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還我祖靈——台灣原住民族和靖國神社
作者:中島光孝 著/陳喜儒等 譯
ISBN:978-986-6777-02-8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8
售價:35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744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1541892.htm


書籍簡介:


為什麼台灣原住民要跨海到日本打官司討回祖靈?
日本殖民台灣,對原住民做了什麼?
接受蕃童教育長大的原住民小孩「自願」去當日本兵?
高砂義勇隊為什麼被合祀在靖國神社?
靖國神社把攻打原住民部落的戰役刻在石碑上炫燿戰功?
台灣原告是怎樣告倒日本首相小泉的?
為什麼高金素梅要抗議台聯黨和李登輝參拜靖國神社? 

日本律師中島光孝,
從一個日本人的角度回顧日本殖民台灣的歷史,
並以他參與訴訟團的親身經歷,
寫出第一手報導。


作者介紹:

中島光孝,1949年12月9日出生於日本北海道池田町,畢業於北海道大學法學部,曾任職於富士製鐵公司室蘭製鐵所(負責電機維修),後又在農林中央金庫任職(負責信用系統以及水產業借貸的管理),1993年4月成為律師至今。在大阪執業,為當地著名的人權律師。
從事律師活動後,曾參與「菲律賓慰安婦訴訟案」、「三菱重工長崎造船所事件訴訟案」、「小泉參拜靖國神社違憲亞洲訴訟案」(簡稱「台灣靖國訴訟」),及其他勞資案件、行政案件、民事案件等相關訴訟案件。目前,正在參與負責「水俁病訴訟案」。



推薦序◎高金素梅

  在日本朋友的建議,以及前輩陳明忠、馮守娥夫婦的牽引下,我和其他一百多位台灣原告參加了「小泉參拜靖國神社違憲亞洲訴訟團」(簡稱「台灣靖國訴訟」),並任原告團團長。在台灣,我們把這個訴訟和有關找回原住民歷史真相的運動,統稱為「還我祖靈」行動。雖然到日本提起訴訟是在2003年2月,不過與這些日本朋友的接觸,卻是在我剛當選立委之後不久,大約是2002年中的事。

  五年多來,為了訴訟和到靖國神社抗議,我到日本將近10次,每一回都是這些愛好和平的日本朋友,張羅一切事務,他們任職於各行各業,平常利用業餘時間出錢出力,幫忙處理訴訟團的事務,還有龐大的律師團,他們也都是義務的。這群日本朋友,他們勇於面對自己國家歷史的態度,讓我深深的佩服。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這個訴訟,可能也沒有「還我祖靈」行動。

  自從「還我祖靈」開始以來,台灣內部有些人不斷攻擊我,說我們的行動破壞了台灣和日本的友好關係。但我要說的事,五年多來,台灣原住民接受許許多多日本朋友們的協助,他們犧牲自己的時間來義務幫忙打官司,他們用謙虛的心來了解原住民的歷史和遭遇。我們感受到日本朋友們巨大的溫暖,也建立了同志般的友誼。我相信,所有曾經和我們接觸過的日本朋友,一定也是這麼認為的。

  在「台灣靖國訴訟」中,台灣原告的訪談和訴訟材料的準備,主要由中島律師負責,中島律師也多次來到台灣實地訪查。每次和中島律師開會,看到他認真仔細的態度,還要克服語言障礙,研究台灣的歷史和法律,研究原住民的歷史和文化,以一位外國律師來講,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他的精神讓我非常感動。

  「台灣靖國訴訟」已經在2005年9月30日結束,大阪高等法院的判決認為小泉參拜靖國社的行為是違憲的,這是首次日本的高等法院作出這樣的法律見解,但判決仍不認為靖國神社的合祀侵犯了原告的權利。我還記得,那天宣判之後,我們幾個原告代表馬上就和訴訟團事務局的幾位日本朋友開會,決定要再提起新一輪的訴訟,並且把訴求鎖定在要求靖國神社取消合祀上。現在,「取消合祀」的訴訟,已經在2006年8月11日提出,還在進行當中。如果日本政府不能對自己過去的侵略罪行,進行反省、道歉、賠償,原住民的歷史不能得到公平與正義,那麼「還我祖靈」行動就將一直進行下去。

  去年(2006)底,得知中島律師把「台灣靖國訴訟」的前前後後寫成了一本書,當我看完翻譯本後,發現他描述的很詳實,而且,他還查閱了相當多的資料,做為了解這個訴訟的背景。日本殖民統治台灣,對原住民做了什麼?接受蕃童教育長大的原住民小孩「自願」去當日本兵?高砂義勇隊為什麼會被合祀在靖國神社裡?靖國神社竟然把攻打原住民部落的戰役刻在石頭上炫燿戰功?為什麼原住民要到日本打官司討回祖靈?......想要了解這些問題的朋友,中島律師的這本著作是一本相當好的選擇。

  最後,我要在次感謝日本律師團、訴訟團事務局的日本朋友們,和一起進行抗議行動的琉球朋友和韓國朋友,還有支援過「還我祖靈」的海外華僑朋友。讓我們一起攜手為亞洲的和平做奮鬥。

高金素梅


目錄
高金素梅序 02
台灣版序 04
前言 07
第一章 台灣原住民的現狀 13
 一、作為土著民族的台灣原住民族 14
 二、台灣原住民族的參政 19
第二章 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 23
 一、立法委員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的誕生 24
 二、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的原住民族意識 28
 三、台灣總督府對台灣的統治及對原住民族的政策 33
 四、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對原住民族歷史的解釋 45
第三章 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祖靈 47
 一、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的紋面與衣裝 48
 二、台灣原住民族的祖靈 51
 三、對原住民族的「教育」 55
第四章 霧社抗日事件和「高砂義勇隊」 61
 一、霧社抗日部族、「高砂義勇隊」的後裔楊元煌(阿威‧毅勇) 62
 二、霧社抗日事件 64
 三、霧社抗日事件後的原住民族 81
第五章 靖國神社 97
 一、靖國神社的祭神 98
 二、合祀的程序 103
 三、靖國神社的祭神和台灣原住民族的祖靈 111
第六章 台灣靖國訴訟 117
 一、參拜靖國神社的歷代首相 118
 二、小泉首相參拜靖國神社 120
 三、台灣靖國訴訟 124
後記 143
參考文獻 145
附錄一 大阪法庭辯論記實(2005.6.17) 150
附錄二 台灣靖國訴訟判決書(2005.9.30) 166
附錄三 還我祖靈大事記 212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蘭嶼報告1987-2007
作者:關曉榮
ISBN:978-986-6777-00-4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2
售價:280(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744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1541893.htm


書籍簡介:

蘭嶼地處國家版圖的邊陲,同時也是國家意識與統治權力的邊陲。
商品經濟的生產方式,在台灣現代化的進程當中,
無情地改變了達悟族固有的自然經濟生產方式,
也改變了固有的社會關係。
這個無法抗拒的巨變,
具體表現在代表氏族生產組織所共有、共勞、共享的「大船」的沒落趨勢之中。
同時;在統治權力極端錯誤的民族政策下,
理所當然的將核輻射廢棄物棄置在國境邊陲——蘭嶼。
然而;有史以來這個小島上的民族,
是以自己為人類主體的世界觀,
從歷代先人的生活實踐中書寫歷史,
歷史也指引著民族的實踐與奮鬥。


前言 追究記憶‧創造現在

  2005年十月末,給「夏潮青年報導文藝工作坊」講課。課後,有青年拿出上世紀九O年代先後出版的三冊《尊嚴與屈辱──國境邊陲1987‧蘭嶼》蘭嶼報告。這是一位內向不多話、熱愛攝影的青年,他說:「書早已買了好多年,盼望著能有你的簽名......。」「這書現在好像買不到了!」「這個世紀初已經成了絕版。」「我在網路拍賣上有看到,一本要一千五百元。」「原來的訂價是八百元。」給絕版書簽名頗有幾分墓誌銘的況味,卻也埋藏著一點抵死不從的血氣。《人間》雜誌八O年代末停刊以來,報導文學與攝影日漸成為傳播市場的邊境伏流,多年的閒散與懈怠,鬱積成心中的失落與虛無的精神煎熬,在晦暗的日子裡吃力的行走,卻也終於在顛簸的歧路上看見了一抹微光──必須通過稀少有限的物質力量,重建追求社會平等與正義的精神價值。作為對失敗主義的自我批判,也作為那一堂課的重點。事實上,說他是困局中所探求的一個回答,不如說是一個自我批判的拷問,一個為了尋找思想、認識與價值的光明,必須繼續博鬥的問題意識。

