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魯迅精要讀本:小說、散文、散文詩卷
作者:魯迅
選編者:王得后、錢理群、王富仁、李慶西
ISBN:978-986-6777-22-6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9
售價:320元(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6921360.htm



書籍簡介:


中國大陸魯迅研究的權威學者選編,依據魯迅「分類有益於揣摩文章,編年有利於明白時勢」的意見選編,讀者可以讀到魯迅精彩的文學、深邃的思想、複雜的靈魂。


中國大陸魯迅研究的權威學者王得后、錢理群、王富仁,依據魯迅「分類有益於揣摩文章,編年有利於明白時勢」的意見,特別為台灣讀書界從魯迅三百餘萬字的著作中,選編了三十萬字,包括小說、散文、散文詩、雜文的精要讀本,李慶西先生並於觀涉重大時事與人事之處,附上關鍵性的注釋。對想要理解魯迅精彩的文學、深邃的思想、複雜的靈魂,乃至動盪中國的台灣讀者而言,這無疑是目前坊間可見的最佳讀本。



竹內好的話:


從思想史來看,魯迅的位置在於把孫文媒介於毛澤東的關係中。近代中國,不經過魯迅這樣一個否定的媒介者,是不可能在自身的傳統中實行自我變革的。新的價值不是從外部附加進來的,而是作為舊的價值的更新而產生的,在這個過程中,是要付出某種犧牲的;而背負這犧牲於一身的,是魯迅。

正是魯迅才承受住了這重負,沒有絲毫的媚骨,具有著毛澤東所評價的那種「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
 


作者簡介:


魯迅,本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是20世紀中國重要的作家,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魯迅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說、評論、散文、散文詩、雜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選編者簡介:
 
王得后,1957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1975年入魯迅研究室,從事專業研究,現已退休。著有《兩地書研究》、《〈吶喊〉導讀》、《魯迅心解》、《魯迅與中國文化精神》等。


錢理群,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研究生班,1981年後在北京大學中文系任教,後為博士生導師,現已退休。著有《心靈的探尋》、《周作人傳》、《與魯迅相遇》、《1948:天地玄黃》、《中國現代文學30年》(合著)等。


王富仁,新中國有學位制度後第一位文學博士,曾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汕頭大學教授。著有《魯迅前期小說與俄羅斯文學》、《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吶喊〉〈彷徨〉綜論》、《中國文化的守夜人──魯迅》等。



註釋者簡介:


李慶西,現居杭州,長期從事文學研究和圖書編輯工作。著有《文學的當代性》、《書話與閑話》、《尋找手稿》等。編撰《大學文學讀本》(與錢理群、郜元寶合作),策劃並責編魯迅著作全編及中國現代作家著作全編多種。



讓魯迅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魯迅精要讀本》出版說明◎呂正惠


  這一套魯迅精選集是由大陸三位著名的魯迅專家編選的,他們三位最年輕的都已年屆七十。他們從小就熟讀魯迅,但成為名聞大陸的魯迅專家,卻都在四十歲以後。這一段歷史值得稍稍回顧。


  王得后先生的父親,是一位忠誠的國民黨將領,一九五O被鎮壓了。錢理群先生的父親是經濟專家,光復初期派到台灣,後來對台灣農業發展貢獻很大。我們可以想像,這樣的家庭背景,讓兩位先生在文革結束之前吃足了苦頭,這種苦頭是台灣讀者難以想像的。王富仁先生的父親倒是一位共產黨黨員,出身下層,後來是地方幹部。但王先生大學還沒畢業就碰上文化大革命,只能在鄉下中、小學教書,一教就教了十年。文革結束,百廢待舉,尤其急於培養人才,他們三位在幾年之間就成為著名學者。事實上,他們早就自我訓練成學者了。


  我有幸認識了三位先生,跟兩位王先生還可以無所不談。不論在言談中,還是在文章中,我很容易體會到,魯迅不但是他們的精神導師,還是他們度過艱困的青春時代的精神支柱。我從他們身上看到魯迅的偉大,魯迅讓人活得更堅靱。


  在我成長的年代,魯迅是個大禁忌。大學時代,有一天晚上我偷讀魯迅,我的手還微微發抖。買到魯迅全集的時候,我已四十二歲,那時三位先生已是著名的魯迅專家了,而我還沒聽過他們的名字。即此一點,已可看到兩岸在精神上的差距。


  在一九八O年代以前,台灣凡是提到魯迅,就只能謾罵,加上長期對中國現代文學絕大部分作品的禁絕,台灣一般人很難了解魯迅。即使是現在,也很少有大學生會自動去找魯迅的作品來讀。缺少了魯迅,是台灣知識界與文化界的大損失。


  記得有一次,在清華大學舉辦的現代文學國際研討會上,一位韓國學者很感慨的說:魯迅不只是中國作家,我們韓國人,還有日本人,都讀魯迅,但是我們很難跟台灣學者談魯迅,請台灣朋友多多加油。缺少了魯迅,不但中國的現代文學、甚至整個現代中國無法理解,連跟韓、日學者的對話空間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現在台灣並不缺乏魯迅的選本,但是我們還是願意再推出這一套具有獨特性的選集,希望有一天魯迅也會融入台灣的知識、文化氣氛中,成為我們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10、9、13



目錄:
選編總目錄i
編者說明iii
簡短的出版說明/呂正惠v
小說
狂人日記/ 003
孔乙己/ 014
藥/ 019
故鄉/ 028
阿Q 正傳/ 038
祝福/ 077
在酒樓上/ 093
示眾/ 104
孤獨者/ 110
傷逝/ 131
補天/ 150
奔月/ 160
鑄劍/ 172
非攻/ 192
散文
阿長與《山海經》/ 209
無常/ 215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23
藤野先生/ 228
記念劉和珍君/ 235
為了忘卻的記念/ 242
憶韋素園君/ 253
我的第一個師父/ 259
女吊/ 266
散文詩
秋夜/ 275
影的告別/ 278
求乞者/ 280
復仇(其二)/ 282
希望/ 284
雪/ 287
好的故事/ 289
過客/ 292
死火/ 298
失掉的好地獄/ 300
墓碣文/ 302
頹敗線的顫動/ 304
立論/ 307
這樣的戰士/ 309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311
淡淡的血痕中/ 314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中國近代文學史
作者:袁進
ISBN:978-986-6777-21-9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9
售價:550元(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7100980.htm


書籍簡介:


本書選取了一些近代重要的文學作品,從文學變革的角度加以分析梳理,以展示中國文學近代變革的轉型過程,以及它們的過渡特性。


中國文學的近代變革是與中國近代建立「民族國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它本身就是中華民族建立「民族國家」的一部分。中國文學的近代變革是一個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說它是中國社會文化現代化的一部分。中國近現代文學做出的選擇,實際上決定了以後的文學發展,近代的選擇,實際上一直影響到現在。現當代文學碰到的問題,如文學的市場化問題,文學的雅俗問題,文學與政治的關係問題,作家面對各種潮流是否堅持自主意識問題,現實主義成為文學主流問題,中國文學對傳統的繼承與發揚問題,等等,都能在近代文學中追根溯源。中國現代文學實際上是沿著近代的選擇繼續走下去的。



作者簡介:


袁進,1951年7月10日生,江蘇鎮江人。 198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近代現代文學。著有《張恨水評傳》、《小說奇才張恨水傳》、《中國小說的近代變革》、《中國文學觀念的近代變革》、《鴛鴦蝴蝶派》、《近代文學的突圍》、《上海文學史通》近代編等專著。主編《上海近代文學史》、《鴛鴦蝴蝶派散文大系》等。近年來曾去德國海德堡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倫敦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訪問,並曾作為客座教授去美國加里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講學。



緒論


  中國文學的近代變革是與中國近代建立「民族國家」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它本身就是中華民族建立「民族國家」活動的一部分。


