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阿公書立體    

 

人間出版社網路書店:http://www.pcstore.com.tw/renjian/M19726156.htm

閱讀」,既是讀書,也是讀人、讀世。

 

洪子誠對個人閱讀經驗的梳理、反思,具有多重意義。他不僅將「自我」及其「美學」趣味相對化,而且在幽暗的歷史森林中尋找昔日的足跡,試圖在時代巨大斷裂中建立起「自我」的內在統一性。由此書中呈現的便不是一個堅固的「自我」,而是它的形成並變化著的過程。在我看來,這裡的「自我」不是孤立的、封閉的個體,而是在歷史中誕生並試圖將歷史「對象化」的主體。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個人的「經驗」便獲得了非同尋常的意義。

                                                         ──李雲雷

 洪阿公速寫

 

洪子誠,廣東揭陽人,1939年生。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後留校任教,講授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新詩等課程。2002年從中文系教授任上退休。現為北京大學詩歌研究院副院長。1991-1993年任日本東京大學外國人教師。2009年以來,先後任台灣的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作家姿態與自我意識》、《中國當代新詩史》(與劉登翰合著)、《1956:百花時代》、《中國當代文學史》、《問題與方法》、《我的閱讀史》等。《中國當代文學史》已譯成英、日、韓等文字出版。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阿公書正面  

 

從現代社會重視實用與利益的觀點而言,以文學為對象的工作者是非常奇怪的人。在這一類別的人物裡面,文學評論者和研究者的角色,比起文學作品的生產者還更顯得怪異。文學作品的生產者,我們稱之為作家,起碼還是一個創造者,他創造了可供閱讀的作品;一個文學評論者卻只談論作品,而不事生產,這種人何以能夠存在呢?他對社會有什麼可能的貢獻嗎?

這個問題好像有兩個答案。一種說,文學可以改造人的心靈,所以文學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文學評論者作為工程師的助手或指導者,重要性自不待言。不過這是左派的看法,目前已不流行。另一種回答是,文學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這一價值不因政治社會的變化而有任何改變,這種精神性的價值代表了人類心靈的最高創造。按照這一講法,從事相關工作的人當然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其實,這兩種看法有其相通之處,因為都相信文學在人類精神上的作用絕對不容忽視。

我自己也是屬於這一工作範圍的末流,從業已超過四十年。剛開始受流行觀念的影響,認為自己的價值根本不用懷疑。可是,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我越來越懷疑世俗的看法。其實,一般人也只是接受了前人的既有觀念,他們對此也未必深思熟慮過,說坦白話,他們對文學工作者恐怕是一邊尊敬、一邊懷疑,兩者兼而有之吧。就我自己而言,既然工作已經習慣,而且在大學教書又有了生活保障,何必自尋煩惱,費盡心思去論證自己的存在價值呢?

說實在的,這個問題所以會成為問題,是因為我們內部兩派的論爭而引起的。靈魂工程師派強調文學的社會影響,文學自主派強調文學的獨立價值。這樣的論爭其實自古就已存在,但自近代資本主義興起以後,兩派的論爭趨於白熱化,彼此互相攻訐,彼此否定對方的價值,因此看起來,好像雙方都沒有價值了。

我跟本書的作者洪子誠教授交往好像有十年左右,他比我大九歲,是長輩。但他為人謙和,從不以長輩自居,所以我在他面前也就常常沒大沒小。我們彼此喜歡開玩笑,而爭論的焦點就是文學的本質問題。他是文學獨立派,我是工程師派,我們彼此嘲諷,而交情卻越來越深厚,這讓我的學生頗感奇怪。其實我認為,這種理論上的對立對別人而言可能是根本性的,但對我們兩人而言,似乎就變得不那麼重要。我沒有仔細考慮過我們兩人的觀點和我們兩人的交情的關係,因為我模糊的覺得,交情好像比觀點還重要。也許我們兩個都不是理論上的極端份子吧。

洪老師是一個生性嚴謹的人,不論教學,還是指導學生寫論文,都非常認真。他曾經幫我三個博士生寫過評審意見,我看了以後,大為嘆服,深深感覺到我作為一個博士導師,跟洪老師比起來,真是差得太遠了。洪老師退休後,心情稍微放鬆,寫起文章也比較不重視學術規範,這就是他最近幾年所寫的有關閱讀經驗的文章。作為學者,洪老師認為,論文不能有太多主觀成份,至少也要把主觀成份客觀化,所以他的論著比較不具個人感情色彩。相比之下,這些閱讀經驗的文章,就流露了較多個人生活的軌跡,反而有一種異彩,非常迷人。我讀這些文章的時候,突然領悟到,其實我們兩人都是真正的文學愛好者,我們的觀點讓我們對某些作家和作品的評價有了差距,但我們都不否定文學,我們心裡都承認文學有其不可或缺的價值,這大概就是我們可以談得來的原因吧。

我想先推薦大家讀〈「懷疑」的智慧和文體:契訶夫〉這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裡,洪老師談到了他年輕的時候如何喜歡上契訶夫這個作家,同時他也知道,他對契訶夫的喜愛和當時共產黨對契訶夫的推崇方式並不合拍。那時,他只能按照官方標準選講契訶夫,而把他真正喜歡的契訶夫隱藏起來。他讀了很多契訶夫的作品,也讀了很多契訶夫的評論,其實已經可以算是契訶夫專家了。七、八年前,他參加了一篇博士論文的答辯,對其中某些看法,憑著自己以前的閱讀經驗,說出自己不同的印象。事後,為了印證自己的印象是否正確,他又一次重讀了契訶夫。這樣,他不但再度肯定自己的印象,同時也承認學生的看法並非全無道理。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看到洪老師嚴謹的為學風格,他幾乎把他能看到的契訶夫作品及相關評論都讀了,而且還不只讀一遍,而契訶夫並不是他的專業。但我最佩服的是,他先是知道左派如何評價契訶夫,這種評價和他的喜愛又是如何不同;在新時期以後,年輕的博士生以另一種角度評價契訶夫,他雖然也不很認同,但再度閱讀以後,還是覺得學生未必沒有道理。我覺得這篇文章充分證明了,生活的複雜性和偉大作家的複雜性是同時並存的,不同時代、不同生長背景、不同年齡層的人都可以喜歡契訶夫,只是喜歡的方式不一樣而已。這不證明了偉大文學作品的永恆價值嗎?但這也同時證明,對這個永恆價值的看法,也是可以存在差異的。這不同時證明文學的獨立性和文學的社會性是可以同時存在的嗎?我們又何必在兩者之間強分軒輊呢?在感人的具體作品之前,理論問題好像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對洪老師而言,契訶夫在他心中好像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說:

