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橋Qiao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qiao   

人間網路書店:http://www.pcstore.com.tw/renjian/M20764603.htm

 

 

《橋》第2期(2015‧夏季號) 簡介


兩岸當代文學評論刊物《橋》由五位學者發起。本期內容包括台灣新銳作家「野路上的少年郎——張萬康」專題及「對話空間:我們一起讀書!」特輯,透過兩岸評論者共同閱讀、評論作家作品的方式,展現兩岸文學作品在作家關懷和寫作風格上的差異,也呈現兩岸評論者閱讀視點與評論方式的異同。

編輯札記

這一期的《橋》包含兩個部分。

  

在第一期的《橋》中,我們首先推出大陸新銳作家「在黑暗中漫舞的張楚」專題,這一期則安排台灣新銳作家「野路上的少年郎──張萬康」專題。1967年出生的張萬康自大學時期開始寫作,經歷二十多年默默無聞卻仍執意筆耕的歲月,直至2011年才出版第一本長篇小說《道濟群生錄》,這部厚積薄發的作品讓他奪下當年「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的殊榮。本專題透過作家自述、長篇小說《道濟群生錄》的節選與從未發表過的短篇小說〈旅館〉,來展現張萬康率性獨特的寫作風格,並藉由兩岸評論者對張萬康作品的分析與討論,來提煉、凸顯作家創作的精神與特質。

 

在現代這個資訊爆炸、生活高速運轉、人們普遍失去文字閱讀耐心的時代,到底還有多少人擁有閱讀習慣?這些讀者中有多少人願意閱讀文學作品?人們會花多少比例的時間在閱讀上?人們願意花多少時間慢慢地咀嚼、品味一本文學作品?這些問題始終讓我們感到好奇。本期推出「對話空間:我們一起讀書!」,邀請大家一起來讀書。我們選擇了十本近幾年出版的兩岸文學作品,在大陸作家方面,包括60後的胡學文、70後的葛亮和石一楓、80後的蔡東和甫躍輝,台灣方面則包括「六年級」的童偉格和黃麗群、「七年級」的黃崇凱、言叔夏和陳栢靑。透過兩岸評論者共同閱讀、評論一部作品的方式,既展現兩岸文學作品在作家關懷和寫作風格上的差異,也呈現兩岸評論者閱讀視點與評論方式的異同。

 

炎炎夏日,為自己準備一杯冰茶,讓我們一起來讀書吧!

 

 

【目次】

 編輯札記

台灣新銳作家專題

野路上的少年郎──張萬康

6    側寫張萬康                                             蘇敏逸

10   也曾癡漢也曾切八段                                     張萬康

22   長篇節選:《道濟群生錄》第三回                          張萬康

28   短篇小說:旅館                                         張萬康

31   生與死的夢幻「聯歡」──讀張萬康《道濟群生錄》         沈慶利

37   異質空間的色語與政治——關於張萬康的《ZONE》          張曉琴

43   在值得期待還是難以期待的未定之天――新銳作家張萬康     藍建春

對話空間:我們一起讀書!

 

大陸作家

胡學文《我們為她做點兒什麼吧》

51   失去了遠景之後:讀胡學文《我們為她做點兒什麼吧》       彭明偉

57   底層與文學:從「形式」的視角出發──論胡學文小說         黃平

葛亮《浣熊》

62   論葛亮的《浣熊》                                       蔡明諺

67  對日常聲音的著迷──論葛亮                               張莉

石一楓《我在路上的時候最愛你》

75   讀石一楓《我在路上的時候最愛你》                       黃文倩

81   失敗的青年與「個人奮鬥」

──從石一楓〈世間已無陳金芳〉說起                     李雲雷

蔡東《木蘭辭》

87   生命如嚼蠟

──蔡東《木蘭辭》中的生活啟示與零碎智慧               陳雀倩

93   人與城──蔡東論                                         岳雯

甫躍輝《狐狸序曲》

99   欲望化了的城鄉結構──甫躍輝《狐狸序曲》的城鄉書寫     徐秀慧

105  狐狸的多向和孤獨                                         梁鴻

 