  2006年八月十四日至二十日,「夏潮報導文藝營」開辦多年以來第一次離開大城市,選在原住少數民族達悟族世居地──蘭嶼舉辦。其目的無非是期待參與文藝營的青年,能夠離開城市,離開安逸的校園,離開書房。進入《人間》雜誌時期「蘭嶼報告」的田野,從具體實質的參與和面對面的接觸中學習,接受在現實中博鬥的民眾的啟迪與教育。

  文藝營活動前八月二日,《中國時報》社會脈動版刊登了〈蘭嶼核廢料桶鏽蝕〉、〈原能是禍首,台電也擺爛〉兩則新聞。新聞內容的摘要如下:

   「台電蘭嶼貯存場鏽蝕核廢料桶檢裝重整工程,因工地安全和輻射防護措施屢未改善,最近遭民眾拍照向原子能委員會檢舉。許多核廢料桶因嚴重鏽蝕,散落成水泥塊,有些幾乎散落成灰砂。」
   「原子能委員會今日邀集學者專家到當地現勘,作為是否核發檢整工程處理中心使用執照給台電的決策參考。」
   「據悉,原能會六月底接獲民眾照片舉發,指台電正進行的蘭嶼貯存鏽蝕核廢料桶檢整工程試運轉計畫的工安和輻防問題叢生。據透露,照片顯示,施工單位用吊車鏽蝕核廢料桶從壕溝吊上來時,底下有工人工作,很可能被破裂水泥塊砸到。」
   「看過該批照片的官員以『很容易出人命』形容隱藏的危機。照片顯示很多核廢料桶鏽蝕嚴重,有的整桶碎裂成水泥塊散落壕溝,有些核廢料桶嚴重碎化,吊車抓斗一抓就全部變成灰砂。」
   「相關官員擔心,在壕溝裡作業的工人雖穿有防護衣,頭部防護面罩卻是半罩式,很可能吸入帶有輻射的灰砂造成輻射傷害。核廢料桶吊運作業是露天進行,稍有不慎就會發生空浮汙染,對環境和工作人員造成輻射汙染。」

  上述新聞公佈後,趁著「夏潮報導文藝營」八月底在蘭嶼舉辦活動的機會向朝島村的郭建平求證上述新聞是否確有其事,經郭建平的追蹤,當時向原委會舉發的照片已經無法取得。事實上,八月二日新聞所附的一張照片也並非檢舉事時的照片,而是中央社的資料照片。至於舉發的達悟族朋友,也因擔心自己在核廢場的工作將受到威脅而噤默。

  上述新聞所披露的事實是近年來有關蘭嶼核能廢料最新的動向,在此回顧過去幾年蘭嶼反何行動的重要事件:

  一、1996年,台電運送核廢料的船隻,被十餘年反核廢運動所凝聚的力量阻擋在小蘭嶼海域,無法進港後,原船返回台灣,核廢料運儲蘭嶼的作業被迫停止至今。

  二、2002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中國時報》頭版二條新聞,行政院公告:核能廢料終極處理場址排除蘭嶼。

  三、2002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是台電核廢料貯存場租用蘭嶼山地保留地租約到期的日子(山地保留地使用規定之中沒有任何條款准許用於儲置放射性有毒廢棄物),代表蘭嶼鄉達悟族的蘭嶼鄉公所,經過艱苦的鬥爭,堅決作出「不續租」決議,至今沒有改變。曾經有過循法律途徑,控告台電與相關政府機關的倡議,但達悟族當代自救運動的內、外部行事嚴峻暗潮洶湧,至今未能展開行動。

  2007年,蘭嶼達悟族反核廢運動進入第二十年。

  文藝營影印了當年「蘭嶼報告」的十一篇內容作為青年研習的文獻,活動中也播放了記錄片《國境邊陲──1997‧島嶼上的人類》,參與營隊活動的老老少少都激起了熱烈的對話和討論。影片拍攝時期的一些同被的達悟族朋友和幾位長老都已先後過世,包括夏曼‧藍波安的父母,以及待我如子的郭建平的父親。多日盤桓種人才驚覺,「蘭嶼報告」在1987年《人間》雜誌中連載發表,而1987年十二月七日,蘭嶼島上爆發的第一次「機場抗議」行動開啟了達悟族反抗核能廢料運動的先聲,而夏潮文藝營在蘭嶼舉辦的時間正值反核廢運動進入二十年的前夜。「人間」的老戰友范振國、藍博洲:應設法重刊「蘭嶼報告」,並發行紀錄片《國境邊陲──1997‧島嶼上的人類》。

  二戰後的蘭嶼,達悟族故有的自然經濟生產與社會組織,造到台灣現代化進程中,資本主義商品經濟與市場一體化的摧毀和改編。台灣現代化發展的能源依賴和發電所生產的核輻射廢棄物貯存在蘭嶼,正是台灣現代化發展政治經濟學的實踐,加上極端錯誤落後的少數民族政策,雙重的社會結構性暴力的證明,1987年蘭嶼爆發的反核廢運動激動了廣大台灣社會的義憤和同情。時值台灣在冷戰架構下「美援」導向的依附性發展,暴露了為進步繁榮的經濟而犧牲所積壓的社會矛盾。軍事戒嚴令的解除,為了防止大鎮壓只能激化社會矛盾的能量以鋪設政府機關調節控制的宣洩渠道。核廢料乃是核電工業的末端產物,迅速地與本島的反核電運動串結,形勢幾近於泛原住民運動最具能量的前沿。

  蘭嶼反核廢運動艱辛跋涉了十餘年,在1996年成功得阻止核廢料繼續運儲蘭嶼,2001年台電對蘭嶼儲放核廢料的補償金撥交蘭嶼鄉公所,發放給每一位蘭嶼的受害人。2005年底,反核運動每役必與的郭建平參選蘭嶼鄉長,競選活動中,郭建平發現反核廢料的議題已經迅速荒疏能量消散。今年,夏潮文藝營從恆春後壁湖漁港搭乘觀光交通船往蘭嶼,開船前與船工閒聊,他說:「蘭嶼的人被補償金寵壞了,現在很多人都不做事,等著補償金過日子......」這一番話想必有觀察者所見的事實依據,同時也叫我想起2002年立法院立委質詢的一番顛倒是非、粗暴的詆毀達悟族人的話:「要是政府給的補償金,每個人有一百萬,我看蘭嶼人巴不得核廢料不要遷走......。」這種以微薄的金錢作為壓迫者對被壓迫者的有限補償,實質上掩飾著壓迫者繼續獨占並鞏固其價值裁判權的事實。一再提醒我們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思想價值面對歧視與壓迫的合理化,應是歷史性的不容許退卻得沒有間斷的戰鬥。

  2004年初,我曾接到多次電話,打電話的人從「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打聽到我的電話號碼,說是我國立藝專時期的學長,看中我在蘭嶼工作的影響力,有事商量要求見面一談。多次婉拒後,答應他在羅斯福路靠近台電打樓對面的咖啡館喝了杯咖啡。此人給了張名片:「中科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皮建庭;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137號16F-3,電話:02-27416447,手機:0933017990,E-mail:ap@seed.net.tw 。他的公司接下蘭嶼核廢料場鏽蝕廢料桶外包的檢整工程(我無從查證他的公司是否已經獲得該工程承包權)。他口沫橫飛的描述他將有計劃地為當地人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完善的工作環境、支持族人的教育工作、發展蘭嶼的經濟......,盼望學弟能給學長拉拉線。明白了這個人的空話,我只回答道:「你的事情我幫不上忙。」相對於反核廢運動的退潮,核廢料遷移除汙工程的停滯,核廢料檢整作業的商機從未間斷,就像早前核發電的末端產物決定運儲蘭嶼一樣。