在契訶夫留給我們的遺產中,值得關注的是一種適度的、溫和的「懷疑的智慧」:懷疑他打算首肯、打算揭露、批判的對象,但也從對象那裡受到啟示,而懷疑這種「懷疑」和「懷疑者」自身。這種「懷疑」並不是簡單的對立、否定,因而不可能採取激烈的形態。它不是指向一種終結性的論述,給出明確答案,規定某堅硬的情感、思維路線。

接下去的文字也都很精彩,我就不再引述了,請讀者自己閱讀。我在讀這段文字的時候,就彷彿在進入洪老師的心靈世界,我能夠理解他為什麼這麼喜歡契訶夫,因為契訶夫的作品完全契合他對生活世界的看法,以及他的處世態度。契訶夫的藝術世界,成了洪老師生命的支點,他為自己的存在找到最雄厚的基礎。

洪老師的另一篇文章〈一部小說的延伸閱讀:日瓦戈醫生〉,也讓我感到又驚訝、又佩服。《日瓦戈醫生》是西方非常推崇的小說,西方以此證明蘇聯的美學判斷是多麼政治化,多麼扼殺了文學的純藝術價值。我根本沒想到,有自由主義傾向的洪老師,會對這本書展開細緻的閱讀與複雜的反思。對這篇文章的總總優點,我不可能講得比李雲雷更深入,下面就直接引述他的描述:

在這裡,值得關注的不僅是您在不同時期認識的變化,更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些變奏中不變的因素。我想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對「革命」的理解與態度的主題;二、對(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在歷史中的價值與作用的思考;三、對文學的「獨立性」或「非政治化」的關注;四、對當代中國精神語境變化的自覺,以及將之與作品相聯加以考察的思考方式。在這裡,我們可以大體辨識出您的自我認同及問題意識,即您更認同於(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定位」,更強調文學(相對於政治)的「獨立性」傳統,但這一認同卻又是開放的、複雜的、「相對化」的,有著曖昧的邊界與微妙的變化。在這篇文章中,您以核心問題的關切為中心,在漸次遞進中呈現出了問題的不同層次與不同側面。

從左派的觀點來說(李雲雷和我都算左派),洪老師的論述無疑的為閱讀經驗的歷史特殊性作了一次非常精彩的“歷史唯物論”式的解析,讓我們完全首肯。這同時也說明了,洪老師完全不是一般意義上自由主義者。

洪老師對歷史的宏大敘事保持極大的警惕性,認為它壓抑了個體經驗的“小歷史”的價值,粗糙的左派評論家確實常犯這種毛病。不過,自由主義其實也是一種有關歷史發展的宏大敘事,同樣也會忽略不合此一標準的其他小歷史。我們應該說,洪老師對於這種自由主義也是非常警惕的。

這樣,會不會掉入一種歷史主義的相對化之中,從而形成無是無非的多元主義呢?我不知道洪老師會不會有這種擔心,但我認為洪老師的“閱讀史”恰恰相反,由此肯定了一種獨特的人生態度和美學態度。在這方面,吳曉東也講得很好,我也想引述他的話:

我從您的新著《我的閱讀史》中其實也可以感受到您對文學的某種信心。這種信心既來自您對歷史的洞察,也來自於您的個人的生活經驗,但我也多少感覺到文學對您也是信仰之類的存在。而對我來說,文學研究的動力也應該說是基於某種對「文學」的與您相類似的「信仰」。對我這種不信神的人來說,如果想信點什麼,那可能就是文學了。

文學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份,其價值已經和信仰相近,我前面說,契訶夫已經進入了洪老師的心靈,構成他心靈中的有機成份,其實也就是這個意思。

洪老師知道,我並不很喜歡契訶夫。我最欣賞的西方小說家是巴爾扎克和托爾斯泰,這是標準左派的評價,但我喜愛的原因倒也未必是因為他們兩人的作品合乎左派的理論。最近十多年來,我更喜歡中國的詩人陶淵明、杜甫和蘇軾,我也很喜歡《論語》和《莊子》這兩本書,我越來越覺得中國的智慧遠超過西方。但這也只是我近二十年尋求精神寄託的一種結論,以前我也許更喜歡西方。這也就是說,對生命的追求,常常伴隨著對文學的追求;反過來說,當我們真正喜歡某種文學,其實也就是我們對生命已經有了特定的看法。文學的品味可能隨著時代而轉變,個人對文學的喜愛,也必然千差萬別,但是,每個人如果真心實意的尋找自我生命的價值,常常就需要某些特定的文學作品來作為這種價值的依託,這一點應該大家都是一樣的。不然,我們無法解釋,為什麼人類文明開始發展以來,這種貎似無用的文學一直沒有間斷過。

就此而論,雖然洪老師喜愛的文學和我的未必一致,但我們仍然有相同之處,我們都把我們的人生體驗和某種偉大的藝術世界結合在一起,從而為我們的生命找到一種寄託。這就是文學和藝術的偉大之處,這是我們共同肯定的東西。有了這種肯定,其他差異就顯得不怎麼重要了。

從學術上來講,洪老師是大陸重要的當代文學研究者,他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已經成了研究中國當代文學的必備參考書。這本書已翻譯成英文和日文,還即將翻譯成韓文和俄文。但是我覺得,如果要更深入了解洪老師的研究,特別是他深厚的文學素養,以及他那種充滿懷疑精神的思考模式,那就絕對不能錯過目前這本書。

 

                                     2015、1、15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顯示的是「1218人間思想5封面-300dpi.jpg」

 

 

《人間思想》簡介

 

本刊自我定位為中文的國際刊物,在深耕在地的同時,把自身更緊密地鑲嵌在亞洲與第三世界的內在。我們要重新聯繫上並挖掘出區域中具有批判性的思想資源、開出更廣闊的人間視野、對這個危機滿布的世界提出更貼近歷史的解釋,並尋找介入現實與開創歷史的新契機。

 

《人間思想》發刊辭

 

在這個代工之島上,難道連知識生產也非得只是代工不可嗎?