  何謂「民族國家」?難道中國古代建立的國家就不是民族國家?「民族國家」是現代社會具有特定含義的概念,並不是所有民族建立的國家都叫做「民族國家」。「民族國家」其實是近代以來全球化過程中的產物。古代世界也進行世界貿易,各個國家之間也有交流和相互影響,但是除了部分地區殖民化之外,這種相互影響並不構成全球國家的一體化。近代以來,由西方殖民主義推動的資本主義發展,形成一股現代化潮流,逐漸籠罩全球,隨著全球經濟走向一體化,國家也逐漸成為世界大家庭下的國家,需要有相似的國家機構、教育體制,對應的政府部門,這樣才能進行正常的對話與交流。為了適應現代化的要求,國家機器很難再像古代那樣,它需要現代社會的法制,建立現代的外交、國防、行政、立法、司法等管理機構和相應的職能,它需要確立現代社會的科層制和組織動員能力,能夠組織動員到每個個人。它需要實行普及的教育,由此形成新的國民意識。中國從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觀念,發展到近代以來的「世界」、「全球」觀念,這是在西方近代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威脅之下轉換的,正是這種威脅逼迫中國走上了現代化的道路。這是中國文學近代變革的歷史背景。


  然而,過去的文學史研究只重視了西方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侵略,近代文學研究一度過多把注意力放在中國近代創劇痛深的亡國危機上,把西方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及其造成的反抗,作為文學變革的主要原因,把反抗這種侵略作為近代文學的主要特色,把愛國主義作為近代文學的價值所在,這種看法實際上只看到歷史的浮面,研究成果也就難以深入。亡國危機雖然能夠改變文學的面貌,卻不能改變文學的性質。僅僅討論中國近代的亡國危機並不能說明近代所發生的變革,因為中國近代為消除亡國危機建立民族國家的努力是與中國社會文化的現代化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即使沒有中國近代的亡國危機,經濟政治的「全球化」也會逼迫中國的社會文化現代化。


  近一百多年來,中國文學從古代漢語轉入現代漢語,文學形態文學觀念以及文學內涵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的關鍵是在近代,它是一種文化全方位的變化,如果我們把文學活動的構成視為作家、文本、語言、傳播方式、讀者、與現實的關係等諸種要素的運作,那麼,這些要素在近代全部發生了重要的變化。作家由古代的士大夫變為近代的知識份子,其寫作方式、寫作心態等都發生了重要變化。文本的外觀形式由線裝書變為平裝書和報刊雜誌,除詞以外,各種文學體裁都發生了重要變化,古代文學以詩文為中心開始轉變為以小說為中心,文學表現的內涵,與現實的關係,都出現了重要變化,現實主義佔據了文學的主導地位。文學語言由古代漢語變為現代漢語。文學傳播方式納入了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和商業化銷售的軌道,這就大大降低了文學作品物化的成本,擴大了文學的市
場,從而導致讀者的變化,古代文學的士大夫讀者轉變為現代文學的平民讀者。只消翻一翻中國文學史,就不難發現:像如此巨大的全方位文學變革,中國近代是僅見的,近代之前的各個朝代從未有過的。先秦時期也可能有巨大的文學變革,只是限於現有的資料不足,還不足以得出確切的結論。中國文學發展到近代,好比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具有多種選擇的可能,因此這也像先秦時期一樣,成為中國思想史上最活躍的時期。而中國近代文學作出的選擇,實際上決定了以後的文學發展,一直到現在,現當代文學碰到的問題,如文學的市場化問題,文
學的雅俗問題,文學與政治的關係問題,作家面對各種潮流是否堅持自主意識問題,現實主義成為文學主流問題,中國文學吸收外來影響問題,中國文學對傳統的繼承與發揚問題等等,一旦追根溯源往往都能追溯到近代。中國現代文學實際上是沿著近代的選擇繼續走下去。因此從發生學來說,近代的選擇,實際上一直影響到現在。


  中國文學的近代變革是一個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過程,它與建立民族國家的中國社會文化的現代化進程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說它是中國社會文化現代化的一部分。因此,要探討中國文學的現代化,我們首先必須瞭解什麼是「現代化」。


  「現代化」指的是傳統社會轉變為現代社會的過程。它包含了工業化、商業化、城市化、社會化、民主化、法制化、契約化、個人化、科層化、世俗化、教育普遍化等許多方面。世界各國的現代化過程各有自己的特點,但是它們的轉變也有大致相同的地方:除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物質生活的改善,那就是在社會結構上由宗教或者宗法主導的傳統等級制社會,逐步轉變為以個人為本位的現代社會。這個過程在思想上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與世界觀,形成了人們的理性意識,理性意識的代表—「科學」逐步進入傳統社會,通過它獨特的思維方式,形成與傳統社會不同的新知識系統;由此產生了「自由」、「平等」、「博愛」的新型價值觀念,產生了「主體性」意識,於是「自我意識」、「個性解放」等等思想也就發展起來,原有的傳統觀念逐步被現代意識所更替。這個過程產生了一種態度:與傳統斷裂,崇尚新穎事物,使現在英雄化。這個過程伴隨著政治與宗教的分離,伴隨著一個社會結構「世俗化」的過程,原有的等級制逐步瓦解,形成以個體為本位,靠市場來調節的資本主義社會。當然,這個大致相同是抽象化的結果,世界各國在實現自己的現代化過程中,根據自己的社會文化狀況,有著不同的現代化進程與結果,其間的差異,其實是相當大的。


  在這個現代化的過程中,傳播媒體的變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是一個焦點,它集中體現了中國近代社會文化的變革,決定了文學的變革。近代傳播媒體的變革主要體現在報刊和舊平裝書成為主要傳播媒體上,報刊與舊平裝書是用機器印刷的,還要運用鉛字排版、石印或者紙型技術。這種書籍複製方式就是工業化的產物,沒有近代大工業,僅僅依靠手工業作坊無法形成從線裝書到報刊和舊平裝書的轉換。近代傳播媒體報刊與舊平裝書又是運用資本主義商業化的方式運作的,像《申報》館和商務印書館都是股份制企業,在全國各地廣泛建立分支機搆,運用西方股份制公司的運作方法來管理和經營,這就使得這些傳播媒體比起傳統媒體來,效率大大提高。近代傳播媒體適應了城市化、社會化的需要,適應了近代市民的需要。例如,近代城市形成了「禮拜」的時間概念,有了「週」、「周日休息」的新觀念。對報刊和舊平裝書產生了不同於線裝書的需求。中國古代社會形成的是「士農工商」的社會階層,我們在下面將會看到,隨著近代都市的崛起,知識份子和「工商」逐漸形成了市民,社會產生了新的文化組合。文學一旦進入資本主義工業化、商業化的軌道後,文學的社會運行機制就商業化了,作家以寫作來謀生,讀者以閱讀來消費,由於商業化的利益驅使,近代媒體的運作目標不可能再像傳統媒體那樣主要面向士大夫,而是變成面向大多數人的市民。廉價的近代媒體大大擴大了媒體的消費範圍,從而也就普及了文化,促使文化向世俗化的方向發展,也就推動了教育的普及化。正因為近代媒體產生於資本主義的工業化和商業化,媒體在觀念上維護契約化、科層化、法制化就是必然的。現代城市產生的以個人為本位,幫助從農村到城市的人口擺脫宗法制的束縛。現代城市產生的經濟獨立,擺脫政治的控制,這種城市形態必然會產生對民主的訴求,新型市民成為民主的主要社會基礎。近代媒體的變革造成了文學的作家、讀者的變化,從而也使文學發生相應的變化,這一變化過程又是複雜的,它是諸種因素互動下的產物,與社會文化變化相關聯,充滿各種選擇的可能性。


  近代文學是一場歷史劇變,在一種社會文化變革的背後,往往有經濟因素和物質生產因素在起作用,中國文學近代變革背後就是如此。它與中國古代的文學通俗化最大的不同便在於:整個文學的社會運行機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最重要的變化就是資本主義商業運行機制主宰了文學的社會運行機制,建立了新的傳播模式。中國古代書籍也曾採用商業化的營業方式,完全作為商品來生產銷售。如《儒林外史》寫到書商請馬二先生編選八股文選本,便是講好報酬,印出書來作為商品銷售的。這種情況在小說中尤為普遍,明末清初一些作家大量炮製才子佳人小說,可能就是應書商之約。不過這種商業化還停留在手工業作坊階段,與近代的資本主義商業化不可同日而語。資本主義工業生產形式和商業化營業方式組合的優勢,集中體現在報刊和平裝書的銷售上。報刊和平裝書作為新的文本物化形式,在外觀上就與中國傳統文本—線裝書不同。報刊和平裝書容量大,可以用較小的字排印;出版快,出版週期最短在一天之內;價格低,普通老百姓也能承受。這些優勢使它們的傳播範圍遠遠超過了線裝書。它們一旦成為文學的主要文
本,就註定了文學必須面向普通老百姓,必須通俗化。從而也就改變了士大夫壟斷文學的局面。但是,近代媒體的變革一方面促使文學普及,另一方面也促使文學走向通俗,高雅的詩文從文學的中心退向邊緣,以前不入流的小說則成為文學的中心,這一過程本身就使得傳統的高雅文化走向衰退。於是,由於報刊和平裝書的出現與迅猛發展,逼迫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承擔者—士大夫們正視它們,適應它們,乃至在抗拒它們的過程中逐步衰亡。