  蘭嶼反核運動從被壓迫少數民族的反抗而言,應是上世紀八O年代中期的「原住民運動」不可分割的一環。運動結合了原住民族各族被壓迫的現實能量,沖塌了島內壓迫性的「民族政策」及手段的正當性、合理性和合法性,迫使政府不得不操作現實事務補救性的個案調整,權宜性的有限改良阻擋著民族壓迫的政治改造。運動的實踐同時進行了對殖民者歷史的發掘、揭露、批判與控訴,為原住民族各族主體歷史重建的艱鉅課題,做出不容忽視與磨滅的貢獻。反核廢運動停滯,相對出現更巨大的挑戰,民族存亡的奮鬥面對更為複雜嚴峻的內/外部形勢。民族主體意識、價值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等相互關聯不可分割的重大範疇形成一個更為清晰深遠的總體戰線。

  現實是曲折複雜、變化多端的生命歷程,消退的不只是達悟族的反核廢運動,也包括上世紀八O年代工運、農運、環保、教育、婦幼等等各方面的運動。運動所激發的權宜性補償所支付的物質基礎,來自同樣的社會結構生產的總體資源。反抗的激情最為珍貴的成果並非權宜性的物質補償,而是激情的波濤沖毀了陳腐的台灣社會民族與階級結構花樣百出卻是偽科學的外包裝,赤裸裸的露出民族與階級結構不平等的社會骨架。二戰後的東亞冷戰在帝國主義軍事干預、政治支配和經濟控制下,主使蔣政權在台灣施行君是戒嚴獨裁體制將近四十年。美、蔣軍事戒嚴體制,有效的遵循「美援」所制定的附庸性經濟發展方針。商品消費的現代化進步假象麻醉了戒嚴體制對人民思想、認識、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歷史觀的手術切除所遺留的殘缺。眼前,各政黨既得利益階級煽動偽科學的省及漢族群矛盾論說操作執政權力的爭奪,掀起了歷史殘缺的政治狂熱,遮蓋了社會生產與分配的腐敗機器,阻撓並擱置反省、批判從而推動社會變革的迫切需求。台灣少數原住民族通過民族與階級的雙重壓迫所進行的運動在現實與理論上指出:清理並反抗殖民主義、清理並抵抗政治經濟學理論定義下的帝國主義的歷史課題雖有啟發,卻並未能撼動台灣島內當權的民族和階級買辦主流的意識形態霸權。這是一個思想與價值在文化戰線的鬥爭未竟的時代事業。

  時值蘭嶼反核廢運動二十年的時空,重刊「蘭嶼報告」只有一個簡單的心願,就是溫故知新。文字與攝影的紀錄是思想、情感和實踐的記憶所必要的物質再現手段。俗話說把握「現在」,不幸的是「現在」卻毫不留情也從來不曾停止的成為過去,成為記憶,成為歷史。面對這無從把握的「現在」,只能努力的追究過去,追究記憶,努力的挖掘歷史,從記憶的角落,從歷史的地質中解放創造現在的能量。

  以上世紀九O年代初由時報文化出版的《尊嚴與屈辱──國境邊陲1987‧蘭嶼》三輯攝影兼文字報告的形式再版,當前已經不具備相關的經濟條件;而今希望重新出版《蘭嶼報告1987-2007》只能以當十分篇的文字報告:一、一個蘭嶼能掩埋多少「國家機密」;二、雅美十人舟的榮耀;三、塵埃下的薪傳餘燼;四、文明,在仄窄得樊籠中凋萎;五、飛魚祭的悲壯哀歌;六、漢化主義下的蘭嶼教育;七、流落異鄉的雅美勞工;八、酷烈的壓榨‧悲慘的世界;九、被現代醫療福祉遺棄的蘭嶼;十、觀光暴行下的蘭嶼;十一、孤獨傲岸的礁岩。加上陳映真先生〈序〉與楊渡所寫的〈冷的血‧熱的心〉和書末的後記,以及1988年離開蘭嶼後分別在《中國時報》與《自立早報》、《自立晚報》發表的〈驅逐惡靈的雅美長矛〉、〈國境邊陲‧蘭嶼──土地的創傷與人的吶喊〉和〈雅美人似迎還拒〉三個散篇為本書的主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夏潮文藝營期間,在郭建平家中找到的,收錄於作家阿盛選邊的《海峽散文》裡,郭建平推動反核廢運動最早的文章〈我愛蘭嶼,不愛核廢料──蘭嶼反核青年的心靈告白〉;還有,近年來由達悟族青年初步整理出來的〈蘭嶼反核紀事〉與1995年「反核廢‧驅逐惡靈」宣言〈和平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以及今年四月間鍾喬就紀錄片《國境邊陲──1997‧島嶼上的人類》與我的對談稿〈國境邊陲:海洋民族的吟唱〉,都將全部收在本書得附錄。本書的影像僅選用達悟族數次反核廢行動的現場紀實。

  近年來,個人寫作與社會之間對話的平台已經崩塌,提起筆來總覺得寫作的生活方式也已癱瘓。然而;這是一個最需要反省、批判與前瞻的社會時刻。市場與消費主宰了需要,也把持住供給,就連創造思想與價值的語言領地,也大面積的淪陷變成了商品化知識買半的畜牧加工產業。五光十色甜美的商品消費取代了邊境游擊戰鬥的荊棘和泥濘,商品不僅僅構築了外在的包圍,同時深刻的滲透到生活的意識與精神的領域。博鬥不僅僅外在於人,更存在人的體內被毫無抵抗的貪婪和無知所炸開的一片日益擴大而工事完備的占領地。戰鬥曾經在現實的挫傷和思想的牢籠中島地繳械,卻只能從痛苦而艱難得追究與批判中找到新的起點。

  感謝《人間》雜誌、「人間出版社」創辦人陳映真給我的指引和教誨,老戰友范振國、藍博洲、鍾喬給我的鼓勵和鞭策,郭建平、夏曼‧藍波安以及全體達悟族人給我的警示、啟迪、愛護與照顧,林雅霑、陳乃慈辛苦、細心、無怨尤的編輯工作,最後要感謝我的母親、妻子與兒女對我的寬容與支持。

  註:「蘭嶼報告」工作期間所能找到的相關文獻,都以雅美族的民族指稱為用,近年來已經從母語中的「tao」(「人」得自稱)改正為「達悟」族。「雅美」族乃是過去的外族研究者的指稱,本書保留當時的書寫,誠如保留一個有待反思與改正的錯誤。  


目錄:
前言 追究記憶‧創造現在---3
蘭嶼反核廢運動現場紀實---13
一個蘭嶼能掩埋多少「國家機密」?---96
雅美十人舟的榮耀---113
塵埃下的薪傳餘燼---122
文明,在仄窄得樊籠中凋萎---131
飛魚祭的悲壯哀歌---141
漢化主義下的蘭嶼教育---151
流落異鄉的雅美勞工---162
酷烈的壓榨‧悲慘的世界---178
被現代醫療福祉遺棄的蘭嶼---192
觀光暴行下的蘭嶼---203
孤獨傲岸的礁岩---213
《尊嚴與屈辱》序◎陳映真---222
冷的血‧熱的心◎楊渡---229
驅逐惡靈的雅美長矛◎關曉榮---245
國境邊陲‧蘭嶼──土地的創傷與人的吶喊◎關曉榮---251
雅美人似迎還◎關曉榮---263
附錄一 我愛蘭嶼,不愛核廢料──蘭嶼反核青年的心靈告白◎郭建平---269
附錄二 和平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1995年六月一日「反核廢‧驅逐惡靈」宣言---275
附錄三 國境邊陲:海洋民族的吟唱◎鍾喬訪問---277
附錄四 蘭嶼反核紀事◎蘭嶼青年整理---284


作者簡介:

關曉榮──
1949年 9月7日生於國家內戰烽火中的海南島。
1972年 畢業於國立藝專美工科。
1974年 任教於台灣屏東縣恆春國民中學。
1980年 辭去教職,務計程車駕駛。
1981年 進入《天下雜誌》任專職攝影。
1981年 辭去《天下雜誌》轉入《時報雜誌》任文字編採與攝影工作。
1983年 爵士攝影藝廊舉辦個人攝影展。
1984年 離開《時報雜誌》赴基隆八尺門從是阿美族都市漁業勞工之生活報告〈百分之二的希望與掙扎〉發表於《中國時報》及《人間》雜誌,並於「美國文化中心」舉辦攝影展。
1985年 重回《時報雜誌》。
1986年 轉任《時報新聞週刊》。
1987年 離職後前往蘭嶼展開「蘭嶼報告」之文字與攝影工作,並在《人間》雜誌分篇發表。
1988年 「藍與報告」結束。
1988年 進入自立報系從事專題報告採訪工作。
1989年 離職整理、放大蘭嶼報告知相片。
1990年 重回自立報系。並於年底因故離職。
1991年 《尊嚴與屈辱──國境邊陲‧蘭嶼‧1987》書籍出版。
1997年 執導紀錄電影《國境邊陲──1997島嶼上的人類》(侯孝賢電影社出資製作)。
1998年 任教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至今。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遙念台灣─范泉散文集
作者:范泉
ISBN:957-8660-60-X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2
售價:196(7折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744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816455.htm


書籍簡介:

在台灣光復後不久﹐對於廣泛台灣政治文化﹑文學界﹑在台灣新文學研究上發揮過極深刻影響的上海評論家﹑文論家﹑散文家和著名編輯家范泉先生的散文集。


作者簡介:

范泉,原名徐煒,1916年9月生,上海市金山區人,中共黨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39年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後,曾任上海永祥印書館總編輯,上海市新聞出版印刷學校副校長,復旦大學文學院講師,新中國藝術學院和青海師範大學教授,上海書店出版社編審。從1933年起,曾編輯《光華附中》、《作品》、《文藝春秋》、《文藝》、《文學新刊》等半月刊、月刊、叢書等15種,《中美日報‧堡壘》、香港《星島日報‧文藝》等副刊3種,上海《文匯報》等報紙四種。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鵝仔
作者:歐坦生
ISBN:957-8660-63-4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9
售價:210(7折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744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816353.htm


書籍簡介:

1948年,台灣大作家楊逵為「台灣文學」下了這深刻的定義:台灣文學是理解台灣歷史、深入台灣人民的生活,和台灣人民站到一起,寫台灣人民的感情和思想的文學。

楊逵並進一步標舉了當時省外作家歐坦生所寫的小說,即收在本書中的〈沈醉〉為「台灣文學的好樣本」。

而歐坦生在嗣後不久發表的〈鵝仔〉,藝術地而又深刻地刻劃了光復初期省外特權官僚對台灣人勤勞者的歧視與壓迫,表現了作者超越畛域的、同胞的深情與義憤。

繼二二八慘變前夕呂赫若的〈冬夜〉,歐坦生以〈沈醉〉、〈鵝仔〉表現了二二八事變後不久省外官僚層與台灣庶民的矛盾,也表現了省內外民間知識份子解決矛盾,促進民族團結的意志與瞻望……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1947-1949台灣文學問題論議集
作者:陳映真‧曾健民 編
ISBN:957-8660-56-1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1
售價:315(7折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744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816199.htm


目錄:

石家駒:序一 一場被遮蔽的文學論爭
曾健民:序二 為它的復活歡呼

【論文】
歐陽明:台灣新文學的建設
揚 風:新時代,新課題──台灣新文藝運動應走的路向
楊 逵:如何建立台灣新文學
史村子:論文學的時代使命──藝術的控訴力
歌雷等:橋的路──第一次作者茶會總報告
楊逵等:關於如何建立台灣新文學──第二次作者茶會總報告
林曙光:台灣文學的過去,現在與將來
葉石濤:一九四一年以後的台灣文學
朱 實:本省作者的努力與希望
彭明敏:建設台灣新文學,再認識台灣社會
雷石榆:我要申辯
阿 瑞:台灣文學需要一個「狂飆運動」
彭明敏:我的辯明
揚 風:「文章下鄉」談展開台灣的新文學運動
雷石榆:再申辯
胡紹鍾:建設新台灣文學之路
田 兵:台灣新文學的意義
孫達人:論前進與後退「建設新台灣文學之路」讀後
雷石榆:台灣新文學創作方法問題
蕭 荻:瞭解、生根、合作──彰化文藝茶會報告之一
王 澍:我看「台灣新文學運動」的論爭
揚 風:五四文藝寫作──不必向「五‧四」看齊
姚 筠:我的新台灣文學運動看法
洪 朗:在「論爭」以外
雷石榆:形式主義的文學觀評揚風的『五四文藝寫作』
陳大禹:「台灣文學」解題──敬致錢歌川先生
瀨南人:評錢歌川、陳大禹對台灣新文學運動意見
楊 逵:「台灣文學」問答
陳大禹:瀨南人先生的誤解
孫達人:傳統‧覺醒‧改造──簡論台灣新文學的方向
揚 風:新寫實主義的真義
姚 隼:論爭雜感
雷石榆:再論新寫實主義
雷石榆:再論新寫實主義(續完)
揚 風:從接受文學遺產說起
駱駝英:論「台灣文學」諸論爭
駱駝英:關於理論與實踐駁陳百感先生
何無感:致陳百感先生的一封信
蔡瑞河:論建立台灣新文學
籟 亮:關於台灣新文學的兩個問題
歌 雷:台灣文學的方向──師範學院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吳阿文:略論台灣新文學建設諸問題

【附錄】
曾健民:關於附錄文章的一些說明
雷石榆:女人
錢歌川:如何促進台灣的文學運動
中央社訊:所謂「建設台灣新文學」錢歌川說有語病
杜 從:所謂「建設台灣新文學」──台北街頭的甲乙對話
段 賓:所謂「總論台灣新文學運動」──台北街頭的甲乙對話
夏北谷:令人啼笑皆非
楊 逵:現實教我們需要一次嚷
杜 從:以鑼鼓聲來湊熱鬧
陳百感:台灣文學嗎?容抒我見
陳百感:答駱駝英先生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鄉土文學論戰三十年:左翼傳統的復歸
作者:陳映真 總編輯
ISBN:978-986-6777-06-6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
售價:266(7折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744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813104.htm


編輯旨趣

發生於一九七七─一九七八年的鄉土文學論戰,是一場藉由文學應否擔負社會功能的論爭,朝向左一傳統復歸的努力。具體的表現則為當時鄉土派對台灣社會殖民地性質的揭露,對崇美媚日等西化思潮的批判以及民族認同的標舉與現實主義文學的提倡。

眾所周知;上個世紀二O年代,因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左翼思潮在國際範圍有波瀾壯闊的開展,而由留學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進步知識分子帶回台灣的左翼傳統,雖然在三O年代曾因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時遭到酷烈的彈壓,但是猶能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向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壓迫作出頑強的抵抗。歷史命運的規定,反帝、反殖、民族認同因而一直都是台灣左一傳統的核心精神。直到白色恐怖的五O年代,在國際冷戰與國共內戰的雙重構造下,國府作為美帝國主義戰略部屬的反共前沿,在島內展開全面的紅色肅清,黨人、進步知識分子的被刑殺、投獄、流亡......台灣左一傳統連同一切進步的社會科學、哲學、美學被根除淨盡。此後長達二十年的時間反共親美的意識成為台灣社會唯一的意識。崇美媚日,唯洋是尚,民族自信蕩然無存,是社會生活的主要面貌。進入七O年代之後,因著國府一連串政治經濟外交的重挫:退出聯合國、石油危機,特別是美國將釣魚島主權私相受與日本的舉措;更激起有識之士的憤慨與撻伐,反對帝國主義各種形式的侵略,重建民族尊嚴,關心社會的呼聲,一時此起彼落,蔚為風潮。