長期以來,我們的人文社會知識是在一種前提自明、太自明的狀況下量產。我們無意識地關閉了對知識生產所需的前提的反思,從而無意識地按照一種「普世的」規範與方法生產知識。於是,那需要經常被提上檯面進行反思辯難的「前提」,就變成了「常規」。在「常規」之下,知識生產者的自我確鑿、目的明確、方法因襲、語言熟爛;一切皆在一種慣常中順流而下。但是,這個所謂的「常」,恰恰是一赤裸裸的不正常──天下皆曰常之為常,斯不常矣!它遠遠不是什麼世間常道,而是在一特定時空下,對我們的意識進行銘刻,對我們的精神進行殖民的全球知識霸權。於是,我們的知識生產竟而取得了一種與我們知識分子菁英意識與自由習氣理應水火不容的機械生產時代流水線特質。西方各種流派的名詞概念不停地被翻譯成中文,組裝為各派反抗行動的套件,再貼上台灣主體性的商標,於是就成為各派所標榜的進步知識品牌。憑依著它們,某種「代理人戰爭」一直在這個島嶼上樂此不疲地持續著。

這樣的一種常態知識活動,雖然貌似「安身立命」,但其實可能只是機械性地對勞動與生命的占有;雖然貌似「自由」,但畢竟是一個諷刺的自由──條條大路只能通羅馬。於是,知識人雖然決眥攘臂,奮聲「批判」,但所謂批判似乎也只能是現代性價值共識之下的茶杯風波。於是,知識人雖然不敢或忘「現實介入」,但「現實」早已被他們的知識之「常」劃地為牢了。「現實」,於是只是目的地(即,作為歷史終點站的「現代性」),以及朝向目的地前進的朝貢千帆(所謂「發展中」),之外,則是猿猴、熊羆、洪荒、古蹟、傳說、落後、伊斯蘭、亞細亞──那一片現代性北斗光暈之外猶待啟蒙的黑暗之心。

該是對這樣的「學習」,停、看、聽、思的時候了。只思想不學習,固然也將會有危險,但一頭栽進一種學習而不思想,那將注定無謂,而將只是知識分子圈的知識遊戲而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兩千年後,其響若鐘。

 

「思想」應先於「學術」。這是因為我們在學習或研究之前,應該先思索的是:「我們」是誰?以及,我們知識的「目標」是什麼?前一個問題不是一個意識形態的或「認同的」問題,而是一個歷史的問題,從而也是「客觀的」問題:我們要如何深入理解形成我們今日主體狀態的各種歷史經緯線索?唯有盡力內在於我們的社會與文化的歷史性肌理,我們或許才可能有較穩固的立場與較審慎的態度,去立論並爭論我們所追求的人倫關係、經濟生養、政治安排,乃至文化審美是什麼,以及應該是什麼。我們有我們要走的路;它絕不是來自於一個「成為他者」的童騃許願,而是來自於對形成自身的各種歷史線索與條件──無論是正面的與負面的,加以掌握與提煉。世上的每個民族、每個文明,能認識它自身的潛力與條件,能走上它自己的路,而每一條路又無礙於和其他條路之間,有學習、有參照、有對話,這才是真正全球範圍的「文化多元主義」。這才是自由主義多元文化觀的最激進的可能。這才是第三世界的國際主義。

然而,這樣一種態度,有時也可能稍嫌謙遜罷。在今天,對人類乃至其他物種在這個星球上的未來,我們難道不應該更敢於承當、更願意負責嗎?這是因為,在一片「永續」聲中,霸權現代性無疑已展現出多重嚴酷危機。別的且不說,按照目前的欲望溫度與發展速度,這個地球還能禁受多久?而這樣的一種非到「燒掉它的最後一噸煤」(韋伯語)那一刻,才能停下它的狂奔的「發展主義」,難道不又是根據西方宗教改革(如非更早)以來的價值與制度綜合體,而弔詭地被「神聖化」與「普世化」的嗎?這些價值與制度至少包括「競爭」、「進步」、「創新」、「個體性」、「自由」、「平等」、與「民主」(即「多數決」)…。早在一百多年前,魯迅即一方面在反抗民族自身的愚蠻麻木的同時,警惕人們也不可無加反思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偏至」。路還是必須要自己走出來的。今天,這樣的一種真正意義的獨立思考,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西方,因為後者也是它自己「偏至」的犧牲。

上世紀八○年代末,那當初從西方內部發展出來的反西方話語──社會主義話語與體制,遭到了幾乎是瞬間解體的命運,從而「(新)自由主義」頹波再激,馴至於形成了今日單一普世霸權。在廣大的第三世界,對這個霸權的性質與效用,並非沒有質疑與反抗,但似乎,好比在台灣,人們對霸權的「批判」立場,基本上還是「內在性」的,也就是在承認了這個體制所宣稱的價值的前提下,對體制的現實進行拆謊。可以說,這是所謂「公共知識分子」、「批判知識分子」或「社運人士」的一般姿態。

在承認「公共知識分子」等身分的友好立場上,我們不得不指出這種內在批判的缺乏思想含量。這個缺乏的後果很可能是:它在姿勢上反抗並實踐,但在知識上忠誠且怠惰。我們不能永遠地把自身當作一張歷史白紙了,僅在上面轉貼幾個進步大名(公共、正義、平等、自由、參與、多元、批判…),讓它在街上、在人前,迎風獵獵,自以為義。而世界的不改乃至於向下,又恰恰好讓我們繼續為我們的憤怒、傲慢、「批判」與「實踐」添柴積薪。該是反省我們的知識與政治的無效,乃竟至於「自利」的時候了。時代早已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我們總是充耳不聞的要求:對我們所存在的鄉土、民眾與區域,我們當以更內在於自身歷史的方式,提出創新性的視野與開拓性的解釋。

而這樣一個新的思想與知識事業,必然同時也是人間的。這是因為,當知識界開始質疑長期以來作為它北辰的「西方」、「現代」、「公民」、「資本主義」、「全球」、「歐美中心」與「都會」時,它必須要以全新的勇氣和智慧面對它向來所無視或輕視的「鄉土」、「傳統」、「民眾」、「社會主義」、「區域」、「第三世界」與「後街」──而這恰恰是陳映真思想與文學中的「人間」,也恰恰是他在八○年代下半所創辦的《人間雜誌》,以及後來的《人間思想與創作叢刊》的落腳與用心之所在。

此刻,我們懷著戒慎警懼的心情,企圖承繼這一個從魯迅到陳映真以來的極重要但卻又被高度壓抑的在地左翼傳統。《人間思想》的自我期許是一個中文的國際刊物,在深耕在地的同時,把自身更緊密地鑲嵌在亞洲與第三世界的內在。我們要重新連繫上並挖掘出區域中具有批判性的思想資源、開出更廣闊的人間視野、對這個危機滿布的世界提出更貼近歷史的解釋,並尋找介入現實與開創歷史的新契機。

《人間思想》呼籲包括台灣在內的中國知識分子,以及東亞區域知識分子,共同為一個歷史的、現實的、人間的思想事業共同努力。

 

 

目 錄

 

5 編案:為「人間的負軛者」留下紀錄──懷念李文吉 編輯部

 

7 能拍能寫:蔡明德記憶中的李文吉 

蔡明德 口述/宋玉雯、陳筱茵 採訪.撰稿

13 追念文吉 郭力昕

16 生活的凝視者,記憶的建構者:我的朋友李文吉 林深靖

18 我的田爸李文吉 張卉君

24 李文吉報導攝影選

38 編案 編輯部

39 應該要去幫忙的 李尚儒

44 與我們相同的 吳小胖

46 在自己的位置上戰鬥 黃燕茹

49 我也是不會有也不會讓任何人有下一代的○○情僧

54 抗爭,摘不掉的玫瑰 許恩恩 文.攝影

61 沖繩能否成為東亞和平的「催化劑」?