  中國文學的近代變革是一個從舊文學走向新文學的過程,五四文學革命提出「提倡新文學」的口號就證明瞭這一點。「新文學」與舊文學最明顯也是最重要的區別,就是「新文學」用的是現代漢語,舊文學用的是古代漢語。因此,中國文學近代變革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語言變革。我們一般都確信,現代漢語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發動之後才形成的,其實不然。我們在下面將會看到:現代漢語形式的文學問世遠遠早於五四,至少在19 世紀70 年代,就已經有非常成熟的現代漢語文學作品問世,其語言甚至要比五四時期的作家所寫的現代漢語白話文更加像今天我們正在創作的白話文。它們出自西方傳教士或者是西方傳教士與其中國合作者之手,絕大部分是翻譯作品;它們無論在語言還是形式上,都不同於中國古代的文言白話作品。這部分作品的發現,促使我們重新思考中國近代的文學語言轉換。......



目錄


緒論/1
第一章 傳播與市場/27
 第一節 傳播的市場化與文學的變革/27
 第二節 從士大夫到作家/ 56
 第三節 市民讀者與通俗小說的崛起/73
 第四節 以《民權素》為個案/86
第二章 語言與形式/111
 第一節 文言、白話、淺近文言/111
 第二節 西方傳教士的努力/124
 第三節 報章語言文體的演變/161
 第四節 中國士大夫翻譯對語言的影響/178
 第五節 清末白話文運動/ 196
第三章 本體與範圍/219
 第一節 對文學本體的認識/219
 第二節 文學範圍的擴大/246
第四章 傳統與現代/ 279
 第一節 近代學者是怎樣接受西方進化論思想的/279
 第二節 復古思潮/ 293
 第三節 同光體/309
 第四節 南社/ 321
 第五節 詞壇的復古/335
 第六節 舊劇改革/ 349
第五章 功利與審美/ 371
 第一節 經世致用文學思潮/ 371
 第二節 從經世致用到文學救國/ 391
 第三節 對「情」的崇仰帶來的變化/ 410
 第四節 現實主義的崛起/425
第六章 作品與時代/ 451
 第一節 《花月痕》/451
 第二節 《海上花列傳》/463
 第三節 小說的興起與譴責小說/ 471
 第四節 《老殘遊記》/ 483
 第五節 《孽海花》與歷史小說/ 492
 第六節 偵探小說/ 498
 第七節 《玉梨魂》/508
 第八節 《廣陵潮》與民初社會小說/ 524
 第九節 短篇小說的發展/542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嫁給革命的中國
作者:﹝德﹞王安娜
譯者:李良健、李希賢
ISBN:978-986-6777-20-2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
售價:380元(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6738137.htm



書籍簡介:


在這本書裏,不但涉及重大的歷史事件,也談到觀察中國人日常生活的許多事情。喜歡以一定標準去衡量人們的日常生活,這是各國都大同小異的。因而,在這本書裏出現的人物,諸如宋慶齡、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廖承志、王炳南等......,他們在今天已是舉世聞名的人物。作者與這些人物相識,曾與他們公同生活和工作;也與他們同甘共苦。既承受過戰爭的苦難,也分享過和平的歡樂。



一個奇女子的歷史見證◎呂正惠 


  本書的作者王安娜是一個德國女性,一九三五年和在德國從事革命活動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王炳南結婚,一九三六年隨王炳南到中國,抗戰勝利後與王炳南協議分居,一九五六年回德國,前後在中國度過了二十年的歲月。(王炳南是協助周恩來在國統區從事許多敏感事務的重要助手,1949 年之後在外交部工作。) 


  王安娜雖然最後回到德國,死在德國,但她熱愛中國。抗戰期間她在大後方辛勤地工作,跑遍了半個中國,和中國人民一起度過極為艱困的日子。本書就是她對抗戰生活的回顧,她說:「我這本書並不是充滿異國情調、眯起好奇的眼睛去觀察『土人』的不可思議的記錄。我對這個國家的描述,也並非像娛樂讀物那樣處理。但我對可稱為我的第二故鄉的土地上的人們所懷有的深情眷戀和尊敬的心情,想必讀者是可以理解並產生共鳴的。」,她又說:「在中國,年老的一代還知道那可怕的過去,記得苦難、壓迫和剝削的刻度表,同時也記得中國共產黨和人民大眾所進行的使中國革命取得勝利,人民得到解放的英勇鬥爭,而中國的青年人則沒有經過那些歲月。所以,應當讓青年人也了解過去,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認識今天,更加努力地為明天而工作。」這樣一本充滿感情的書,我拿起來就不忍釋手,一口氣讀了十一個半小時,中間只吃了一個晚餐,直到半夜兩點半讀完為止。關於抗戰的書我讀了一些,在我印象中,這是視角最獨特也最為生動的一本。要了解中國的抗戰,了解中國人在抗戰期間所經受的苦難,以及在苦難中所表現的堅忍不拔的意志,很難再找到比本書的描寫更細緻入微、比本書的作者對中國人民更深具同情心的了。這是本書的重要價值之一。 


  本書還可以讓我們看到一個令人景仰的、偉大的女性。作為一個近代西方文明教養下的深具人文精神的女性,作者對於異質文化的中國人的理解和同情,真是讓人既感動、又佩服。舉例來說,她的丈夫王炳南出身於陝西的世家,她住到王家以後,發現丈夫的大哥娶了兩個太太,一個是父母要他娶的,一個是他出社會以後費力追求得到的。為了追到第二個太太,他撒謊了,沒有告訴她,他已結婚。他把第二個太太帶回家,她才發現他已有太太,她只不過是侍妾的身分。她很痛苦,幾乎想自殺,但作者同時還發現,第一個太太也很痛苦,又不得不識大體的容忍丈夫真正喜歡的女人,她說: 


   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父母就把我許配給大哥了。要是說我沒文化,沒教養,笨,那是真的,但這難道是我的過錯嗎?我的丈夫有合意的女人,我還要把妻子的位置讓給她,誰能夠體諒我是什麼心情啊? 


在敘述了這些事以後,作者評論道: 


   她和玉英一樣(大哥喜歡的太太),說話時眼淚盈眶。對她的話,我實在無法回答。玉英她們的命運,在當時的中國,正是千千萬萬婦女命運的寫照。 


  這就表現了她對中國從傳統社會過渡到現代社會廣大女性的同情,不論她是明媒正娶的、還是自由戀愛的,她們同時都要忍受時代加給她們的命運。而對那些娶了兩個太太的男人,她又評論說: 


   中國的青年們努力建立新的社會形態,但是儒家的家庭制度抵制他們的攻擊。因此,年輕男子反抗強迫婚姻的方式僅限於和自己選擇的第二個妻子結婚。只有極少數能有勇氣和家庭決裂,不顧社會習慣勢力的反對,而與第一個妻子離婚。 


  同樣的,這些想要改造社會的青年,也無法自拔於社會之外,不得不委曲求全。這樣,作者表現了她對這一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之命運的深刻理解,同時也表現了她對不同處境的人們的深切的同情。這種見識和心胸,真是讓人欽服。 


  除了同情心之外,作者還具有鮮明的正義感。抗戰爆發不久,日本就對中國進行狂轟濫炸,完全不分軍事目標和一般居民區,作者對此深為痛恨。她在南昌看到: 


   空襲後的南昌市,滿目瘡痍。這種情景,是任何一個受轟炸的城市都一樣的。每當看到這種慘狀,我都非常難受,不忍正視。孩子在被炸得血肉橫飛的母親的屍體旁號哭;老婆婆在冒著黑烟的斷壁殘垣和家人的屍體蹲著,茫然無語;奄奄一息的負傷者在呻吟,這種呻吟聲,即使多年以後,在睡夢中還會在我的耳邊回響…… 