保釣運動與重新認識中國革命的歷史,重新閱讀三O年代的進步文學同步開展,透過留美知識分子迂迴的傳輸,長期被禁錮的左翼文獻乃得以重見天日,讓噤埋地底的台灣左翼傳統有了接續的可能。(鄭鴻生〈校園驚蟄─台大保釣運動的海外關係〉;王正方〈保釣運動今昔談〉)然而遺憾的是,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八O年代迄今卻是形形色色的後學論述以及分離主義的本土論述居於主流,尤其兩者合構之後,對台灣左翼傳統的核心精神做了極大的變造與扭曲,就台灣新文學思潮史而言,不能不說是嚴重的反動與倒退。(趙稀方〈台灣:新殖民與後殖民〉;呂正惠〈我的接近中國之路──三十年後反思「鄉土文學」運動〉、〈鄉土文學與台灣現代文學〉;陳映真〈七O年代黃春明小說中的新殖民主義批判意識──以「莎喲娜啦‧再見」、「小寡婦」和「我愛瑪麗」為中心〉、〈論「文學台獨」〉)。

《鄉土文學論戰三十年:左翼傳統的復歸》是基於上述的理解,是圖撥亂反正的努力。

特別一提的是我們選登了一篇郭松棻在一九七四年刊載於香港左派雜誌《抖擻》的〈談談台灣的文學〉作為卷首,主要是因為;歷來談論鄉土文學論戰時必然要提及的王拓的那一篇〈是「現實主義」文學,不是「鄉土文學」〉,尤其是第二部份關於台灣文學與殖民主義的論述,幾乎全段徵引郭松棻的原文。我們能夠理解王拓在當時戒嚴體制下無法說明來源出處的困境,然而不掩前賢,還歷史真相,也是對歷史負責該有的態度。

鄉土文學論戰發生後三十年,也是當時參與論戰的主要旗手陳映真的七十歲生日,感謝大陸學者張重崗為我們組了四篇極有見地的文稿(張重崗〈陳映真與彼岸的「革命」〉;計璧瑞〈熟識與陌生──作為思想家的陳映真〉;劉俊〈堅守獨立精神的當代中國知識分子──陳映真〉;李雲雷〈「趙南棟」與文化領導權問題〉),讓本刊增色不少。我們用這個小專欄祝禱陳先生搏病成功,也以此為兩岸共同護衛中國左翼傳統的誓約。

最後,人間出版社特別出版兩本「台灣作家研究」:《生命的思索與吶喊──陳映真的小說氣象》(趙遐秋著)以及《大地之子──黃春明的小說世界》(肖成著)作為「鄉土文學論戰三十年」的紀念與獻禮。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學習楊逵精神
作者:陳映真 總編輯
ISBN:978-986-6777-01-1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6
售價:266(7折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744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813008.htm



編輯旨趣


今年恰是七七‧蘆溝橋事變的七十週年,只要是關心歷史關心現實變化的人,必然會有一番感慨;感慨現實世界正走到一個複雜的歧路口時,歷史卻急速地風化,被解構被虛構化了。一個失掉歷史意識的現實世界,一個不知以史為鑑的社會,將不知何去何從令人擔憂。在台灣,十多年來連國民黨式的教條式的「七七紀念」都已偃鼓終息了,更不要談其他,只剩下中國統一聯盟每年還維繫一個小紀念活動。至於新版歷史教科書中有關「七七」的記載,在「去中國化」的逆潮中,在「台灣論」的風靡中,想必早已形骸化了。甚至在知識社群中一提到「紀念七七」都會被嗤之以鼻,可見它被邊緣化的嚴重程度了。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還是國民黨長期的民族主義式的歷史宣傳和歷史教育,使「七七」教條化僵弊化,只停格在戰爭事件的紀事層次,沒有時代、社會、和文化的觀點,更缺少理解日本軍國主義後的日本社會的視野,這種喪失了歷史生機的七七論,當然容易被遺忘被風化。

「七七」七十週年,對我們中國人來說也許像六十週年、五十週年一樣只是年代不同,但對日本來說卻有特別的意義。從日本的現代化觀點來看,一九三七年恰好是明治維新模仿歐美現代化的七十年,由於不徹底的現代化使社會內部積累了許多矛盾,為了解決社會內部矛盾終於走上對中國侵略的不歸路,從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算起,又是第二個七十年,這期間日本經歷了侵略戰爭、敗戰、親美的經濟發展,終又走上了與戰前相近的道路,社會矛盾增大也產生了社會總保守化的現象。日本經歷的兩個七十年的現代化的成或敗,對我國的現代化來說應是寶貴的借鑑,特別是開放改革後的中國大陸更應該認真看待日本的現代化的利弊。從這個角度來紀念七七的七十週年,才會有新的廣闊的視野,對今日的問題才會有更積極的意義。

本期的最大特色是刊登了三篇最新出土的楊逵佚文,以及一篇胡風的佚文。前二篇〈對「新日本主義」的一些質問〉和〈期待於綜合雜誌的地方〉是橫地剛先生提供的,再加上另一篇重新翻譯過的〈「第三代」及其他〉,就構成了一九三七年「七七」前後旅日期間的楊逵,如何以一個殖民地作家的立場觀察和批評保守化的日本文壇、文化界的全貌。同時也可以看到,楊逵在東京讀了蕭軍的《第三代》以及胡風的〈我的心境〉等等的中國文學作品後,所流露出來的對中國作家的親近和稱譽,並再三以中國作家的觀點批評日本的作家與文壇。橫地剛的力作〈讀《第三代》及其他〉,以他對七七前後日本文壇文化背景的理解功力,和對中國文學的素養,深刻地解析了楊逵在七七前後的思想,施淑的〈土匪和馬賊的背後—楊逵一九三七〉以她近年對「滿洲文學」的精研,明確地掌握了楊逵與蕭軍文學思想底流共通的水脈,它就是同樣站在受欺壓者立場的文學。我們特別刊登了陳映真在二OO四年大陸作協(在廣西南寧)主辦的「楊逵文學研討會」上發表的〈學習楊逵精神〉一文,也以之作為本專輯的標題,祈望他早日康復重拾巨筆。我們也轉載了大陸學者樊洛平、趙稀方的兩篇有關楊逵的專論,謹此感謝他們對台灣文學研究付出的努力。

楊逵和胡風這兩位中國文學的重要作家,因為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民族內戰的歷史悲劇,雖然在文學上早已相知相識相惜,卻只能隔著海峽相望,終其生涯無法相見,這是人類文明史上少有的民族悲劇。胡風在晚年寫過二篇追念楊逵的文章,一是〈介紹兩位台灣作家—楊逵與呂赫若〉,另一是〈悼楊逵先生〉。胡風令媛也寫了〈神交五十年相見在九泉〉,文中提到胡風於一九八五年八月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台灣廳參加了楊逵追思會上,寫了〈悼楊逵先生〉後,不過數月竟也溘然去世!這短文也是胡風在世的最後一篇發言了。有名的上海作家、編輯家、評論家范泉,在台灣光復不久爆發二二八事件時聽聞到楊逵失蹤了,內心十分憂慮遂發表了〈記楊逵〉一文,是一篇珍貴的史料,我們也把該文收入。上述四篇大陸作家的追思文擴大了我們對楊逵的感性認識。

另一篇最新出土的楊逵佚文〈六月十七日前後—紀念忠烈祠典禮〉,是抗戰勝利;日本投降,台灣光復的時代大鉅變後的一九四六年六月十七日,楊逵在參加新竹縣桃園忠烈祠(當時桃園還未設縣只 是鎮仍隸屬新竹縣)「台灣革命先烈」奉安典禮時,發表在《台灣新生報》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與前三篇(包括〈《第三代》及其他〉)楊逵寫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前夜的作品相對照,更可以比較完整映照出楊逵的抗日感情。寫這篇文章之時,楊逵是光復後成立的「台灣革命先烈遺族救援會」的副總幹事,到全島各地訪問慰問先烈遺族進行救援。為了使讀者更清楚理解該文的背景,我們也刊載了當時的二篇史料,一是當時新竹縣長劉啟光的〈「台灣革命先烈遺族救援會」的使命〉,另一是〈台灣革命先烈芳名錄〉這是光復後首度由日據期台灣抗日運動者的手親自完成的工作,把因抗日而犧牲,曾被殖民統治者敵稱「匪」的同志平反為「革命烈士」並奉安於忠烈祠,彰顯了「民族正氣」。關於光復後這二類追悼革命烈士事蹟的活動,官土生的〈奪回我們的歷史〉一文有專門的介紹。