新崎盛暉/山城智史 譯

81 回應新崎盛暉〈沖繩能否成為東亞和平的「催化劑」?〉 羅永生

86 沖繩民眾走在我們的前面:回應新崎盛暉先生 孫歌

94 東亞能否成為沖繩和平的催化劑?──對新崎盛暉先生

發言的討論 任佑卿/董晨 譯

現場 ─────

專號 ─────

2012亞洲思想界

上海論壇II

視覺筆記 ───

2013 冬季號

100 生活圈與交界圈的「現代性」:沖繩與台灣之間 龔卓軍

106 在亞洲創造新語彙的過程

白永瑞/董晨 譯

109 對「日本問題」的歷史反思:從批判性文明戰略觀的角度

出發 板垣雄三/孫軍悅 譯

129 多元普遍主義與左翼倫理政治的內涵:對板垣雄三先生

講演的回應 張志強

134 伊斯蘭文明的挑戰:族群政治中的宗教戰爭? 魏月萍

140 宗教民族主義中的妖魔與誘惑:維內亞.達摩打.

薩瓦卡與南亞世俗化中的驅魔儀式

阿席斯.南地(Ashis Nandy)/黃詠光 譯

181 回應南地先生 李政勳

186 回應阿席斯.南地〈宗教民族主義中的妖魔與誘惑〉鈴木將久

189 當中國開始深入世界⋯⋯──南地與中國歷史的

關鍵時刻 賀照田

 205 對阿席斯.南地講稿的回應 林麗雲

208 「我與陳映真1970 年代的交往」:訪談陳明忠先生

林麗雲、陳光興 採訪/胡清雅、陳筱茵 整理

223 編案 編輯部

224 二二八、五一八與六四:冷戰與失語 延光錫

當代史 ────

當代史 ────

回看東亞冷戰.

內戰

目 錄

5

232 那城安在?──覆友人光錫書 王墨林

236 一個關於連結的追索:《安蒂岡妮》觀後 黃雅慧

243 編案 編輯部

244 把水墨還給歷史 張頌仁

252 詞彙之外的「現實」 陳界仁

263 「重新現實主義」或「再次現代主義」:由吳耀忠先生思考

1980 年代兩岸藝術史中的反向運動 高士明

272 森蘭丸大絕啟動時降低傷害 阮郁奇

279 淡薄 林思晴

289 面對文革問題與文革複雜性:閱讀白承旭《文革的政治

與困境:陳伯達與「造反」的時代》錢理群

297 作/譯者簡介

302 更正啟事

302 《人間思想》稿約

讀書 ─────

傳真機 ────

家庭作業 ───

當代史 ────

初初形成的吶喊

──再讀吳耀忠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_人間思想04-1封面 (2)_頁面_1  

人間網路書店:http://www.pcstore.com.tw/renjian/M14710981.htm

 

《人間思想》簡介

 

本刊自我定位為中文的國際刊物,在深耕在地的同時,把自身更緊密地鑲嵌在亞洲與第三世界的內在。我們要重新聯繫上並挖掘出區域中具有批判性的思想資源、開出更廣闊的人間視野、對這個危機滿布的世界提出更貼近歷史的解釋,並尋找介入現實與開創歷史的新契機。

 

《人間思想》發刊辭

 

在這個代工之島上,難道連知識生產也非得只是代工不可嗎?

長期以來,我們的人文社會知識是在一種前提自明、太自明的狀況下量產。我們無意識地關閉了對知識生產所需的前提的反思,從而無意識地按照一種「普世的」規範與方法生產知識。於是,那需要經常被提上檯面進行反思辯難的「前提」,就變成了「常規」。在「常規」之下,知識生產者的自我確鑿、目的明確、方法因襲、語言熟爛;一切皆在一種慣常中順流而下。但是,這個所謂的「常」,恰恰是一赤裸裸的不正常──天下皆曰常之為常,斯不常矣!它遠遠不是什麼世間常道,而是在一特定時空下,對我們的意識進行銘刻,對我們的精神進行殖民的全球知識霸權。於是,我們的知識生產竟而取得了一種與我們知識分子菁英意識與自由習氣理應水火不容的機械生產時代流水線特質。西方各種流派的名詞概念不停地被翻譯成中文,組裝為各派反抗行動的套件,再貼上台灣主體性的商標,於是就成為各派所標榜的進步知識品牌。憑依著它們,某種「代理人戰爭」一直在這個島嶼上樂此不疲地持續著。

這樣的一種常態知識活動,雖然貌似「安身立命」,但其實可能只是機械性地對勞動與生命的占有;雖然貌似「自由」,但畢竟是一個諷刺的自由──條條大路只能通羅馬。於是,知識人雖然決眥攘臂,奮聲「批判」,但所謂批判似乎也只能是現代性價值共識之下的茶杯風波。於是,知識人雖然不敢或忘「現實介入」,但「現實」早已被他們的知識之「常」劃地為牢了。「現實」,於是只是目的地(即,作為歷史終點站的「現代性」),以及朝向目的地前進的朝貢千帆(所謂「發展中」),之外,則是猿猴、熊羆、洪荒、古蹟、傳說、落後、伊斯蘭、亞細亞──那一片現代性北斗光暈之外猶待啟蒙的黑暗之心。

該是對這樣的「學習」,停、看、聽、思的時候了。只思想不學習,固然也將會有危險,但一頭栽進一種學習而不思想,那將注定無謂,而將只是知識分子圈的知識遊戲而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兩千年後,其響若鐘。