在另一個地方,她對日本的這種行為評論道: 


   從軍事的觀點來看,日軍的轟炸並未取得成效。如果日本人認為這樣做可以使一般市民的士氣低落的話,那麼他們是打錯了算盤,這種情況後來在重慶也可以得到證明。重慶在1939 年到1941 年,特別是在夏季,每天都受到猛烈的轟炸,但市民的士氣卻毫不受挫。 


她又引述了美國史迪威上校(當時)的話: 


   不管是哪一個中國人,看到被炸得血肉橫飛的屍體和被炸壞的房子,即使是還沒有見過日軍的人,也對他們懷有強烈無比的敵意。 


作者又從更廣闊的歷史背景批評了歐、美國家不但對日本暴行無動於衷,還變相的支持日本: 


   當時還沒有人預料到,不久之後,歐洲也遭到同樣的空襲,城市夷為廢墟,難民和死者每天接連不斷地出現。1937 年以來,在中國發生的這些事情──在歐洲簡直是無法想像的慘劇,還沒有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也正因為這樣,美國和英國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仍然不斷向日本提供鋼鐵和石油,可以這樣說,正是由於他們這樣做的結果,導致了可怕的破壞,使千百萬人死亡或成為難民。 


綜合來看,作者完全認識到,二戰的雙方,不論是日本、德國,還是英、美、法諸強,都是帝國主義的侵略者。當他們進行戰爭時,是完全不考慮一般人的苦難的,她對二戰的本質有非常清楚的理解,不像現在一般的教科書,只會在兩者之間強分正、邪。其實所謂的正方,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在歐洲戰場,當法國投降後,德國也對英國狂轟濫炸。到了戰爭末期,美國又對德國、日本狂轟濫炸。戰爭結束後,許多城市成為一片廢墟。整個二戰期間,死於轟炸的平民,絕不下於戰死的士兵。)


   此外,作者還具有無與倫比的勇氣。西安事變前,王炳南和她到了上海,她就在上海生下了兒子。不久,西安事變發生,王炳南是楊虎城信任的人,匆忙趕了回去,把她留在上海。她為此深感不安,認為自己不該袖手旁觀,無論如何要趕回去。於是,她不聽任何人的勸止,帶著初生的嬰兒,千辛萬苦的闖過中央軍和西北軍還處於對峙狀態的潼關一帶。下面是她所描寫的度過最後一道難關的經歷: 


   作為無人區的分界線的是一條河,河水很淺,河床卻很深。河上有一座橋,不過只剩下了一道道的橫梁。剩下的旅客,幾個來自甘肅的農民和張夫人,都下了車,小心翼翼地爬過橫梁。我又冷又累,了無神氣,實在難以下決心下車。


   我曾多次乘各種汽車作長途旅行,對中國司機的駕駛技術之高,不能不深深嘆服。他們駕駛的樣子看起來很魯莽,但反應極為迅速,因而很少發生事故。大部分司機對機械方面全無知識,對自己駕駛的汽車的內部構造,只知道是一種以奇妙的方式轉動的外國機器。但從他們實駕駛時臨急應變和靈活運用的駕駛技術來看,的確是專家。儘管是看來根本不能行駛的道路,他們也能巧妙地通過,實在令人驚嘆。


   我們的司機,看來並不是第一次驅車通過只剩橫梁的破橋吧,他這一次也圓滿地成功了。就這樣,最後的一道障礙被克服,通往西安之路打開了! 


  這一段充分顯示她的非凡的勇氣和睿智的判斷。她的清明的理智是她敢於冒險的基礎,她決非只是血氣之勇。 


  就憑了這種個性,她取得了宋慶齡和周恩來的信任,幾次順利地完成了交付給她的任務。在這過程中,「冒險犯難」這樣的成語用在她身上不但不誇張,可能還顯得太平實了。看了這幾段,你只能由衷地嘆服,真是個奇女子。 


  作為中國人全面抗日戰爭的歷史記錄,同時又表現了記錄者令人欽仰的女性人格,這就保證了這本書的價值。但是,還不僅止於如此而已,這還是一本描寫細膩、敘述生動的文學書籍。作為例證,我想舉出書中較為突出的一段落。 


  從武漢撤退時,作者和部分共產黨人租用了一艘汽船,準備上溯到重慶,船上擠滿了人。因為還在武漢附近,為了防備日本飛機的空襲,決定白天將船停靠岸邊,大家到岸上暫躲,過了下午三點才開船(日本的轟炸很少晚於這個時間)。到了下午,不少人逐漸回到船上,希望早上船、早出發。三點鐘剛過,最後一批人往堤上走,準備上船,接著馬上就聽到轟炸聲了: 


   正走到堤上,突然聽見巨大的爆炸聲響。不久,三架大飛機便在空中出現。


   「糟糕!」李克農嘟噥著說,「全體隱蔽!」


   在這塊沒有一棵樹的平地上,怎麼隱蔽呢?附近連一個土坑也看不到。要走到棉田那邊,又太遠了。飛機以令人驚恐的速度向我們俯衝過來。


   「散開!」李克農叫道,「不要聚在一起,分散!」


   只要對這種情況有過一次實際體驗的人就會明白,執行這樣的命令是多麼困難啊!不管是誰,遭遇危險的時候,如果身旁有人,不安之感多少會減輕一些,若此時隻身一人,恐懼則會大大增加。我們設法至少在堤邊的草叢中隱蔽。這時候,李克農喝道:「安靜地躺著,不要動!」我躺在地上,仰望著天,眼看著恐怖向我們襲來。


   炸彈投下了,飛機飛得很低,因為地面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威脅它們。幾顆炸彈準是落在了我們的船上。數分鐘後,船上炎炎大火。「他們又來了!」不知是誰嚷道……


   飛機的轟炸持續了30分鐘。飛機把全部炸彈投下以後,就以四處奔逃的人、從燃燒著的船上跳到江裡的人為目標,用機槍猛烈掃射。等到爆炸的聲響完全遠去以後,我們默默地走到堤上,看著我們那隻燃燒著的汽船。然而誰也沒想到,我們的財物正在那裡被燒成灰燼,那些無可代替的貴重的東西,可愛的紀念品……


   我們的船長因為這場轟炸,失去了夫人和四個孩子。 


  讀到最後一段,看到投完炸彈的日本飛機,還用機槍對著四處奔行的人掃射(他們到底不是軍人啊!)我們簡直不知道要說什麼才好(最後全船的人只剩三分之一)。看完這一整段,我停了幾分鐘沒法再讀下去,心中充滿了憤怒和哀痛。這一段讓我們看到本書所有優點的融合:中國人民在抗戰中所經歷的苦難,作者王安娜的同情心與正義感,以及她那無與倫比的敘述才能。應該說,這種才能就植根於她那難以言說的偉大人格之中。 


  我於是敢於向大家鄭重推薦這本書。 


呂正惠2010年7月28日


 


 