從一九三七年的前二年起,魯迅先生去世前曾積極領導推動中日兩國的文學交流,魯迅先生去世後由胡風接手繼續推動。在七七事件爆發後,胡風曾以日文寫了推動中日文學交流的一些感觸〈我的心境〉,這也是一篇長期未有人發現的佚文,最近該文出土了,由張明杰先生翻譯成中文,曉風女士寫了一篇〈從胡風的一篇佚文看中日兩國作家聯合推動中日文學交流工作〉附上了胡風的這篇佚文,發表在二OO六年八月號的《魯迅研究月刊》上。這篇短文讓我們看到在日本軍國主義支配一切的狂暴年代,仍然有一批中日文學工作者、人民作家在戮力推動兩國的文學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的互相理解。因此當時在日本的楊逵得以感受到這股力量,或許受到了鼓舞寫出了〈模範村〉和前載的評論。我們轉載了前述胡風的佚文和令媛曉風女士的文章。橫地先生特為曉風的文章寫了一篇注釋,以補強讀者對該文的理解。

由於橫地先生的大力推薦,並得到作者的首肯,我們刊載了日本學者胡風研究家近藤龍哉先生的大作〈胡風與矢崎彈—以中日戰爭爆發前夕的雜誌《星座》的嘗試為主〉,該文全面且深刻地論析了當年中日兩國文學、作家交流的實際情況。大大開啟了我們對「七七」的視野,通過對文學和人的認識,解開我們僵化的「七七」觀點。這是編輯部推荐的一篇必讀論文,特別感謝近藤先生的慨然協助。為了進一步理解背景,我們也刊載了胡風當年在報紙看到了《星座》被禁刊、編輯矢崎彈被捕的消息後,在他編的《七月》(一九三七年十月十六日出刊)寫的〈憶矢崎彈—向摧殘文化的野蠻的日本政府抗議〉一文,從中更讓我們血肉地感受到「七七事變」殘暴的事實,它不只把槍向著中國人民,也向著日本人民。

為了紀念「七七」,只看「七七」是不夠的。因為歷史不會停格,它一直向前進展。本專輯的後半部就是想呈現「七七」以來七十年間歷史詭譎的軌跡,從日本戰敗投降後經過短暫的民族民主勢力勝利的歡唱和對法西斯主義的全面反省與批判,不到一年,戰後世界新霸主—美國,獨佔了亞洲人民以血淚贏得的勝利,在美蘇對立激化的歷史過程中,美國在日本東亞的占領代表麥克阿瑟,壓制日本的新民主力量,再度扶植日本保守勢力的復興,保留日本社會中軍國主義殘餘的燼火,到了一九八五年中曾根首相倡導「戰後總結算」並參拜了日本帝國主義總象徵的靖國神社,當時有一位日本評論家形容說:「又好像回到了戰前」。自此日本加速度地進行了歷史大迴旋。

日本投降,台灣光復後,在台日軍日人共一百五十萬人都成了日俘日僑,在一九四六年十月開始遣返之前,他們經歷了異常的心靈煎熬,不難想像有各種各樣的「戰後」的精神出發,其中不乏有徹底反省的人,本刊選載了一篇木 秋水的〈反法西斯宣言〉,作為新生日本的聲音。當然付出了五十年國破家亡慘重犧牲的台灣人,在光復後是最有資格說話的,他們如何看待戰敗的日本,對曾經高高在上的壓迫者殖民者他們說了什麼?我們選了幾篇最有代表性的文章,王白淵的〈給日本人諸君〉、李純清的〈給日本人民〉,宋斐如的〈日本軍事法西斯論〉,每一篇都是上上之作,精闢入裡,隔了七十年仍然力透紙背,對我們的歷史認識有振聾啟聵之效。

然而,歷史總是經常隨著掌握最大生產力和物質力量的人們的意志走的。一九四六年四月如此意氣昂揚地寫了〈給日本人諸君〉的王白淵,另一方面也在同年四月看了日本總選舉的結果後寫了〈日本總選舉的結果與今後的政治動向〉,在該文結尾說:

「如此看來,所謂『日本的無血革命』在今日也不得不成空談,只不過是痴人之夢,歷史的進步總是緩慢的,也可以看到人類的理念不是那麼容易變革的,日本的民主化不是馬上可以在敗戰的廢墟重建的,實際上須要長久的忍耐和努力……同時也十分期望麥克那瑟司令部對這問題有恰當的施策。」

但是,麥克阿瑟最終是戰後新世界主人—美國的代表,過了一九四六年六月十七日以後,東西美蘇的對立快速朝向冷戰的方向變化,一直到一九四七年年初美國發出了「冷戰宣言」之前,日本的局勢已開始惡化,我們選刊了那段期間有代表性文章〈論日本的再起〉、〈日本民主的內幕〉、〈麥帥的日本控制〉、〈向麥克阿瑟抗議〉,其中〈向麥克阿瑟抗議〉是台灣人針對當時在日美軍對「澀谷事件」的不公判決,以堂堂正正的態度,義正嚴詞的批判了麥克阿瑟的野蠻作風,可說是「空前絕後」的反美言論。

我們也特別轉載了一九八五年西德總統維茨哲卡的一篇有名的演講〈對過去閉目的人必對現在盲目〉,雖然是對德國人民的演講,但它提出的觀點卻是普世不變的道理。還有面對今日日本急速的右轉,我們摘錄了日本山口大學教授 纈厚先生的〈新日本軍國主義的新階段〉;並請林書楊先生為這本研究新日本軍國主義的力作寫了一篇簡潔扼要的書序。林書揚先生翻譯日本學者押村高的〈超強者在戰慄〉則是一篇波瀾壯闊的對美帝國主義批判的宏論。感謝「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的李中邦先生,在百忙之中替我們寫了一篇〈戰後的日本愈來愈有戰前的味道〉,全面介紹了日本社會各方面的異常變化,保守勢力從各方面快速支配日本社會的現狀。

由於本期主要集中在歷史問題,因此「文藝創作」顯得不足,幸好有施善繼先生的系列作品〈毒蘋果札記〉,大江健三郎著名的演講〈始於絕望的希望〉,張學鋒先生的〈尾崎秀實與中國〉,使文藝欄有了值得再三閱讀的內容。

本專輯日譯文太多且日本朋友的作品占了很大的篇幅,本地的創作論文太少,文藝創作也薄弱,這是很明顯的不足。

然而,七七抗戰畢竟是中日兩國的歷史問題,大家應站在共同促進兩國人民交流立場,從中學習知識和互相關懷,攜手共築中日兩國人民友好的長城,就像七十年前魯迅、楊逵、胡風以及許多日本進步的文學家的心願一樣。

最後要感謝梅丁衍教授辛苦替我們選輯的「抗戰木刻選」,使本刊更具有歷史的深度。


                            二OO七年六月二十日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2‧28六十周年特輯
作者:陳映真 總編輯
ISBN:978-957-8660-99-1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3
售價:315(7折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744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812871.htm