「思想」應先於「學術」。這是因為我們在學習或研究之前,應該先思索的是:「我們」是誰?以及,我們知識的「目標」是什麼?前一個問題不是一個意識形態的或「認同的」問題,而是一個歷史的問題,從而也是「客觀的」問題:我們要如何深入理解形成我們今日主體狀態的各種歷史經緯線索?唯有盡力內在於我們的社會與文化的歷史性肌理,我們或許才可能有較穩固的立場與較審慎的態度,去立論並爭論我們所追求的人倫關係、經濟生養、政治安排,乃至文化審美是什麼,以及應該是什麼。我們有我們要走的路;它絕不是來自於一個「成為他者」的童騃許願,而是來自於對形成自身的各種歷史線索與條件──無論是正面的與負面的,加以掌握與提煉。世上的每個民族、每個文明,能認識它自身的潛力與條件,能走上它自己的路,而每一條路又無礙於和其他條路之間,有學習、有參照、有對話,這才是真正全球範圍的「文化多元主義」。這才是自由主義多元文化觀的最激進的可能。這才是第三世界的國際主義。

然而,這樣一種態度,有時也可能稍嫌謙遜罷。在今天,對人類乃至其他物種在這個星球上的未來,我們難道不應該更敢於承當、更願意負責嗎?這是因為,在一片「永續」聲中,霸權現代性無疑已展現出多重嚴酷危機。別的且不說,按照目前的欲望溫度與發展速度,這個地球還能禁受多久?而這樣的一種非到「燒掉它的最後一噸煤」(韋伯語)那一刻,才能停下它的狂奔的「發展主義」,難道不又是根據西方宗教改革(如非更早)以來的價值與制度綜合體,而弔詭地被「神聖化」與「普世化」的嗎?這些價值與制度至少包括「競爭」、「進步」、「創新」、「個體性」、「自由」、「平等」、與「民主」(即「多數決」)…。早在一百多年前,魯迅即一方面在反抗民族自身的愚蠻麻木的同時,警惕人們也不可無加反思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偏至」。路還是必須要自己走出來的。今天,這樣的一種真正意義的獨立思考,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西方,因為後者也是它自己「偏至」的犧牲。

上世紀八○年代末,那當初從西方內部發展出來的反西方話語──社會主義話語與體制,遭到了幾乎是瞬間解體的命運,從而「(新)自由主義」頹波再激,馴至於形成了今日單一普世霸權。在廣大的第三世界,對這個霸權的性質與效用,並非沒有質疑與反抗,但似乎,好比在台灣,人們對霸權的「批判」立場,基本上還是「內在性」的,也就是在承認了這個體制所宣稱的價值的前提下,對體制的現實進行拆謊。可以說,這是所謂「公共知識分子」、「批判知識分子」或「社運人士」的一般姿態。

在承認「公共知識分子」等身分的友好立場上,我們不得不指出這種內在批判的缺乏思想含量。這個缺乏的後果很可能是:它在姿勢上反抗並實踐,但在知識上忠誠且怠惰。我們不能永遠地把自身當作一張歷史白紙了,僅在上面轉貼幾個進步大名(公共、正義、平等、自由、參與、多元、批判…),讓它在街上、在人前,迎風獵獵,自以為義。而世界的不改乃至於向下,又恰恰好讓我們繼續為我們的憤怒、傲慢、「批判」與「實踐」添柴積薪。該是反省我們的知識與政治的無效,乃竟至於「自利」的時候了。時代早已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我們總是充耳不聞的要求:對我們所存在的鄉土、民眾與區域,我們當以更內在於自身歷史的方式,提出創新性的視野與開拓性的解釋。

而這樣一個新的思想與知識事業,必然同時也是人間的。這是因為,當知識界開始質疑長期以來作為它北辰的「西方」、「現代」、「公民」、「資本主義」、「全球」、「歐美中心」與「都會」時,它必須要以全新的勇氣和智慧面對它向來所無視或輕視的「鄉土」、「傳統」、「民眾」、「社會主義」、「區域」、「第三世界」與「後街」──而這恰恰是陳映真思想與文學中的「人間」,也恰恰是他在八○年代下半所創辦的《人間雜誌》,以及後來的《人間思想與創作叢刊》的落腳與用心之所在。

此刻,我們懷著戒慎警懼的心情,企圖承繼這一個從魯迅到陳映真以來的極重要但卻又被高度壓抑的在地左翼傳統。《人間思想》的自我期許是一個中文的國際刊物,在深耕在地的同時,把自身更緊密地鑲嵌在亞洲與第三世界的內在。我們要重新連繫上並挖掘出區域中具有批判性的思想資源、開出更廣闊的人間視野、對這個危機滿布的世界提出更貼近歷史的解釋,並尋找介入現實與開創歷史的新契機。

《人間思想》呼籲包括台灣在內的中國知識分子,以及東亞區域知識分子,共同為一個歷史的、現實的、人間的思想事業共同努力。

 

【先行者】

004弔辭:悼念阿部幹雄先生

丸川哲史/羅皓名 翻譯

【現場】

007觀察與反思:台灣交流印象

王思維

【專號──2012亞洲思想界上海論壇選I】

013編案

陳光興

014韓際關係中的「第三方」及其對亞洲現代思想的潛在貢獻

白樂晴/朱新偉 翻譯

024通往既非軍事也非經濟的中間道路

池上善彥/陳彥君 翻譯

027立足於民眾的立場思考問題

若林千代/陳彥君 翻譯

032後統一、公民社會與文明現代

甯應斌

037對白樂晴先生演講的回應

王曉明 

039帝國主義存活無恙,但依然在進化中:「九一一」之後的全球化與東亞

卓莫‧夸梅‧桑達拉姆(Jomo K.S.) /李佳琳 翻譯/蔣亦凡 校訂

058論新舊帝國主義經濟支配權的延續與差異性

曹喜/華銳 翻譯

063「帝國主義」的文化政治

許寶強

068回應Jomo

朱雲漢

078後殖民時代中的殖民城市

帕沙‧查特吉(Partha Chatterjee) /張馨文 翻譯

099動員的帝國

富山一郎/張琳 翻譯/張婧 校訂

105後殖民例外:對查特吉教授的回應

王智明

113〈後殖民時代中的殖民城市〉講評詞

倪偉

【視覺筆記】

118華光社區:經濟的泡影淹沒不了堅韌的生命

張立本  文‧攝影

132新吉普賽民族

晨野  文‧攝影

136「溫度」

晨野  文‧攝影

【家庭作業】

138一個廢物的中國告白:耳朵‧革命‧土地

郭佳

【在路上】

159呀!岩古路:伊斯蘭教和藏傳佛教的會飲

馬在淵

172泰國情書

林其蔚

190綠色苦行

馬薇莉

【當代史】

196國族‧本土‧市場:貌合神離的香港藝術

梁寶山

【讀書】

213兩個王曉明?

