趕走荷蘭殖民者---101
 四 為堅持鞏固和開發台灣獻出生命---107
第八章 清鄭和談與鄭氏政權的敗滅---111
 一 一六七三年三藩叛亂前清鄭和戰經過---111
 二 一六七三──一六八O年三藩叛亂中,清鄭雙方對於福建沿海的爭奪---113
 三 清政府決策進攻台灣---116
 四 雙方軍事形勢和施琅的作戰方略---118
 五 一六八三年澎湖海戰與鄭氏的敗亡---122
 六 鄭氏時期的生產和貿易---124
第九章 清代前期的移民高潮與封建經濟的發展---131
 一 關於台灣棄留問題的爭論---131
 二 所謂「為防台而治台」的方針---134
 三 清初漢族移民高潮---138
 四 土地的大量開發---142
 五 封建經濟的飛躍發展---146
 六 漢族與平埔人的融合---151
 七 風起雲湧的反封建起義---154
第十章 鴉片戰爭與英國的侵略---161
 一 鴉片戰爭在台灣---161
 二 台灣開港與樟腦戰爭---167
 三 德英商人占墾大南澳---172
 四 太平天國運動影響夏的反封建起義---176
 五 封建械鬥的盛衰---180
第十一章 美國和日本的侵略---185
 一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美國的侵台活動---185
 二 一八六七年美船羅妹號事件---190
 三 一八七四年日本進犯牡丹社---196
第十二章 中法戰爭在台灣---205
 一 戰爭爆發前的台灣防務---206
 二 基隆守戰告捷---208
 三 基隆撤退與淡水大捷---210
 四 封鎖與反封鎖的鬥爭---213
 五 基隆河北岸的激戰---215
 六 澎湖失陷與和約的簽訂---216
第十三章 台灣經濟半殖民地化與劉銘傳的改革---219
 一 台灣經濟的半殖民地化---219
 二 基督教的傳人與反洋務運動---224
 三 台灣建省與劉銘傳的改革---229
 四 民族關係的新發展---237
第十四章 反割台鬥爭與台灣民主國---243
 一 馬關條約的簽訂與台灣澎湖的割讓---243
 二 舉國同聲痛割台---246
 三 唐景崧把持下的台灣---249
 四 曇花一現的台灣民主國---253
 五 可歌可泣的中南部人民抗日游擊戰爭---258
第十五章 日本的殖民統治---265
 一 殘暴苛虐的殖民統治---265
 二 敲骨吸髓的經濟掠奪---268
 三 赤裸裸的差別教育制度與強迫同化政策---277
第十六章 各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鬥爭---281
 一 前仆後繼的七年抗日游擊戰爭---281
 二 辛亥革命影響下的反日起義---289
 三 土著人民的英勇反抗---298
第十七章 日本殖民壟斷資本的發展和台灣社會各階級的狀況---309
 一 日本殖民壟斷資本在台灣的發展---309
 二 作為「理想殖民地」的台灣---318
 三 台灣社會各階級的情況---324
第十八章 五四運動後的文化啟蒙運動和工農運動---331
 一 地主資產階級的改良主義運動---331
 二 二十年代的文化啟蒙運動---338
 三 農工運動的發展和台灣共產黨的鬥爭---347
第十九章 一九三O年霧社起義---355
 一 起義的原因和準備---355
 二 起義經過---360
 三 日本瘋狂屠殺霧社人民的罪行---361
 四 第二次霧社事件---364
第二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台灣
 一 人人咒罵的「皇民化運動」---367
 二 台灣的戰時經濟---371
 三 民族解放運動的新階段---376
 四 文化戰線上的反日鬥爭---381
第二十一章 抗戰勝利與台灣復歸祖國---395
 一 國際公認台灣必須歸還中國---395
 二 台灣光復 萬眾歡騰---397
結束語---401
附錄---405
 (一)中華民族在台灣---405
 (二)台灣大事年表---429
 (三)參考書目---443
 (四)重要譯名表---449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