《2‧28六十周年特輯》題解

發生於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變,迄今已屆滿六十周年,在蔣介石父子主政長達五十年的戒嚴時期,「二.二八」一直都是台灣社會不可碰觸的禁忌,官方以:「奸匪煽動」、「暴徒作亂」醜化民眾反貪腐、爭民主、要求自治的正義蜂起。解嚴以後由李登輝主導啟動的二.二八平反工作,雖然對事件的受難者及其家屬做了一定程度的撫慰,但無可諱言的是,因著特殊的政治目的,迄今為止大量有關「二.二八」的研究著述,非只論據不夠嚴謹,視野尤嫌偏狹(蔣介石是不是元兇?林江邁的女兒在不在現場?的爭辯只是最近的一例),極端論者甚且蓄意曲扭事實,製造民族仇恨,致使幾近汗牛充棟的二.二八研究,不但無助於對事件的結構性肇因有本質性的認識,反而埋藏了新一波衝突的因子。「外來政權說」、「再殖民論」、「族群矛盾」、「省籍衝突」……等等不一而足的話語言說佔據主流日熾一日可為明證。

《.六十周年特輯》希望突破一島論的框架,提供一個世界史的視野,以社會科學的角度認識帝國主義戰爭的世界體系,在後進地區引發的災難性病變,帶給該地區勤勞大眾的深重苦難是普世性的,非獨台灣一地為然。

專輯以形勢背景、歷史證言、資料文獻、人物翦影、文藝反映、文藝創作分欄,結合歷史與現實、思想與創作,期盼對六十年前發生在島內的悲劇,無論理性上或是感性上都能有較全面而科學的認識與理解。尤其盼望的是透過此一認識過程——

同族不再相仇,兩岸和解早日到來。

歷史在凝視著我們!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復甦文藝變革的力量
作者:陳映真 總編輯
ISBN:978-957-8660-97-7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
售價:210(7折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744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812800.htm



《復甦文藝變革的力量》題解


文藝是人類精神活動的一環,屬於上層建築意識形態領域,依據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任何一種觀念形態的產物都不可避免的要與當時社會的發展階段產生曲折複雜的交互作用,因此,不論以何種形式呈現一定時代的文藝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當時社會生活的諸種樣態,因而在消遣休閒、歡喜悲哭的情感抒發之外,文藝尚且提供人觀察世界、掌握世界的一種獨特方式。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便曾明確的指出;除了理論形式的邏輯思維,人還可以透過「對世界的藝術的、宗教的、實踐-精神的掌握方式」認識世界。

作為認識世界的特殊方式,文藝自然也涉及到認識論、方法論以及實踐論的問題。

哲學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兩大陣營的對立,反映在文藝領域即是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的鬥爭。

歷史的來看,無論是作為一種文藝流派或是創作方法,十九世紀在歐洲歷史舞台大放異彩的現實主義以及其後的現代主義,都與當時的大背景密不可分。兩者都針對在資本主義大工業時期,人類生存的慘苦處境發出了沉痛的抗議。許多優秀的現代主義文藝在呈現資本主義上升階段的人的各種精神面貌,諸如:孤獨、憂鬱、失落、絕望、疏離……也有十分真實卓越的成就。只是由於世界觀、階級立場的不同,現代主義的文藝最終總是過多的向自我內心傾斜,視混亂的世界為不可知的甚至是不可改變的常態,因而選擇棄絕逃遁,以菁英的流亡姿態與世隔離。而偉大的現實主義文藝自始即以反映勞苦大眾的生活為職志,在揭露黑暗悲慘的現實之餘更不忘致力於鼓舞引導被壓迫者改變生活處境的實踐,儘管在文藝思潮史上有過為數不少的關於現實主義的論爭,一般說來主要是集中在概念內涵或表現技巧方面,對於文藝來自現實、反映勞苦大眾的生活、以文藝作為變革社會的武器,喚醒被壓迫者的意識,從而奮起鬥爭,最終獲致人的全面解放……基本上是一切現實主義文藝工作者共同遵守的信念。

這樣一種有著「健康的倫理能力」、「人道主義光輝」的現實主義傳統,在上個世紀二O年代以降,也曾經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上蔚為風潮,深深的激盪過整世代的人心,然而因著歷史發展的弔詭,這一光榮的傳統卻先後遭到曲折的命運。台灣五O年代白色恐佈的肅清酷烈的撲殺了無以數計正義熱血的人士,連代的也剷除根絕了一切進步的美學傳統,直至七O年代才經由保釣運動引回了微弱的火苗,以現代詩批判為起點,展開的鄉土文學論戰,現實主義一脈在鋒鏑刀斧環伺下苦戰倖存,即便當時無論理論或創作在質與量上都顯粗糙薄弱,終究也引發了台灣社會關心現實、關心弱勢的風潮,上山下鄉、社會調查一時也吸引了許多自許進步的青年,然而長期盤據台灣社會的反共親美意識以及自八○年代以後一連串由高教領域不加批判消化便大肆引進的各種時髦的論述,後現代、後殖民、後…像廉價的消費商品四處氾濫,使得鄉土文學論戰激起的微瀾迅即泡沫化、邊緣化,在已經高度資本主義化的消費社會,現實主義揭櫫的淑世精神,於今一直處於衰竭的狀態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可嘆的是在理論及創作實踐都遠較台灣堅實豐厚的海峽對岸,現實主義的文藝傳統也經歷了令人欷噓的遭遇。據論者研究,主要是出於對文革的反撥,另外則是因為對史達林式壓抑窒息了創作自由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棄絕,大陸八O年代所謂新時期的文藝是以「極力促成和前三十年(一九四九─一九七九)的政治意識形態與美學意識形態的斷裂」作為最鮮明的旗幟的,這一發展的極端化結果,便是離棄了現實主義傳統轉而倒向現代主義尋求新的支點。以抽象的人道主義、語言主體等脫離具體歷史情境的思維,作為創作的依歸,理論的指導。在針對一定歷史時期的反撥所取得的短暫革命性消逝之後,八O年代興起的文藝流派便日益朝形式化、個人化、非歷史化、虛無化的方向淪落。然而淪落只是基於某一種立場做出的價值判斷,事實上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在市場意識、消費意識推波助瀾下,描繪孤絕的自我、刺激欲望而非提昇精神的文藝,仍占據社會生活的主流。現實主義是跟不上潮流、被嘲弄的笑談。

曾經在國際無產階級反法西斯的英勇鬥爭中,曾經在中國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反對殖民統治、尋求民族解放的途程中,發揮過與武裝力量同等巨大戰鬥力的現實主義文藝戰線,處在資本全球化浪狂濤急的當代世界,是將土崩堤決滅頂而逝,抑或爝火不熄綿綿弱存?

大陸作家曹征路的小說創作、鍾喬差事劇團的劇場實踐、新竹縣產業工會女性勞工每隔週六聚會的辛勤研讀與習作,還有本輯篇幅不等、題材不一的各類寫作,似乎給出了清晰的回答。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貪腐破解了台獨政權的神話
作者:陳映真 總編輯
ISBN:978-957-8660-96-0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0
售價:140(7折含運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566
傳真:02-2337-7447
郵撥帳號:11746473‧人間出版社
或上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M03812702.htm



《貪腐破解了台獨政權的神話》題解


公元二OOO年,陳水扁在國民黨陣營分裂鬩牆的情況下,以不到四成的得票率僥倖取得政權,二OO四年更藉由疑雲重重的兩顆子彈才得以繼續正當性倍受質疑的統治,陳水扁執政六年,除了持續操弄族群、分化省籍遂行分離主義的圖謀之外,毫無政機可言,無論內政、外交、教育、文化均乏善可陳,兩岸關係嚴重倒退、經濟大幅下滑、社會貧富差距急速加劇,在陳水扁執政之下,六年來因生活窘迫,不堪其苦而走上自殺之途的生民百姓已有萬人之普……

無視民瘼,唯知挑動對立、製造民族相仇,慣於假「愛台灣」、「捍衛本土」之名,行一人一家一黨之私的陳水扁政權,近日卻因其家人、親信、近臣甚至包括他本人在內的貪腐惡行,即將遭到傾覆的命運。

二OO六年四月,隨著陳的女婿--台大醫院骨科醫師趙健銘涉及台開金控內線炒股被揭發,陳的親家、妻子、友人乃至陳本人一連串駭人聽聞的收賄、舞弊、貪瀆劣跡也經由媒體全面暴露於民眾眼前。然而儘管指控歷歷,罪證確鑿,陳水扁及其所屬政黨-民進黨全體公職卻無懼千夫所指,厚顏狡辯,態度之倨傲、言論之荒謬叫人匪夷所思,再加上司法明顯偏頗不公,對於弊案的偵查起訴漏洞百出,完全無法取信於民。輿論撻伐、民怨沸騰……。