洪子誠

【專號──民間東亞論壇】

217民間東亞論壇:釣魚台(尖閣島)、獨島(竹島)爭議圓桌討論

胡清雅 整理

247想像「民間東亞論壇」的心、情

王智明、胡清雅、陳光興

255作/譯者簡介

260更正啟事

260《人間思想》稿約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3

人間網路書店:http://www.pcstore.com.tw/renjian/M13704138.htm

 

 

書名:人間思想第三期(2013春季號)

出版社:人間出版社
頁數:320頁
尺寸:17*23cm
定價:300元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0日
ISSN:23043504

商品條碼:9772304350006

 

 

【本刊介紹】

 

本刊自我定位為中文的國際刊物,在深耕在地的同時,把自身更緊密地鑲嵌在亞洲與第三世界的內在。我們要重新聯繫上並挖掘出區域中具有批判性的思想資源、開出更廣闊的人間視野、對這個危機滿布的世界提出更貼近歷史的解釋,並尋找介入現實與開創歷史的新契機。

 

《人間思想》發刊辭

 

在這個代工之島上,難道連知識生產也非得只是代工不可嗎?

 

長期以來,我們的人文社會知識是在一種前提自明、太自明的狀況下量產。我們無意識地關閉了對知識生產所需的前提的反思,從而無意識地按照一種「普世的」規範與方法生產知識。於是,那需要經常被提上檯面進行反思辯難的「前提」,就變成了「常規」。在「常規」之下,知識生產者的自我確鑿、目的明確、方法因襲、語言熟爛;一切皆在一種慣常中順流而下。但是,這個所謂的「常」,恰恰是一赤裸裸的不正常──天下皆曰常之為常,斯不常矣!它遠遠不是什麼世間常道,而是在一特定時空下,對我們的意識進行銘刻,對我們的精神進行殖民的全球知識霸權。於是,我們的知識生產竟而取得了一種與我們知識分子菁英意識與自由習氣理應水火不容的機械生產時代流水線特質。西方各種流派的名詞概念不停地被翻譯成中文,組裝為各派反抗行動的套件,再貼上台灣主體性的商標,於是就成為各派所標榜的進步知識品牌。憑依著它們,某種「代理人戰爭」一直在這個島嶼上樂此不疲地持續著。

 

這樣的一種常態知識活動,雖然貌似「安身立命」,但其實可能只是機械性地對勞動與生命的占有;雖然貌似「自由」,但畢竟是一個諷刺的自由──條條大路只能通羅馬。於是,知識人雖然決眥攘臂,奮聲「批判」,但所謂批判似乎也只能是現代性價值共識之下的茶杯風波。於是,知識人雖然不敢或忘「現實介入」,但「現實」早已被他們的知識之「常」劃地為牢了。「現實」,於是只是目的地(即,作為歷史終點站的「現代性」),以及朝向目的地前進的朝貢千帆(所謂「發展中」),之外,則是猿猴、熊羆、洪荒、古蹟、傳說、落後、伊斯蘭、亞細亞──那一片現代性北斗光暈之外猶待啟蒙的黑暗之心。

 

該是對這樣的「學習」,停、看、聽、思的時候了。只思想不學習,固然也將會有危險,但一頭栽進一種學習而不思想,那將注定無謂,而將只是知識分子圈的知識遊戲而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兩千年後,其響若鐘。

「思想」應先於「學術」。這是因為我們在學習或研究之前,應該先思索的是:「我們」是誰?以及,我們知識的「目標」是什麼?前一個問題不是一個意識形態的或「認同的」問題,而是一個歷史的問題,從而也是「客觀的」問題:我們要如何深入理解形成我們今日主體狀態的各種歷史經緯線索?唯有盡力內在於我們的社會與文化的歷史性肌理,我們或許才可能有較穩固的立場與較審慎的態度,去立論並爭論我們所追求的人倫關係、經濟生養、政治安排,乃至文化審美是什麼,以及應該是什麼。我們有我們要走的路;它絕不是來自於一個「成為他者」的童騃許願,而是來自於對形成自身的各種歷史線索與條件──無論是正面的與負面的,加以掌握與提煉。世上的每個民族、每個文明,能認識它自身的潛力與條件,能走上它自己的路,而每一條路又無礙於和其他條路之間,有學習、有參照、有對話,這才是真正全球範圍的「文化多元主義」。這才是自由主義多元文化觀的最激進的可能。這才是第三世界的國際主義。

 

然而,這樣一種態度,有時也可能稍嫌謙遜罷。在今天,對人類乃至其他物種在這個星球上的未來,我們難道不應該更敢於承當、更願意負責嗎?這是因為,在一片「永續」聲中,霸權現代性無疑已展現出多重嚴酷危機。別的且不說,按照目前的欲望溫度與發展速度,這個地球還能禁受多久?而這樣的一種非到「燒掉它的最後一噸煤」(韋伯語)那一刻,才能停下它的狂奔的「發展主義」,難道不又是根據西方宗教改革(如非更早)以來的價值與制度綜合體,而弔詭地被「神聖化」與「普世化」的嗎?這些價值與制度至少包括「競爭」、「進步」、「創新」、「個體性」、「自由」、「平等」、與「民主」(即「多數決」)…。早在一百多年前,魯迅即一方面在反抗民族自身的愚蠻麻木的同時,警惕人們也不可無加反思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偏至」。路還是必須要自己走出來的。今天,這樣的一種真正意義的獨立思考,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西方,因為後者也是它自己「偏至」的犧牲。

 

上世紀八○年代末,那當初從西方內部發展出來的反西方話語──社會主義話語與體制,遭到了幾乎是瞬間解體的命運,從而「(新)自由主義」頹波再激,馴至於形成了今日單一普世霸權。在廣大的第三世界,對這個霸權的性質與效用,並非沒有質疑與反抗,但似乎,好比在台灣,人們對霸權的「批判」立場,基本上還是「內在性」的,也就是在承認了這個體制所宣稱的價值的前提下,對體制的現實進行拆謊。可以說,這是所謂「公共知識分子」、「批判知識分子」或「社運人士」的一般姿態。

 

在承認「公共知識分子」等身分的友好立場上,我們不得不指出這種內在批判的缺乏思想含量。這個缺乏的後果很可能是:它在姿勢上反抗並實踐,但在知識上忠誠且怠惰。我們不能永遠地把自身當作一張歷史白紙了,僅在上面轉貼幾個進步大名(公共、正義、平等、自由、參與、多元、批判…),讓它在街上、在人前,迎風獵獵,自以為義。而世界的不改乃至於向下,又恰恰好讓我們繼續為我們的憤怒、傲慢、「批判」與「實踐」添柴積薪。該是反省我們的知識與政治的無效,乃竟至於「自利」的時候了。時代早已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我們總是充耳不聞的要求:對我們所存在的鄉土、民眾與區域,我們當以更內在於自身歷史的方式,提出創新性的視野與開拓性的解釋。