目錄


出版說明I


一個奇女子的歷史見證/呂正惠IX


中譯本再版前言XVII


中譯本著者前言XXV


前言1


序章 歷史的概觀5


一、西安—西方的和平17


 去中國之路17


 我的中國家族26


 夜訪「虎」將軍32


 大蓮花池街的生活36


 我的妯娌玉英40


 在西安及其近郊散步43


 炳南的病46


 將軍的官邸48


 「少帥」—與西安告別51


二、上海55


 中國東部之行55


 在虹橋療養院療養58


 救國會60


 魯迅64


 我們的兒子黎明66


 隻身在上海69


 西安事變74


三、重返西安79


 冒險的中國西部之行79


 艾格妮絲.史沫特萊84


 1936年12月12日的事件87


 事變以後的西安90


 初會紅軍96


 在沈夫人家寄居98


 去三原郊遊102


 金先生105


四、延安111


 去陝北途中111


 訪問窯洞的人們115


 三個老紅軍女戰士120


 周恩來125


 朱德127


 長征131


 毛澤東134


 「土匪頭目們」141


 邊區145


 去上海的消息148


五、抗日戰爭爆發153


 拜訪何香凝女士153


 孫逸仙夫人156


 抗日戰爭爆發161


 一個「愛國」的黑社會份子166


 隨路易.艾黎接受現場教育169


 制定合作社計劃176


 動身去自由的中國179


六、漢口187


 前線城市相互對抗的潮流187


 一條生命獲救了193


 紅十字會與前線195


 一個美國叛逆者203


 日軍的進擊206


七、彷徨之旅211


 遇炸211


 「短征」216


 關於醫療方面221


 參加八路軍的故事223


 老紅軍戰士們的自述227


 在老蘇區233


 長沙大火238


 衡陽郊外的「遠足」241


 桂林243


八、繼續漂泊249


 由旱路進入印度支那249


 重返上海252


 在敵國256


 在印度支那負責運輸260


 王太太來了! 266


 在雲之南的雲南省269


九、戰時的首都—重慶273


 重慶的舊與新273


 柳夫人的故事277


 貴州之行279


 我們的「房客合作社」286


 蔣介石與國民黨289


十、前往華北前線293


 穿過四川踏上旅程293


 在「工合」的旗幟下298


 八路軍和游擊隊301


 在敵後304


 穿越日軍占領下的鐵路線309


 五台山地區抗日根據地312


 國際和平醫院317


 重返國民黨地區320


十一、戰爭的歲月325


 政治前途烏雲密布325


 皖南事變—新四軍突遭襲擊331


 對國民黨的反對日增335


 經濟的破產342


 轟炸季節與平靜的冬天345


 饑荒及其後果348


 史迪威將軍的使命以失敗告終352


 與孫夫人合作355


 外國人與外國來的客人365


 戰爭結束前數年間的生活373


 戰爭結束376


 告別重慶379


 後記385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林書揚文集(二)如何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
作者:林書揚
ISBN:978-986-6777-18-9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
售價:350元(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6071517.htm


本書已售完,如須購買,請洽各大書店通路。敬請見諒!


作者的話:


一個社會的反常現象,必然是一定的外在條件對該社會所起的變異作用,要理解此一反常現象之所以發生於此而不發生於彼,一定要從它的內部情況求其基因。


不論在人體或在一個社會,「異變」都要從生理和病理的辯證關係中去把握。而對特定社會的體質探究,則難免涉及歷史觀、社會關的運用,因此難免有人以「意識形態症」相譏責。但不是「意識形態症」,而是「意識形態恐懼症」才是造成今天如此嚴重的認識黑洞的原因,而為了讓過去真正成為過去,不再繼續醞釀成未來的禍源,我們只有消滅那些黑洞。


簡短的說明

我生長在舊殖民地的台灣社會,經歷了太平洋戰爭、台灣光復、中國內戰,我的青、壯年時期的三十四年全部在政治監牢中度過。回到台灣社會後,我發現這是一個掛著「中華民國」名號的新殖民地。

在最近三十年中,看到台灣社會所發生的事件,有時候有機會加以評論;有時候掌握了台灣社會群體的時代意識,也會表達一些看法;對於台灣社會的有關改革與歷史變則,有時也不免作些解釋、闡述。現在把這些東西收集起來,作為個人文集出版,並非對自己文章的自誇。這些文章可視為台灣社會在跨世紀從舊殖民地到新殖民地轉變過程中的一點個人的記錄。

我現在身體不好,只能簡單的說這一些。以前出過一本《從二二八到五O年代白色恐怖》,現在就將此書序言作為文集第一冊的序;去年讀了纐纈厚教授的新書,不免對近、現代資本主義的發展及美國、日本的行為有一點感懷,放在第二冊的前面,以代序言。(林書揚口述,王武郎筆記。)



目錄:
簡短的說明/I
加害者與被害者──讀《新日本軍國主義的新階段》有感/III
【輯一】歷史省思
003 二‧二八的省思(1987年3月)
015 如何讓過去的成為真正的過去(1988年3月)
021 二‧二八還原論(1991年2月15日)
043 析論台灣50年代白色恐怖──意義與實態(年月)
061 苦澀的台灣五四精神──60年代到70年代台灣知青五案的啟迪(1990年5月4日)
073 遲來的春天──談談《資本論》解禁(1991年1月)
079 隱沒在戰雲中的星圖──序藍博洲的《幌馬車之歌》(1991年4月17日)
085 受苦的人沒有名字──關於舞台劇〈槍擊紅色的青春〉(1994年11月17日)
091 劇場,賦予歷史對話的空間(1994年11月)
093 人民歷史批判運動的原則立場──在東京大陸花崗基金會訪日團歡迎會的致辭(2001年6月28日)
095 《1924年以前台灣社會主義運動的萌芽》序(2009年3月)
【輯二】翻案與復權
107 翻案的道理‧道理的翻案(1988年7月)
113 「五‧二O特赦令」的階級歧視(1990年5月30日)
117  勿任霖雨空悼殤──記六張犁重現政治犯墳塚(1993年7月)
121  反白色恐怖運動的五點要求和一個主張──在立法院反五O年代白色恐怖  
     公聽會報告(1993年7月17日)
127  澄清觀念  確定方向(1993年8月)
131  五O年代政治案件處理委員會對國防部「研處意見」的看法和反駁(1994年5月13日)
137  [附錄]國防部對「五O年代政治案件」之研處意見(1994年5月12日)
139  噩夢醒了一半(1995年3月5日)
143  五O年代政治案件殉難者春季追悼大會聲明(1995年4月2日)
【輯三】東亞冷戰與國家恐怖主義
149  韓戰的歷史本職該如何認識(1991年6月25日)
155  關於東亞冷戰和國家恐怖主義的幾點問題意識(1997年2月)
163  在濟州島第二屆東亞和平與人權國際研討會開幕式的致詞(1998年8月)
167  日美之中國戰略:以台灣白色恐怖為中心(1998年8月)
189  揚棄根植於制度的戰爭和暴力(1999年11月26日)
193  當前政治受難人復權運動的曲折和限制(約2000年)
【輯四】史觀批判
201  「八十年同化」狂想曲──略論謝里法的歷史盲點(1987年5月)
209  受壓制者的倫理倒錯──評謝里法氏的「歷史盲點論」(1987年5月)
219  台灣人的「主體性」──讀《民進報》編輯部答覆文有感(1987年6月)
229  令台灣人悲哀的一場對談──評司馬遼太郎與李登輝(1994年5月15日)
243  青年李登輝與「白色恐怖」(1994年3月1日)
245  追究「李登輝事件」不如探索當時青年思潮(1994年7月22日)
255  這是對歷史的瀆辱──對李登輝《台灣的主張》的幾點感想(1999年6月20日)
255  回應龍應台的<誰是官兵誰是強盜>一文(1994年7月25日)
275  審視近年來的台灣時代意識流—─評陳昭瑛、陳映真、陳芳明的「本土化」之爭(1995年6月15日)
【輯五】工具天皇主義的批判
277  日本天皇的親衛隊──戰後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生態(1984年8月)
283  [譯文]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經濟基礎(1987年7月)
305  工具天皇主義的詭譎性──報告劇「延命天皇」初詮(1988年8月)
313  日本軍國主義豈是孤魂野鬼──讀吳密察〈過時的帽子該扔了〉有感(1988年12月)
325  從台灣看日本天皇主義的詭譎性──在日本關西大學的演講(1990年10月12日)
337  鄭重推介《新日本軍國主義的新階段》中譯本(2007年6月10日)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pages/ren-jian-chu-ban-she/322160468182
人間出版社-樂多日誌:http://blog.roodo.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Plurk:http://www.plurk.com/renjianpublic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林書揚文集(一)回首海天相接處
作者:林書揚
ISBN:978-986-6777-17-2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
售價:350元(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6071478.htm


本書已售完,如須購買,請洽各大書店通路。敬請見諒!


作者的話:

1984年12月17日,本人假釋出獄後初靠翻譯賺稿費
維生。後來開始自寫。陸陸續續,不定期不定刊物。不論所寫文章的題目是什麼,說的是什麼,意識立場和思想脈絡是貫穿的。那是本人在34年7個月的長期獄囚生活中唯一的內部支持力量。不管別人怎麼看怎麼想,本人覺得自己的生命史已經證明了它。

綠島方圓16里,固然容不下我們的夢想凌雲。無奈那砂礫數畝的營地,卻緊緊地索住了我們的憂憤鄉愁萬斛!我們唯有相勉,在疲苦中各自和自己的怯意相拼鬥。在憤怒中我們彼此警惕於爆發的臨界點。恐懼時,互相印證眉宇間的決心。在憧憬中,相期相待,且相戒不在等待中耗損思想的鋒銳。縱然長夜逡巡,也要留住晨曦的光與熱!日日、月月、年年,讓軀體老去,卻要挽住當年邁開第一步時的心悸!