二OO六年八月,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發起「百萬人民倒扁運動」誓言拉下貪腐政權,不達目標絕不終止。

九月九日數十萬身著紅衫的市民大眾響應倒扁總部號召,無懼風雨自動聚結凱達格蘭大道,萬民齊聲,怒吼「阿扁下台」,陳水扁不但巍然不動堅拒下台,甚且發動綠營群眾進行反制。

九月十五日倒扁總部再發動一波「螢光圍城」行動,上百萬不分畛域、職業、身分的男女老少或隻身前往或結伴同行,攜家帶眷全家出動的也所在多有。是夜,台北城的主要
街道被洶湧滾動的紅色岩漿淹沒,「阿扁下台」的怒吼直達雲霄!而陳水扁置若罔聞,依舊巍然不動……

接著是「遍地開花」「環島倒扁」,泛綠陣營執政縣市爲挺阿扁竟公然侵奪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悍然禁止倒扁群眾反貪腐的集會遊行。暴力衝突偶有發生。

大規模的反貪倒扁運動持續月餘,終在十月十日慶典當日發動「天下圍攻」之後暫告一個段落。陳水扁躲在刑事豁免的黑傘之下,憑靠司法不彰的環境、寡廉鮮恥的政客、黑白不分的學者、台獨基本教義派……重重鐵網的護衛,依然安居高位,不動如山。

如果不以阿扁是否下台論成敗,截至目前為止百萬紅衫軍的反貪倒扁運動,至少在培養自主公民意識、走出族群政治泥沼、暴露台獨政權反民主的法西斯面目……都向前跨出了一步,從而也為台灣社會朝向更正常健康的發展帶來一線新的希望。

然而我們也認識到;政權的貪瀆有其社會結構的成因,把貪腐現象僅歸因於個人的品格操守,欲憑道德良知的召喚企求清廉公正的社會是決無可能的。再者我們認為統獨問題仍是台灣社會的主要矛盾,分離主義意識是維護貪瀆政權最頑固的堡壘,不徹底清理民族分離意識、終結台獨政權的神話,真正的民主便不可能實現,公正平等的社會也不可能到來,這只要從此次泛綠陣營臉不紅氣不喘的以「有比清廉更高的道德」為貪腐開脫,陳水扁以「制定新憲、更改領土」挑動兩岸緊張,轉移民怨的舉措竟也蠱惑了一定的民心既可得證。因而,反貪倒扁的決戰,統獨仍是不容忽略的戰場。為此,我們製作了「反貪倒扁.解剖台獨」的專輯;以社會科學的角度補充倒扁運動論述的不足,俾爲隨時可能再起的下一波運動準備理論鬥爭的武器。

李興華〈台灣戰後民主主義的清理〉從戰後台灣資本主義發展的脈絡,揭露台獨政權的資產階級性質及其與帝國主義勢力千絲萬縷的關係,以民進黨迅速墮落腐化的現象,徹底批判了資產階級形式民主的欺瞞性。

林書揚〈台灣六十年〉則從歷史唯物主義的社會結構論、社會動力論論證了分離意識作為時代意識的一種,有其歷史因果的必然,也從國際法的慣例;對美帝國主義的奴從以及在苛酷剝削勞工的政策上充分反映資產階級性格等方面,雄辯的說明了台獨建國運動,不但毫無正當性、進步性甚且充滿了反動保守的因子。

曾健民〈戰後台灣精神使的變異〉從意識層面批判了分離主義者的「日殖肯定論」沉痛的指陳民族自信喪失導致民族認同異變的悲哀。

黃智賢〈出賣台灣〉用具體的事證,展現貪瀆政權駭人的黑幕。

高偉凱〈政治貪瀆常態化下勤勞大眾應如何自救〉呼籲僱傭勞動者,特別是工人群眾,旗幟鮮明、無懼失敗的勇敢介入鬥爭,從不斷的鬥爭中鍛鍊自己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主幹。

陳扶餘〈「民族建構」與「國家建構」的決裂〉針對親綠學者七月十五日發表「以民主豐富台灣認同」的聲明,批判的分析了新舊台獨不同的論述策略,清楚的點明新一代台獨欲借「公民民族主義」經營「國家建構」理論的困境與盲點。

汪立峽〈紅色九月與「倒扁運動」〉,官土生〈著紅杉的「公民社會」列車的向路〉以新的視角觀察了施明德發起的反貪腐運動,對此次運動是否能催促公民社會的誕生抱著熱情的期待。

楊渡〈九九運動觀察筆記〉系列報導了倒扁運動自九月九日凱達格蘭大道靜坐至十月十日天下圍攻的整個過程,限於篇幅我們僅能挑選幾個主要場景,透過楊渡細膩生動、感情飽滿的描繪,具體感受現場民眾的喜悅悲傷、憤怒無奈。

李弘毅〈倒扁運動逼出了台灣分離主義的法西斯本質〉歷歷指證了泛綠群眾在反制倒扁運動時的言行舉止,與二十世紀二O~四O年代猖厥一時的納粹法西斯如初一轍。當彼等忘情的以為挺扁等於護台,把阿扁與台灣直接劃上等號,我們彷彿聽到「德國就是希特勒!希特勒就是德國!」的嚎叫在台灣的上空盤旋。當彼等對異議者、持不同政治立場的庶民大眾、甚至媒體工作者橫加施暴,執法單位卻予以曲護包庇、縱容不管時,我們也彷彿看到蓋世太保正向著猶太人、斯拉夫人、一切進步的人士伸出獰惡的爪牙……,NO PASARAN!不許法西斯通過!爲了阻擋法西斯的肆虐,七十年前來自五十三個國家的正義之士,奔赴西班牙大地組織了國際志願軍,無私的奉獻自己的熱血、生命,展開了一場震撼世界的良心之戰。保衛西班牙戰爭失敗後五個月,希特勒進軍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保守估計全球五千萬人死於戰火,家毀人亡難以計數!西邊牙則在法朗哥的獨裁統治下噤聲幾近四十年。

今年適逢西班牙內戰七十週年。長期與底層民眾站在一起,爲了社會正義不時在街頭奔走的,社會運動者唐曙特別爲本刊撰寫了〈別讓法西斯通過!〉長文以茲紀念。緬懷這段歷史除了向曾經體現了人類最高貴心靈的反法西斯戰士致上由衷的敬意,記取教訓正視法西斯幽靈在台灣日益猖狂的事實,切莫縱任其危害社會,應是作者真正的用心。

另一個值得紀念的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沒有絲毫奴顏媚骨」的魯迅逝世七十周年。由於歷史的原因,曾經對整個世代民族心靈產生無比深遠影響的魯迅,於台灣社會卻一直是疏隔的,國民黨反共戒嚴時期魯迅是禁忌,民進黨執政去中國化的政策思維魯迅被刻意的忽略。沒有魯迅身影的文學界注定要荒涼貧瘠,缺乏魯迅精神的學術思想界,挺不直民族的脊樑,屈從於國內外的權勢也是自然的。

紀念魯迅逝世七十周年專輯選刊了魯迅兩篇舊文,五篇中青代作者的隨筆一則作為我們紹繼魯迅精神的起點。一則期望能給積弱衰敝的台灣文壇帶來些啟示。

藍博洲〈還有這樣的台灣人〉敘寫了左翼前輩辜金良爲民族解放,祖國統一無私奉獻、奮鬥終身的生命史,相較於那些以財势驕人、自以為雄的「台灣歹狗」,辜先生的正直形象就更顯高貴巨大。

青年學者彭明偉〈關於「智識階級」和平民〉介紹了俄國盲詩人愛羅先珂一九二三年在北京大學的兩場演講活動。並為我們選錄了其中一場演講的全文〈智識階級的使命〉。兩文合讀足以振頑起懦。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

renjian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