 

而這樣一個新的思想與知識事業,必然同時也是人間的。這是因為,當知識界開始質疑長期以來作為它北辰的「西方」、「現代」、「公民」、「資本主義」、「全球」、「歐美中心」與「都會」時,它必須要以全新的勇氣和智慧面對它向來所無視或輕視的「鄉土」、「傳統」、「民眾」、「社會主義」、「區域」、「第三世界」與「後街」──而這恰恰是陳映真思想與文學中的「人間」,也恰恰是他在八○年代下半所創辦的《人間雜誌》,以及後來的《人間思想與創作叢刊》的落腳與用心之所在。

 

此刻,我們懷著戒慎警懼的心情,企圖承繼這一個從魯迅到陳映真以來的極重要但卻又被高度壓抑的在地左翼傳統。《人間思想》的自我期許是一個中文的國際刊物,在深耕在地的同時,把自身更緊密地鑲嵌在亞洲與第三世界的內在。我們要重新連繫上並挖掘出區域中具有批判性的思想資源、開出更廣闊的人間視野、對這個危機滿布的世界提出更貼近歷史的解釋,並尋找介入現實與開創歷史的新契機。

 

《人間思想》呼籲包括台灣在內的中國知識分子,以及東亞區域知識分子,共同為一個歷史的、現實的、人間的思想事業共同努力

【目次】

【先行者】

004「他終於全都是革命」:記林書揚先生

邱士杰

【現場】

051為什麼講這個和為什麼這麼講

王曉明

【專號──2012亞洲思想界上海論壇選】

060編案

陳光興

061論羞辱:人類侮辱限度的政治與文化心理學

阿席斯.南地(Ashis Nandy)/梁捷 翻譯/陳韻 校訂

080透視世界的未來

板垣雄三/巫靚 翻譯

090「舉島上下鬥爭」二十五年來所應追問的問題本質

新崎盛暉/山城智史 翻譯/張婧 校訂

104學習:淺記2012亞洲思想界上海論壇

姜亞築

113尋找臨界點上的同情:2012亞洲思想界上海論壇雜感

呂怡婷

【視覺筆記】

120入世隨俗,脫俗而歌:聳歌午辣也—新台灣壁畫隊

火花去

【家庭作業】

134秋香,再見

宋玉雯

【民眾思想】

137翻身:抗美援朝時期中國的反美大眾運動與冷戰國民的形成

任佑卿/焦艷 翻譯

161鄉土運動與生態學(一九七○年代至八○年代):民眾與生命

池上善彥/馮啟斌 校譯/黃雅慧 整理

185從日本電影《衝破!》、《GO》看在日韓國朝鮮人的共生想像

蔡鈺淩

216眼前沒有戰爭:讀《天倫夢覺:無言劇2012》

胡清雅

【異議】

225躊躇異林 情色公民

皮繩愉虐邦/何春蕤、宋筱君 整理

【書寫毛澤東與共和國六十年(續)】

259「烏托邦」與「豐富的痛苦」

姚丹

272從解讀魯迅出發的反思革命政治:一個延伸性閱讀

程凱

【專號──行走的身體:前往印度】

289編案:記2012印度班加羅爾亞際文化研究暑期班

呂孟嫻

291去印度

李妍潔

294一次經驗

梅秋

296班加羅爾,十九天

戚育瑄

301關於在「印度說英語」的二三事

許逸哲

303印度的感官盛宴

劉盈孜

306身體、情感與知識建構

賴麗芳

309印度班加羅爾:照映自身的一面鏡子 

呂孟嫻

315作/譯者簡介

318更正啟事

319《人間思想》稿約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iao1  

人間網路書店:http://www.pcstore.com.tw/renjian/M19164514.htm

 

 

在物質娛樂掛帥的年代,辦一份文學評論刊物似乎是件不智的事。之所以不惜氣力搭橋,無非是為了摸索新的契機,希望重新激發文學與我們當前生活之間的活力。

兩岸當代文學評論刊物《橋》由五位學者發起,首期介紹備受矚目大陸70後作家張楚,並且嘗試由兩岸評論者相互評論對方作品,包括台灣的伊格言、吳明益、郝譽翔、駱以軍等,大陸的徐則臣、阿乙、付秀瑩、田耳等70後作家均在評論之列。

期望,這一次新的嘗試,是通往深層理解的開始。

創刊辭

編輯札記

大陸新銳小說家專題

5   在黑暗中漫舞的張楚

6 關於張楚                     黃文倩

8 這輩子最幸福的事,無疑就是寫小說         張楚

14  長髮                       張楚

28  人在「中途」:讀張楚〈長髮〉           黃文倩

33  作為美學空間的小城鎮──張楚小說略論       饒翔

41  黑暗中的舞者──李雲雷對談張楚          李雲雷

 

兩岸70後創作互評

大陸看台灣

48  記憶與歷史──關於吳明益的《虎爺》及其他      李丹夢

55  虛構的「故鄉」及其精神隱秘-從大陸看《複島》    李雲雷

61  人生與「迷藏」──讀許榮哲小說            沈慶利

66  幽靈海洋的塞壬之歌──讀郝譽翔小說          房偉

73  沉浸夢境與選擇清醒 ──對伊格言小說《噬夢人》的一種解讀  郝敬波

81  塵世的記憶與哀歌──論高翊峰的小說          張立群

88  而故事是唯一的足跡  ──讀甘耀明《殺鬼》、《喪禮上的故事張莉

94 「辯證的抵抗」──由胡淑雯兼及一種美學反思      楊慶祥

103月球˙西夏:「異托邦」敘事與「游牧」美學 ──解讀駱以軍   歐陽月姣˙邵燕君 

111 在路上──論許正平的短篇小說創作           陳豔

 

台灣看大陸

119 超脫而冷峭的日常敘事──讀東紫小說         石曉楓

126 路漫漫其修遠兮──徐則臣《耶路撒冷》        郝譽翔

131 徐則臣京漂小說的人文精神與身分意識         徐秀慧

137 徐則臣《古斯特城堡》中的鄉土與城市         蘇敏逸

145 當兩個魯蛇同在一起──田耳的欲望之翼        彭明偉

151 當代精神危機與倫理感的追求──讀艾瑪《浮生記》   黃琪椿

157 脫隊求活──讀阿乙《模範青年》           楊佳嫻

164 〈一頭熊〉從何談起──讀江非詩集          蔡明諺

170 愛情恆久遠,還是,很久遠 ──一個讓人期待的作家付秀瑩     藍建春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狐狸皮  狐狸裡