自序

  1950年5月,大陸上的內戰炮聲漸歸沉寂,臺灣島上的政情卻顯得混沌不清。局面緊張,氣氛沉悶,隱約間叫人感受到一場政治風暴正在醞釀之中。

  從海的那邊敗退下來的國民黨殘餘部隊大量駐進城市鄉鎮,裝備零落、衣著不整、表情木然。二.二八肅清期間的恐怖感重又瀰漫島上。

  5 月的最後一個夜晚深更、本人被捕解往警局。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犯審訊的實況不是本書主題,容日後再談。到了9月間,本人遭到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軍法處宣判無期徒刑遞奪公權終身。罪名引自剛出爐不久的「懲治叛亂條例」第二條第一項:「企圖以非法手段顛覆政府著手實行」。罰則本來是唯一死刑,「姑念」如何如何,減死刑一等無期徒刑。

  爾後,等著我的鐵窗歲月竟然有三十四年七個月。在感受上,「漫長」兩個字幾乎不足表現究竟有多「長」。有關獄中的三個半年代,從二十五歲到五十九歲的受刑人生活,也不是本書範圍。只是,1984年12月17日以假釋名義離開綠島監獄後的第五年,1989年,南韓的著名兩兄弟政治犯——徐俊植、徐勝的故事,由幾位日本朋友介紹到臺灣來。他們拿一篇剛出獄的徐俊植君的文章給我看,還建議我應該以一個臺灣的長期國事犯的身份,也寫一篇類似檢討比較臺灣南韓這兩個實質上處在軍事統治下的地區的政治犯問題。

  本人一時間不免感慨。寫了一篇短文。自寫自翻譯,日文部分交給日本朋友,也請轉交徐君。中文部分沒有地方發表,就一直塞在抽屜底下。

  現在把其中的頭一段抽錄出來,稍事彌補自序的貧乏。

   ——在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時代,人對人的「合法」的、「意圖性」的虐待,是人閒無限悲哀的種子。因此,即使是一個個案,能使這種悲劇打上終止符,總是令人高興的事情。本人對徐俊植君的出獄,隔著海表示慶幸。

   臺灣與南韓之間,一般意義上的「國情」的差異不少。但在基本的社會結構和政權的根本體質方面來說,兩者具有相當多的類似點。尤其兩者都曾經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直接受害者,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也繼續受其餘毒,被迫承擔民族分裂國土分斷的痛苦現實。就這一點來說,更是背負著同一種時代悲運。

   作為一般論,一個政府對付支配下的反抗或異議分子的嚴酷程度,是政權本身的穩定度的大小來決定的。不論南韓的數度交替了的政權或臺灣的長期壟斷政權,都具有來自歷史反動性格的恆存的潛在危機,和意圖掩護政權的脆弱性的、手段上的暴虐性。這一點甚至不止於是南韓、臺灣如此,凡在帝國主義陰影下被剝奪了自主性而只依靠「工具性」來維持政權的第三世界的部分國家,也都具有相同的命運。對那些執政者來說,如何滅絕「叛亂」的種子或幼芽,是永遠的「急務」。而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是不擇手段的。

   但是,拯救暴虐政權壓制下的人民,把他們帶離絕望,也不是完全沒有路可走。由於各國社會的實際情況不同,有關的具體方案當然不可能是劃一的。但在大眾之間如何把正義和民主的理想維持不墜,經常讓大家正確地反映問題的性質等等,應該是群眾中的覺醒分子的努力重點之所在。這一次徐君終能出獄,雖說徐君本人的強韌的鬥爭意志是主要的憑藉,但人民大眾的努力一波波地產生了相乘效果,終於出現了這樣的新事態,這也是明白不過的事實——後略。

  本人出獄後的生活初靠翻譯賺稿費。陳映真兄、王曉波兄幫忙很多。到處(其實範圍相當有限)替我留心工作機會。旅日的戴國煇博士也讓我賺取了不少筆酬。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幾位的發意下,以近三年的集體作業完成了日治時代臺灣總督府整編的《警察沿革誌——臺灣社會運動史》的翻譯。全五冊,一百三十數萬言的鉅作。卷首譯序由本人執筆,也收錄在本書裏。

  後來開始自寫。陸陸續續,不定期不定刊物。

  不論所寫文章的題目是甚麼,說的是甚麼,意識立場和思想脈絡是貫穿的。讀者一讀便知(有朋友擔心因其如此,書可能賣不好)。但那是本人在三十四年七個月的長期獄囚生活中唯一的內部支持力量。不管別人怎麼看怎麼想,本人覺得自己的生命史已經證明了它。

  換言之,那是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前者代表著一個血緣和文化的歷史共同體處在外來強權的控制下無法自主決定本身的發展方向,因而必須以整體團結的力量爭回主體性,這樣的自然要求。而後者則首先代表著共同體中佔有最大的人口比例,承擔著最基本的社會生存手段的生產責任的勤勞大眾對更公正更合理更進步的社會正義的當然要求。

  的確,生活在其中的臺灣資本主義,已經衍生出太多的,本身無法解決的難題群。還有,我們的族群所背負的歷史問題,也不是用摔開、割斷的方式能夠解決的。正面面對著它、苦撐下去,這樣的態度才是時代良心。承受而不是逃避時代的痛——不論是病痛還是產痛,一心祈望終能超脫它,這就是一時代的良知良心。本人不敢自我證明自己體驗了多少時代的痛覺,只是知道這麼一點道理而已。書中幾篇很不成熟的文章,如果能有這麼一點道理的點出,那是本人最大的安慰。否則對不起慫恿本人出書的那許多肝膽朋友!

  藍博洲出的書叫我寫序,這次他替我安排了規定上該做的一切手續細節。校對多麻煩了吳俊宏。他是在病妻的臥床邊一字一句校出來的。

  沒有他們的熱心協助,就沒有這本書。

  另外,書中收三篇二.二八事件的報導性文章——大鼓與黑牢、美夢與悲劇、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背影。都寫在戒嚴令未解除之前,因而筆者在文中的身份都加以某種掩飾,請讀者見諒。

1992年6月於臺北


作者簡介:

林書揚,1926年生於日據下的台南麻豆,台南州立第二公學校(今台南一中)畢業,1950年5月底被捕,判處無期徒刑。1984年12月17日假釋,繫獄長達三十四年七個月,是台灣坐牢最久的政治犯之一。出獄後致力於勞動階級解放與中國統一運動。


目錄
簡短的說明/I
《從二二八到五○年代白色恐怖》自序/III
【輯一】日據時期
003 日據時代的台灣學潮
021 林獻堂大戰辜顯榮──台灣議會設置運動與公益會的鬥爭
047 日據時代台灣的無政府主義風潮──范本梁與新台灣安社
059 [附錄]無政府主義
065 他的愛心‧他的鬥志──周合源老先生九十慶獻言
069 追述世紀的旗手周合源先生
077 鬥士未歸──紀念蘇新
087 蘇新文集的啟發意義---在蘇新文集發表會的講
093 [譯文]連溫卿日記──一九三O年的三十三天──備忘錄
128 台灣左翼運動的歷史發展──第一週期與第二週期
133 人民左翼從第一期到第二期的島外接續部份──台灣人民反帝運動於三O年代初瓦解後在中國大陸的延續活動概況
141 一部殖民地反抗史詩──《警察沿革誌》中譯版問世的現實意義
147 [附錄]台灣人民反抗運動的價值與特性
存目 [譯文]戴國煇〈霧社事件與中國革命〉
【輯二】光復與二二八
155 激動一九四五年
161 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背影──丁名楠與二‧二八事
181 有關丁名楠的補記
185 大鼓與黑牢
193 美夢與悲劇──懷念王育德兄兼憶二‧二八
【輯三】白色恐怖
203 回首海天相接處──悼「綠島甘地」黃榮雄同學
207 鬥士鬥病‧死而後已──紀念傅賴會同學
213 台灣心‧中國情:李友邦生命史的啟示---在李友邦先生逝世四十週年追思大會上的講話
219 悼念葉傳樺同志
223 曾文溪畔的鬥魂──莊孟侯與莊孟倫
253 祭辜金良同志
257 綠島新生營的春節
【輯四】進步人物
271 青年馬克思初期思想──淺談歷史唯物主義
281 勞動者兼哲學家──約瑟‧迪茲根
287 [譯文]馬克思現象──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群像
301 走入民間的詩人──石川啄木及其「詩應如芥菜」
315 [譯文]河上肇與中國
319 毛澤東思想一二
329 敗北比無為可貴──迎接異邦難友徐勝
337 [譯文]杉原達、徐勝二氏回日後來函
339 解放的曙光──小林多喜二與《蟹工船》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
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saved&&suggest¬e_id=501613025150&id=322160468182#!/pages/ren-jian-chu-ban-she/322160468182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樂多日誌:
http://blog.roodo.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在Plurk:
http://www.plurk.com/renjianpublichttp://blog.roodo.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一個台灣原住民的經歷
作者:莫那能◎口述/劉孟宜◎錄音整理/呂正惠◎編輯校訂
ISBN:978-9866777196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
售價:300元(含運費)
地址: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6071410.htm