台灣作家

童偉格《童話故事》

111   閱讀的文字雲:試論童偉格《童話故事》的小說本質試驗    何敬堯

117   來自時間的鄉愁:失蹤、替換與救贖

——評童偉格《童話故事》                              叢治辰

黃麗群《海邊的房間》

123   美好時光不再,但是……                                蔡玫姿

128   評《海邊的房間》                                      張定浩

黃崇凱《壞掉的人》

134   要壞掉了?評黃崇凱《壞掉的人》                        石廷宇

140   珍妮佛,來敲門──

論黃崇凱《壞掉的人》對知識者的狀態呈現與自我意識        陳思

言叔夏《白馬走過天亮》

146   讀言叔夏《白馬走過天亮》                              何立行

152   空間在場與個體建構的寫作

──評台灣作家言叔夏散文集《白馬走過天亮》            郝敬波

葉覆鹿(陳栢青)《小城市》

160   明知為假的真誠──讀葉覆鹿《小城市》                  朱宥勳

167   「小時代」的模範居民──讀《小城市》                  李松睿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iao1  

人間網路書店:http://www.pcstore.com.tw/renjian/M19164514.htm

 

 

在物質娛樂掛帥的年代,辦一份文學評論刊物似乎是件不智的事。之所以不惜氣力搭橋,無非是為了摸索新的契機,希望重新激發文學與我們當前生活之間的活力。

兩岸當代文學評論刊物《橋》由五位學者發起,首期介紹備受矚目大陸70後作家張楚,並且嘗試由兩岸評論者相互評論對方作品,包括台灣的伊格言、吳明益、郝譽翔、駱以軍等,大陸的徐則臣、阿乙、付秀瑩、田耳等70後作家均在評論之列。

期望,這一次新的嘗試,是通往深層理解的開始。

創刊辭

編輯札記

大陸新銳小說家專題

5   在黑暗中漫舞的張楚

6 關於張楚                     黃文倩

8 這輩子最幸福的事,無疑就是寫小說         張楚

14  長髮                       張楚

28  人在「中途」:讀張楚〈長髮〉           黃文倩

33  作為美學空間的小城鎮──張楚小說略論       饒翔

41  黑暗中的舞者──李雲雷對談張楚          李雲雷

 

兩岸70後創作互評

大陸看台灣

48  記憶與歷史──關於吳明益的《虎爺》及其他      李丹夢

55  虛構的「故鄉」及其精神隱秘-從大陸看《複島》    李雲雷

61  人生與「迷藏」──讀許榮哲小說            沈慶利

66  幽靈海洋的塞壬之歌──讀郝譽翔小說          房偉

73  沉浸夢境與選擇清醒 ──對伊格言小說《噬夢人》的一種解讀  郝敬波

81  塵世的記憶與哀歌──論高翊峰的小說          張立群

88  而故事是唯一的足跡  ──讀甘耀明《殺鬼》、《喪禮上的故事張莉

94 「辯證的抵抗」──由胡淑雯兼及一種美學反思      楊慶祥

103月球˙西夏:「異托邦」敘事與「游牧」美學 ──解讀駱以軍   歐陽月姣˙邵燕君 

111 在路上──論許正平的短篇小說創作           陳豔

 

台灣看大陸

119 超脫而冷峭的日常敘事──讀東紫小說         石曉楓

126 路漫漫其修遠兮──徐則臣《耶路撒冷》        郝譽翔

131 徐則臣京漂小說的人文精神與身分意識         徐秀慧

137 徐則臣《古斯特城堡》中的鄉土與城市         蘇敏逸

145 當兩個魯蛇同在一起──田耳的欲望之翼        彭明偉

151 當代精神危機與倫理感的追求──讀艾瑪《浮生記》   黃琪椿

157 脫隊求活──讀阿乙《模範青年》           楊佳嫻

164 〈一頭熊〉從何談起──讀江非詩集          蔡明諺

170 愛情恆久遠,還是,很久遠 ──一個讓人期待的作家付秀瑩     藍建春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