人間網路書店http://www.pcstore.com.tw/renjian/M19165724.htm

 

狐狸多知,但刺蝟有一大知

                     ──古希臘詩人‧阿寄洛克思

 

 我寧願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對身處的世界,我還遠沒有形成固定的、站得住腳的、且完全屬於自己的考量標準。

這世界實在太大太複雜,我只能一點一點地了解。在成為刺蝟前,得先成為狐狸。

——當然,對寫作來說,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哪一個階段都是美好的。

也就是說,長篇並非天生的高於短篇。

就像我們不能說人的一生中老年比壯年更有價值,也不能說壯年比青年更有價值。

但也不可否認,老年的生活是由壯年決定的,壯年的生活是由青年決定

我以後的寫作能達到怎樣的程度,也是由我現在的努力決定的。

 

甫躍輝,1984年6月生,雲南保山人,定居上海。復旦大學首屆文學寫作專業研究生,師從作家王安憶。2005年底開始寫小說。小說見《人民文學》、《收穫》、《十月》、《今天》等刊。中短篇小說集《少年遊》入選中國作協2011年度「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另出版長篇小說《刻舟記》、短篇小說集《動物園》、主題中篇小說《魚王》、中短篇小說集《散佚的族譜》。多部小說入選選刊、年選及《中國當代文學經典必讀》等選本,有作品被翻譯成日語、俄語和英語等。2014年底至2019年底為江蘇省作家協會合同制作家。

 

先後獲得《上海文學》短篇小說新人獎、第十屆、第十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新人提名、第二屆郁達夫小說獎、首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短篇小說創作獎、第十屆「十月文學獎」新人獎、第五屆高黎貢文學獎、入圍首屆騰訊書院文學獎年度新銳作家等。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樓中歌唱  樓鐘內頁  

人間網路書店http://www.pcstore.com.tw/renjian/M19165657.htm

 

你整天都這麼高興啊?

他嘿嘿笑笑說,又沒啥不高興的。

你怎麼總唱這一首歌?

我就會這一首。

 

李守志是一個高興就想哼歌的人。要去省城打工了,李守志在去縣城坐車的山道上,哼唱著──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他老婆朱桂芹說,整天哼哼哼哼的,跟牙疼似的,咋不放開嗓子眼唱呀?李守志知道朱桂芹是故意引逗他,就說,妳以為我嗓子眼是隨便放的?關鍵的時候才放一下。李守志的話,跟蜜一樣抹在朱桂芹的心上──她知道李守志僅有的兩次放開嗓子眼都是因為她。

 

 

東紫,本名戚慧貞,山東莒縣人,供職於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業餘時間進行文學創作。主寫小說,偶寫散文詩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簽約作家。2004年始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十月》等報刊雜誌發表作品,創作長篇《好日子就要來了》及中短篇小說若干。作品曾被《新華文摘》、《小說月報》、《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小說選刊》、《作家文摘》、《作品與爭鳴》、《中篇小說選刊》等及多家年度選本選載。出版中篇小說集《天涯近》、《被複習的愛情》、《白貓》。作品曾入選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名家推薦中國原創小說年度排行榜。曾榮獲人民文學獎、中國作家新人獎、山東文學優秀作品獎、山東省第二屆泰山文藝獎、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獎、魯迅文學獎提名等獎項。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情詩  

人間網路書店:http://www.pcstore.com.tw/renjian/M19165506.htm

 

愛情是生命中的傳奇。人生若沒有愛情,那該多麼乏味啊。

 

愛情是脆弱的,欲望和衝動才是支配感情的原動力。我們對愛情有各種各樣的質疑,但誰都不能否認,愛情是生命中的傳奇。

愛情往往能製造傳奇,演繹神話,在物欲膨脹的社會中,愛情也是不多的能跟金錢對抗的力量之一。同時,愛情在不同的人身上呈現出不同的情態,愛和被愛的方式也都各有不同,愛情能讓人上天堂也能讓人下地獄。小說中的愛情,或者轟轟烈烈,或者平淡無奇,這些都是與現實生活中千姿百態的愛情生活相對應。

 

 

金仁順

 

1970年生。現居長春。著有長篇小說《春香》、中短篇小說集《桃花》、《松樹鎮》、《僧舞》等多部;隨筆集《時光的化骨綿掌》;電影《綠茶》原著、編劇;電影《時尚先生》、《基隆》編劇;舞台劇《他人》、《殺人遊戲》等等;部分作品翻譯成英文、韓文、日文、德文等;曾獲得駿馬獎、莊重文文學獎、小說月報百花獎、中國出版集團獎、中國小說雙年獎等等。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named (1)張燈結綵   小黃內頁

人間網路書店:http://www.pcstore.com.tw/renjian/M19165421.htm

老哥,現在離過年還有多久?老黃掐指算算,告訴他說,兩個多月。想到過年了?你放心,搭幫審判程序有一大堆,你能捱過這個年。鋼渣認真地說,老哥,能不能幫我一個忙?老黃猶豫了一會,說,你先說什麼事。

我答應啞巴,年三十那天晚上和她一起過。但你曉得,我去不了了。他媽的,我答應過她。到時候你能不能買點討女人喜歡的東西,替我去看她一眼?就在她店子裡。這個女人有點缺心眼,那一晚要是不見我去,急得瘋掉了也不一定

作為小說家,我甚至是以一種動物性的本能去體驗,我儘量張開各種官能,在撫摸現實或被現實冒犯的過程中,我感到痛我感到冷。到底是什麼讓我痛讓我冷,我只能寫出來,期待別人告訴我。我以我的肉身去體驗,最終把得來的東西用我的小說去呈現。

                              

 

田耳,本名田永,湖南鳳凰縣人。現為廣西大學教授,駐校作家。迄今已在《人民文學》、《收穫》、《中國作家》、《江南》、《鍾山》、《芙蓉》、《天涯》等雜誌發表小說六十餘篇,計二百萬字。小說多次被各種選刊、年選選載,曾獲魯迅文學獎、人民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聯合文學新人獎等多種文學獎項。

 

著作目錄:

中篇小說集《一個人張燈結綵》,作家出版社

長篇小說《風蝕地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中篇小說集《環線車》,香港文匯出版社(

長篇小說《夏天糖》,湖南文藝出版社

短篇小說集《衣缽》,上海文藝出版社

長篇小說《天體懸浮》,作家出版社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