書籍簡介:

本書重點敘述了一九七O至一九九O
台灣社會劇烈变動時期,
一個原住民──莫那能的血淚經歷;
他的苦難、他的奮鬥、他的覺醒、他的挫折……
即是個人生命史的篇章,
也具體而微的反映當時
台灣原住民族整体的歷史處境
……


作者簡介:

莫那能,1956年生,台東縣達仁鄉排灣族人。1978年開始罹患弱視,後來導致全盲,失明之後,仍堅持文字創作於不輟,以點字法,一針一點的將對原住民族的愛戀與關懷匯聚成一首首獷悍有力、感人至深的詩篇。

莫那能朋友們都習慣稱呼他阿能,1956年生,台東縣達仁鄉排灣族人。由於少年時代長期營養不良與沉重勞動,1978年開始罹患弱視,他的家族長期受到貧困和疾病的侵襲;親妹妹曾被人口販子拐賣淪落。他本人更曾經歷過,難以想像的社會和民族壓迫。阿能30歲之前視力已完全喪失,目前依靠按摩維生……


序◎呂正惠

  有一次跟阿能聊天,在場人比較少,又不喝酒,我們就問他種種問題。他談到,他們年輕時,女孩子十三、四歲多一點就常賣給老兵當老婆,男孩子娶不到太太,男孩子到平地工作,根本交不上漢族女朋友。他們每到一個地方,很自然就會聚在一起,會把某一個麵攤當聚會的地方,有空大家都到那裡喝酒聊天。那附近已嫁人或當妓女的部落女孩子,也會到那裡見面。每年豐年祭回部落,男、女一起跳舞,男的會對女的開玩笑說,我們是暫時的情人。女孩子死了丈夫、或者跟丈夫離婚,把小孩帶回部落,再嫁給部落的人。大家又開玩笑說,這是「媽媽樂」,又說,這是「買一送二」。

  
這一段話讓我們印象極其深刻。我們從小就知道,國民黨大量退伍軍人要娶老婆,很多從山上部落買,造成不少社會問題。但是,我們很少想到,這樣一來,部落男人就找不到老婆了。對於台灣原住民問題,我們頂多只想一些空洞的大題目,像這樣的細節,我們很難理解。

  
因此,我們決定找人來跟阿能錄音,阿能已經全盲,要靠按摩工作生活,沒有時間點字寫文章,他又擅長講話,把他的話錄下來再整理,是比較可行的。這事就交由原住民工作部的劉孟宜負責。孟宜到阿能那裡十四次,每次錄音三、四小時。回來後,先整理成逐字稿,再順稿,刪掉一些講話時難以避免的重覆的字句,再把稿子交給我整理。

  
我的整理工作主要有兩部份,首先,再一次順稿。阿能從小講排灣族語,但他和閩南人接觸得早,十幾歲就到平地工作,接觸的主要也是閩南人。他的閩南話「很溜」,他跟我完全可以用閩南話聊天。他的國語和我一樣,是「台灣國語」,用的口頭禪也一樣,譬如,那個、結果、以後、有、就、我想說,等等,用詞也類似。我整理時,把口頭禪大部分刪掉,但只要會影響句子的完整和語氣的流暢的就不刪。我不改變語法和用詞,讓它盡可能保留「台灣國語」的味道。這一點請讀者務必記住,我們讀的是稍微精鍊的阿能的口述,而不是「字正腔圓」的普通話。

  其次,我把阿能的口述先分成一小段、一小段,再把幾個小段合成一章。這樣做的時候,我基本上跟隨著阿能口述的先後次序來作,很少更動。在每次口述的最後和下一次的前面,也許會有重覆,或者後面補充前面,我把相關的加以匯整。在同個時段,譬如盲人重建院兩年,他講了很多事,我把重建院內、外之事稍加區分,稍微重新安排,免得太零散。我做的基本上是很少作大調動的剪輯工作。當然,章跟節的區分和標題的擬定都是我做的,是我仔細體會阿能的敘述重點及其轉移而做的。

  本書敘述的重點是民國六十多年到七十多年,也就是一九七
O──一九九O之間。那時正是台灣社會的大變動期,是黨外政治運動和鄉土文學運動的高峯期。我們那時還彼此不認識,但都支持這兩大運動,基本政治傾向相同。後來台獨派勢力大盛以後,我們兩人都不認同,不約而同的都是統派。因此,對於他所敘述的大背景,以及他所敘述的某些事件 ,我比較容易領會,不太可能產生誤解。

  雖然如此,我在整理的時候,還是很受感動。阿能不到三十歲就全盲了,也許因為這樣,記憶力驚人。他重述的事件
,細節之生動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同時,透過這些細節,我又進一步了解到一九七O、八O年代台灣原住民處境之惡劣。譬如,「初入社會」裡「被騙到職業介紹所」和「在砂石場工作」那兩節,我們看到當時漢族人如何欺壓、剝削原住民勞工。又如「妹妹被賣到私娼寮」和「救出妹妹了」那兩節,又可以看到黑社會人口販子之猖狂。只要看過這四節,就可以知道,這只有親身經歷而又具有豐富感情和敏銳感受的阿能才能「寫」得出來,我是絕對寫不出這種文章的。

  
我花了五、六天整理出這一本小書,幾乎天天睡不著,天快亮了才能入睡。你要不信,請讀一下「妹妹是個天使」那一節裡阿能所重述的妹妹寫給他的那一封信。那一封信,我一字未改。一個身陷火坑的弱女子,是哥哥冒著生命危險救了出來,現在哥哥全盲了,暫時無法賺錢,她為了救爸爸和祖母,只好自願再跳火坑。那種文字,也只有阿能才能重述出來。
我希望大家都能讀到這本書。

OO、四、十九凌晨三點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樂多日誌:http://blog.roodo.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saved&&suggest¬e_id=501613025150&id=322160468182#!/pages/ren-jian-chu-ban-she/322160468182
人間出版社在Plurk:http://www.plurk.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摩登主義:1927-1937上海文化與文學研究
作者:張勇
ISBN:978-986-6777-14-1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3
訂價:350元
地址:108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5719456.htm


書籍簡介:

著作為海派文學與文化研究的一個新階段的標誌。作者在這本論著中發掘出了大量的摩登文學以至生活現象,並深究「摩登」背後到底存在著何種力量、它們之間構成了怎樣的關係、進行著怎樣的博弈……,從而不僅使海派文學與文化之「摩登主義」特性第一次獲得了確鑿無疑的證實,而且對其複雜性給予了深入透徹的揭示。這顯然超越了學界已有的認識水平,而顯著地推進了海派文學和文化的研究。

「摩登主義」是指把新興的社會思潮、外來文化當作時髦加以模仿和趨附的一種文化和文學現象。……從趕時髦的態度出發,「摩登主義」作家對現代主義、革命文學和流行文化兼收並蓄。他們不關心這些文學或社會思潮應有的實踐目標,也非借它們來回應中國社會的現實問題,而是將其從西方或中國的文化、現實語境中剝離出來,變成一種文化消費。……「摩登主義」作家在文化實踐中表現出對摩登消費娛樂生活、西方式的文學沙龍、異域情調和都事情色文學的強烈迷戀,這些活動都承載了特定的價值觀念和追求。然而,他們在熱情擁抱、歌頌西方「新潮文化」時,往往對西方文化與帝國主義、殖民主義之間的關係缺乏警醒,以至於有時複製了殖民者的邏輯和論調。「摩登主義」作家汲取了馬克思主異學說、西方和日本世紀末文藝思潮、弗洛伊德學說等外來文化的滋養,與自身的都市生活體驗混和在一起,形成了他們對現代、西方的認知。他們的現代體驗及想像充滿了矛盾,集中表現在作家對時代、都市生活、筆下的摩登女郎等的態度上。


作者簡介:

張勇,男,1973年10月出生於安徽省肥西縣。1993年考入西北農業大學園藝系學習,1997年大學畢業並考取西北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2000年獲得碩士學位,進入西安交通大學中文系任教。2004年9月考取清華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006年9月至11月,在香港浸會大學林思齊東西學術交流研究所(LEWI)作駐校研究,2008年1月獲得博士學位。現為西安交通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近五年來,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理論與批評》、《國外理論動態》等刊物發表、翻譯學術論文十餘篇,其中3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全文轉載。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樂多日誌:http://blog.roodo.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saved&&suggest¬e_id=501613025150&id=322160468182#!/pages/ren-jian-chu-ban-she/322160468182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美麗的稻穗
作者:莫那能
ISBN:978-986-6777-16-5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
售價:220元(須另付40元運費)
地址: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6000487.htm


書籍簡介:

「美麗的稻穗」是卑南族的傳統民謠,曲韻雄渾,意境纏綿,……當原住民還身陷於全面性的種族歧視、政經剝削與文化危機的台灣社會,如果想為原住民現代的痛苦找到一個解放的缺口,那麼,或許「美麗的稻穗」中引人的感懷與啟示,無私的歡喜與謙卑的情愫,正可以產生一種生命的力量與文化的信心,讓原住民在絕望中找到希望,在悲憤中獲得喜悅。作品於1989年獲「關懷台灣基金」文化獎助。

陳映真:「排灣族盲詩人莫那能,堪稱為台灣原住民解放運動的第一個詩人,……莫那能的詩,將不但要教育和啟發無數追求民族的自由與解放的台灣原住民族人民,也將深刻地教育和鞭笞更多良新得台灣漢族系人民,共同為再建在台灣漢族與各族人民平等互敬,和平相處的新的倫理和結構。」


作者簡介:

莫那能,1956年生,台東縣達仁鄉排灣族人。1978年開始罹患弱視,後來導致全盲,失明之後,仍堅持文字創作於不輟,以點字法,一針一點的將對原住民族的愛戀與關懷匯聚成一首首獷悍有力、感人至深的詩篇。


目錄:
重版序◎呂正惠---5
美麗的稻穗---13
卷一 恢復我們的姓名
恢復我們的姓名---19
親愛的,告訴我---22
鐘聲響起時---24
流浪---27
鵲兒,聽我說---31
相會---35
注你一支強心針---38
全新的感受---43
如果你是山地人---45
燃燒---47
來自地底的控訴---69
回答---77
孬種!給你一巴掌---85
來,乾一杯─致死去的好友撒即有---88
山地人---111
卷二 歸來吧,莎烏米
歸來吧,莎烏米---117
失去青春的山---123
遺憾---127
遭遇---131
卷三 白盲杖之歌
白盲杖之歌---139
一張照片---142
無光的世界---147
一個冰冷的凌晨---152
訣別了,彩虹---158
卷四 我們不再看見黑暗
我真的不知道---161
雕像---164
為什麼---166
百步蛇死了---170
黑白---172
我們不再看見黑暗---174
卷五 附錄
台灣內地的殖民地詩人◎陳映真---176
來自阿魯威部落的盲詩人◎李疾---204
讓原住民用母語寫詩◎楊渡---211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樂多日誌:http://blog.roodo.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saved&&suggest¬e_id=501613025150&id=322160468182#!/pages/ren-jian-chu-ban-she/322160468182
人間出版社在Plurk:http://www.plurk.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战后台湾文经验
作者:呂正惠
ISBN:978-7-108-03354-3
出版: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0.04
售價:180元(另加50元運費),原人民幣定價44.8元
頁數:419頁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書籍簡介:

呂正惠教授曾經出版《小說與社會》(聯經出版社)、《戰後台灣文學經驗》(新地出版社)、《文學經典語文化認同》(九歌出版社)。三本書均絕版多年。現在他將三本書中的文章,以及一些未收集的文章,加以精選,編成本書,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除三聯書店代理販售外,家中尚有數本存書,意者可洽其代理人,電話:0958-655-115。


作者簡介:

呂正惠,1948年生,臺灣嘉義人。臺灣大學文學碩士,東吳大學文學博士。1982-2004年任教於台灣清華大學中文系,現為私立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唐詩、台灣現代文學。著作有:《杜甫與六朝詩人》、《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小說與社會》、《戰後台灣文學經驗》、《CD流浪記》。


說明:由於存書僅提供愛書者共享,非屬商業行為,故不另外開立發票,敬請見諒。


相關網站: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樂多日誌:http://blog.roodo.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saved&&suggest¬e_id=501613025150&id=322160468182#!/pages/ren-jian-chu-ban-she/322160468182
人間出版社在Plurk:http://www.plurk.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何謂中日戰爭?──天皇之言:「日本輕視了支那」
作者:纐纈厚
譯者:申荷麗
審校:杜繼平
ISBN:978-986677715-8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
售價:180元(另加40元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5802256.htm


書籍簡介:

通常所謂中日戰爭,是指自滿州事變為起點直至日本戰敗為止的戰爭,又將其特指為「中日15年戰爭」。但是為了從整體上掌握日本以及日本人對中國的認識,本書中所指的,是從臺灣出兵(1874年,牡丹社事件)開始一直到日本戰敗為止、連續不斷的中日之間的戰爭。

過去以至今日擺在中日兩國之間的「歷史問題」,依然阻礙著兩國的政治外交關係,作者認為其根本在於有關中日戰爭的歷史事實和歷史認識的課題還未得到解決。中日之間的分歧實際上是以中日戰爭為事端而引發的。

近代日本國家所孕育的國家體制以及國民的對外認識,特別是在對中國的認識方面,事實上潛藏了支持發動戰爭這一國家暴力的原因。可以說戰爭的原因和失敗即歸結於這樣的對外認識,尤其是對中國抱有的偏見和誤解。這也是貫穿本書的主題。


作者簡介:

  纐纈厚1951年出生於日本岐阜縣。畢業于日本一橋大學研究生院,獲得政治學博士。現任日本山口大學人文學部及東亞研究科教授,博士導師。是山口大學唯一的文科特任教授。從事近現代日本政治軍事史、現代政治社會學等領域的研究。曾任日本《軍事民論》雜誌的總編。纐纈厚先生作為日本軍事問題研究的知名學者,多年來,以一個學者真正的良知,尊重歷史的真實,為達到在亞洲國家形成對戰爭的共同認識一直不懈的努力著。2003年12月,在日本山口縣‧福岡縣地裁對小泉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違憲訴訟時,他作為鑒定人出庭作證。纐纈厚先生的調查研究不僅限於日本國內,他還多次到中國、臺灣、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對於二戰期間日本軍隊對亞洲人民所犯下的罪行,以事實為基礎,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取得了具有學術價值的豐碩成果。日本平和學會理事、植民地文化研究會的負責人。

譯者簡介:

  申荷麗,日本國立山口大學研究生院東亞研究科博士畢業。現任日本國立山口大學研究生院東亞研究科特別研究員,纐纈教授的研究助手。主要著作‧譯著‧論文有:《亞洲的開發和貧困》(第13章)日本明石書店、2004年4月;譯著《日本軍國主義的過去和現在》中國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9月;譯著《新日本軍國主義的新階段》臺灣人間出版社、2009年3月;《貧困削減中NGO的作用與政府的連攜——貴州省的活動分析》《國際開發研究》第16卷第1號、國際開發學會、2007年6月。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樂多日誌:http://blog.roodo.com/renjianpublic/
人間出版社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saved&&suggest¬e_id=501613025150&id=322160468182#!/pages/ren-jian-chu-ban-she/322160468182
人間出版社在Plurk:http://www.plurk.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